封建國家的名稱
有壹天下班的時候已經很晚了,下了車還要走很長壹段路才能回家。走著走著,來了壹張頭發花白,有點蒼老的臉,依舊熟悉,多年不見。我認出她是我剛參加工作時認識的師傅。她姓桓,當時負責車間倉庫。每天車間主任發完活,就會去倉庫找她安排車把毛坯零件運出來,然後拉到車床上,倒在地上。那時候車間地板經常被砸出小坑。
我記得她是因為她姓桓,那是我第壹次見到她,認識這個字。後來遇到壹個有姓氏的人遞過來的名片,讀到他的名字,對方馬上說:“好多人不認我姓,妳很厲害。”雖然不太喜歡別人的誇獎,但是內心還是有點虛榮的。
路過的那壹瞬間,我對著老師笑了笑,準備和她打招呼,但她沒有看我,面無表情。剛剛路過。
席老師也是在工廠認識的,現在還在那個工廠,可能快退休了吧?
那壹年,我們7月份到工廠報到,9月份,工廠工會組織了壹次體育活動。當時工會團委組織的活動還是比較頻繁的,國企還是主流。我被車間報名參加接力賽了!作為壹個從來不愛運動的人,他去參加接力賽了!我現在覺得不可思議。
那年我18歲,其他跑道的選手都是三四十歲,和我現在壹樣大。我,我居然沒跑過人!Xi老師就是其中之壹。
首先,我把不認識的單詞讀壹半。雖然那壹年我第壹次見到Xi這個姓氏,但我沒有把它讀成“Xi”。
後來,我和Xi先生在壹間辦公室裏呆了壹段時間。我知道她有個愛好,辦公室有幾個女同誌喜歡早上下班打掃衛生後去找她,看看書,早上下班後再聊很久。他們經常問:Xi先生,我昨晚做了什麽夢?妳幫我查是什麽意思?
當時我對這種行為非常不屑,也不知道Xi老師到底在找什麽。我猜想那是周公。
這時我想到,當年辦公室裏的人,有兩個已經不在人世了。他們都英年早逝。願他們和平相處。
中間把字念好了,開了個玩笑。
那天報紙副刊的標題是壹篇散文,作者姓解。我接過報紙,下意識地讀出了作者的名字:傑(紀)。
郝主任就在他身邊。他似乎猶豫了壹下,對我說:“那個字念張。”他說:“他是我高中的老師。”
我就是這樣認識這個姓的。
這就是所謂的“壹言堂老師”應該說的嗎?說起這個詞,至少是15年前的事了。郝主任與先生在同壹桌,郝主任已去世多年。
父親
是我剛工作時認識的壹個姓。他在熱處理車間工作。看到“爸爸”的時候,考勤表上的名字很小很擠。我以為是壹個詞。我不知道這個姓。我怕自己念錯,也不好意思問別人。我沒有在字典裏查找它。後來才知道人家有“父親”的復姓,有國強的名字,單位裏的人幹脆叫他“國強爺”。這就像把諸葛亮叫做“葛亮”壹樣。
我在家裏談過壹次。父親沒有退休,是中學班的班主任。他班上有壹個學生也是復姓的父親。他也是第壹次見到他。點名時,他認為學生工作辦公室把他的名字登記錯了。
後來買了壹本《百家姓》字帖,通讀《前孫趙王和》才知道復姓“父”。
我壹直覺得復姓很有詩意。看啊。慕容、歐陽、夏侯、公孫、司馬……都歷歷在目,很有歷史淵源感。還有“軒轅”。我們有壹個復姓軒轅的詩人,著名詩人,四個名字都帶著壹個“車”。看過壹次,讓人終身難忘。
侯2002年以前,我壹直以為這個姓寫的是“侯”。有壹次我起草壹份文件,很自然地把侯氏在公司的壹個同事的名字寫成了“侯”。文件發給相關人員審核,壹個負責審核的同事回復郵件“這不是又來了,豬”。因為是比較熟的同事,所以平時說話比較隨便。雖然罵了壹頭豬,學了壹個字,但我還是感激他。
人在職場,最可悲的不是妳犯了錯,在某個時刻出醜,而是發生那種事的時候沒人願意告訴妳,讓妳壹直出醜。哦,那是最殘酷的“冷漠”,也是所謂的職場“冷暴力”。
菅池
前期招聘的時候,壹個應聘者的名字壹欄寫得很潦草。我認出來了,以為是“關”。他告訴我他不姓關,姓簡。
我說了對不起。妳寫得太粗心了。這個姓很少見。現任日本首相...他馬上說:沒錯,菅直人就是那個菅直人。
說實話,我提到“菅直人”是為了化解我的尷尬。難道應聘者不會認為這家公司的HR水平太低,連“坎”字都認不出來,會影響公司形象嗎?哈。
我很固執。然後問:自我介紹的時候,妳知道壹個成語嗎?……
他說,我壹般不會不顧人命說“侃”。
我偷偷給他打了高分。“漠視人命”是壹個負面的詞,他在介紹自己的時候不會用,說明他內心有壹種正面的力量。至少我是這麽認為的。
當天也是申請人潦草得很厲害,寫了壹個類似“樓”的類別
以前沒見過“班”姓的,就冒昧叫他“樓XX”。
當然,也及時得到了署名“雷”的申請人的更正。所謂君子不能改姓,坐而改名。妳能為某人改變它嗎?
但是寫自己名字的時候能不能再仔細壹點?
盧
寫“樓XX”的時候,我想起那也是我剛參加工作的工廠。我去的時候,老廠長已經退休了,但是經常聽別人提起他。講他的故事,比如他買的第壹輛車是拖拉機,他拿著廠裏的拖拉機去機械局開會,等等。
後來在財務部遇到退休的前廠長,聽他說:“沒有叫樓的大人物。如果說有名人的話,那只有壹個——盧·阿鼠。”
我們當時都笑了。
我們這壹代人也知道,樓鼠在昆曲《十五關》裏是個無名小卒,是個小醜。現在的80後90後,大概都不知道吧?
趙乾孫、李、周、吳、鄭、王、馮、陳、楚、魏、姜、沈、韓、楊...他,盧和張……”我們這壹代人沒有系統研究過百家姓,這其實是傳統文化的斷裂。如果啟蒙教育也像舊社會學百家姓壹樣,就不會有我看到很多姓那樣的驚喜了。
明眸談職場,暖心談人生丁丁ID:dsd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