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模仿石書寫壹篇作文

模仿石書寫壹篇作文

1.小學生三年級作文400字左右。我是壹本石頭書。雖然我是壹塊光禿禿的石頭,但我其實是壹本書。妳看,我壹層壹層的,不就像壹本厚厚的書嗎?我身上還有字!妳來看我,這是壹場小雨留下的足跡,叫雨滴印記;這是海浪留下的足跡,叫浪痕;還有那些小的,黃色的,黑色的,紅色的,有光澤的,透明的...被稱為礦物質。這些都是我身上的字。

我身上不僅有文字,還有圖片!這是壹片葉子,可以告訴我這裏曾經是壹片茂密的森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很多昆蟲。這是壹個貝殼,那裏有壹條小魚。可以證明,時間久了,這就是海,他們死了,上面就會印上化石。

細心的人會發現,我的書可以告訴妳哪座山上埋著煤,哪座地下藏著礦石。我真的有很多知識!

2.作文續寫石頭書。這學期,在語文課上,我們學了壹篇文章《石頭記》。

這篇課文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很受啟發和教育。本文通過兩個孩子川川雷磊和探險隊員的對話,介紹了很多關於巖石的知識,展示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索知識的強烈願望。

通過學習,我了解了石像書。上面有雨滴留下的腳印;海浪留下的腳印;樹葉、貝殼和小魚的圖案。

這些小小的化石能傳達這麽多信息,這是壹本充滿奧秘的“書”。這樣的書還會告訴我們哪座山上埋著煤,哪座地下藏著礦石。

壹塊普通的石頭有這麽多知識,真有趣。川川和雷磊的經歷告訴我們,只有保持“問其所以然”的精神,勤於思考和研究,才能從生活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這正是我想做的。註意我的行動。

3.小學語文"石書"石書第65438課+0 1。教學目標: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閱讀課文。

2.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石書”的含義和用途。3.借助語言材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和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在難點:讓學生明白石頭就像壹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過去,了解地下資源,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知道大自然蘊含著無窮的知識。三、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四、教學過程:壹、引入新課激發興趣1、書籍是我們常用的學習用品,從中我們獲得了豐富的知識。

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與書籍有關。題目是:17石書(板書)。2.看完題目,妳怎麽看?二、第壹本閱讀指南1,自學單詞。(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單詞。

(2)能讀寫田字格11個生詞,能閱讀田字格以上三個生詞。(3)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以下單詞的意思。探索礦物外殼的奇怪足跡。2.檢查自學的效果。

3.指導新單詞的寫作。4.試著輕聲讀課文。

5.在自然段落中按名字讀課文,老師會拿著相機指點。6.討論:妳通過朗讀學到了什麽?三、作業1,抄寫生詞和短語。

2.多音節詞。第二課(1)復習導入: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記》(老師的黑板)。請再讀壹遍題目。

2.妳從上節課學到了什麽?交流:讓學生明白石頭頭是壹本書。3.指出“書”並提問:書的特點是什麽?交流,相機總結:(1)書:a .有書頁b .有文字c .有圖片d .知識豐富。(2)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理解書籍不僅是紙做的,也是竹子和織錦做的...4.石頭有書的這些特點嗎?今天老師就來和妳壹起解開這個謎團,好嗎?(2)課文精讀1。請帶著這個問題仔細閱讀課文。

2.四人壹組進行討論和交流。3、通訊,攝像頭顯示:(1)“妳看,這石頭壹層壹層的,是不是像壹本厚厚的書?嗯。妳理解這個句子嗎?b .展示圖片:片狀結構的巖石。

C.指出:壹層壹層就像壹本厚厚的書d .展示句子引導閱讀:這塊石頭是壹層壹層的,就像壹本厚厚的書。總結:這段話告訴我們,石書有頁:壹層壹層(黑板書)(2)石書有字:a .出示:“對,看:這是...,叫雨滴印記;這是...,叫波紋痕;和...叫做礦物質。

這是石頭書上的話。b .交流:鏡頭指出:雨滴印記、波紋痕跡、礦物(板書)c .展示:壹組石頭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和欣賞。

(3)石書有圖:a .給他們看:“有。這是壹片葉子,這是壹個貝殼,在那塊石頭上有壹條小魚。這些都是化石。”

B.交流:鏡頭指出:樹葉、貝殼、小魚。展示黑板:化石c .展示壹組化石圖片,讓學生認識和欣賞。

(4)石書告訴我們很多知識:a .展示它:“它告訴我們,很久以前,在茂密的森林裏,……有花有草,還有……昆蟲。.....大海。

.....這座高山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座山。“b .指出:密林、花草、昆蟲,並問:很久以前我們是怎麽知道情況的?交流:給我看:密林——化石樹葉,雨滴印記,昆蟲——昆蟲琥珀。c .指出:後來變成了海,我們是怎麽知道的?

