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線條的節奏感。
草書如果粗細均勻,線條有節奏,就不能給人以美感。所謂頓挫,提按,滿紙雲煙。雖然它是無聲的,但它具有音樂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受到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之壹。
歷代書家特別註重線條的主次對比,往往以最能表現書家個性的筆畫為“主筆”,以表現自己獨特的美感。如顏真卿滿掛針,黃山谷曲曲折折,《羋月傳》中的豎鉤獨具特色。此外,還有許多對比技術,如大小、垂直和水平、背靠背、傾斜、密度、厚度、陰影和方圓。
2、必須有線路呼應。
回聲的作用是將原來獨立的線條連接成壹個有機的整體。線條呼應,就像空氣在流動,就像被賦予了生命。
傳統書法稱之為“畫氣”“畫血”,以“首尾呼應、上下貫通”為佳。例如,現代美學家宗白華說:“妳可以回望四周,陰陽消長,就像樹木的枝葉,互相讓路;如果流動的水混合起來,就會陸續流下來。”
著名的草書作品有:
1,《詩四首》:
《古詩四首》是唐代張旭創作的草書作品。《宣和樸樹》、《續書畫題跋》、《石鼓堂書畫集》等。
整個筆畫飽滿,沒有細膩滑筆。行文跌宕起伏,動靜結合,滿紙如雲,真是草書的巔峰之作。
2、“自我敘述帖”:
《自敘帖》是唐代書法家懷素於唐德宗十壹年或十二年創作的壹幅草書作品。它是壹種紙基墨水卷軸。
《自敘帖》是懷素生平簡介,還記錄了顏真卿、張煒、戴叔倫等贈詩。全篇皆狂草,筆與筆居中,如錐畫沙盤,縱橫斜直,壹切水到渠成。
整卷強調連綿的草勢,用筆上下翻動,左右急動,起伏不定,急快輕重,充滿條條框框,變化奇特,精神激蕩,是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3、《李白追憶似水年華詩》:
《李白追憶似水年華》是北宋草書中的傑作。整卷圓潤,奔放不羈,仿佛馬失控了,天馬行空,全篇龍蛇共舞壹氣呵成。
卷前八十字不全。他曾說自己守聖嘉多年,有草書三昧;可以看出,這壹卷是在庭堅中晚年之後寫的。本卷草書標誌著黃草的突出特點,用筆覆之,縱橫翻之,與詩相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