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宮墻的典故是什麽?

宮墻的典故是什麽?

萬仞宮墻

這堵墻有萬仞那麽高,是用來贊美孔子學識淵博的,壹般人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

明鄭德七年(公元1512),孔廟被劉瀏、劉啟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破壞。鄭德皇帝下令修建程維廟,於是以孔廟和孔府為中心修建了明代曲阜城墻,並於明朝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完工。在夫子廟南門對面設置城南門。因為南門是為孔廟而建的,所以要把南門和孔廟看成壹個整體。為了表示對孔子的尊敬和贊美,明代學者胡在宮墻門上題寫了壹個石額,意為《論語》中的自貢語。魯大夫之叔孫兀術曾對大夫們說:“子貢學識淵博,強於孔子。”子貢聽了,對叔父孫兀術說:“人的知識如宮墻。我的墻沒有齊肩高,別人很容易看到裏面有多少東西。我老師的墻有好幾米高(計量單位,壹米約八尺),別人看不到裏面是什麽。只有找到門,走進去,才能看到裏面的雄偉。宗認為幾堵宮墻仍不足以表達他對孔子的贊美,於是把它改為“萬仞宮墻”。清朝時,乾隆皇帝來到曲阜,為了表示對孔子的敬仰,把胡茂宗寫的石額換掉,親筆寫了同樣的四個字,立在城門上。現在看到的“萬仞宮墻”石額,就是乾隆皇帝的禦筆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