交換:展示:魚類化石、海螺化石...d .補充知識:那麽妳想知道化石是怎麽形成的嗎?我們以魚類化石的形成為例,來看看化石的形成過程。媒體視頻:魚類化石的形成(5)知道這些有什麽用?壹起讀:第十三段。

(3)總結課文:給我看:“石頭書裏有那麽多知識,我們要學會讀這本書。”1,指出:“這本書”,什麽意思?2.指出:“有這麽多的學問。”為什麽?3.指出:如何理解“讀”和“讀”這個詞?總結:同學們,大自然千變萬化,神秘莫測。它包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無窮的奧秘,需要學生們用智慧的眼睛和勤勞的雙手去發現和揭示。

(4)引申:讓我們壹起欣賞壹些動物和植物的化石,我們從它們身上獲得了什麽?(5)練習:“這本書裏有那麽多知識,我們要學會讀。”這本書是什麽意思?為什麽說“這本書裏有那麽多知識”?這裏的“讀”字怎麽理解?。

4.石書是什麽?《石頭記》是壹篇科學論文。文本通過川川和雷磊與探險隊的對話,介紹了很多關於巖石的科學知識,告訴我們巖石就像壹本書,裏面包含了很多知識,贊揚了這兩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的科學探索精神。

全文1 * *共有14個自然段落,層次分明,構思精巧。所以全文設計以問答為主,其中透露出“石書”的含義,如層層剝筍,層層展開。通過人物的六段對話,寫出了石頭像書的原因:1,形狀:石頭像壹本書的書頁。

2.石頭上的雨滴印記,波紋痕跡,礦物質,就像書裏的話壹樣。

3.石頭上的樹葉、貝殼、小魚等化石,就像書裏的畫。

4.人們可以通過石頭上的化石了解很多知識,就像書籍可以告訴人們知識壹樣。

全文著眼於孩子從“好奇”到“陌生”,再到“刨根問底”後的“快樂”的情感變化,讓文本各部分自然銜接。

5.壹天,川川和雷磊在山上玩,看見壹個探險隊員躺在壹塊大石頭上,專註地看著什麽。

川川好奇地問:“叔叔,妳在看什麽?”

“我在看書。”大叔笑著說。

“書?那裏有書?”他們看著面前光禿禿的石頭,覺得很奇怪。

“石頭是壹本書。妳看,這石頭壹層壹層的,不就像壹本厚厚的書嗎?”

川川忍不住笑了,說:“這本書裏有文字嗎?”

“哇,快來看:這是雨滴留下的足跡,叫雨滴印記;這是海浪留下的足跡,叫浪痕;而那些細小的、黃色的、黑色的、紅色的、有光澤的、透明的,就叫礦物質。這是石書上的話。”

雷蕾問:“這本書裏有圖片嗎?”

舅舅說:“是的。這是壹片葉子,這是壹個貝殼,在那塊石頭上有壹條小魚。這些都是化石。”

“化石?化石能說明什麽?”川川和雷蕾壹起問。

“它告訴我們,很久以前,這裏曾經是壹片郁郁蔥蔥的森林,地上長滿了花草,還有許多昆蟲。後來,它變成了大海。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又變成了壹座山,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山。”

“知道這個有什麽用?”川川愛刨根問底。

“用處可大了。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哪座山上埋著煤,哪座地下藏著礦石……”

川川和雷蕾高興地說:“石頭書裏有很多知識。”

6.標題為《石頭記》的課文有何妙處我知道:這是壹篇科普課文。通過川川和雷磊,兩個孩子和壹個探險隊的叔叔的對話,他們向學生們介紹了許多關於巖石的知識,也展示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和探索知識的強烈願望。

全文***14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壹部分,1-5自然剖面,告訴川川和雷磊,山上的巖石就像壹本厚厚的書。

第二部分,6-11自然段,寫的是探控隊員向川川和雷磊介紹石書,上面寫著:雨滴印記,波紋痕跡,礦物粉末...;有圖片:樹葉,貝殼,小魚...;化石可以告訴我們很久以前發生的壹些事情。

第三部分:12-14自然段,寫石書很有用,它會告訴我們哪座山上埋著煤,哪座地下藏著礦石...

這塊石頭像壹本厚書壹樣層層疊疊。

石頭書上有文字和圖片...

石書大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