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書法作品?篆書《吳昌碩石鼓文》賞析

書法作品?篆書《吳昌碩石鼓文》賞析

吳昌碩石鼓文

吳昌碩(1844 . 8 . 1—1927.11.29)。君,初名,號昌碩,又名蒼石、蒼石。他的綽號是蒼朔、老蒼、老遊、苦鐵、大聾、道人、世尊。

浙江省孝豐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

清末民國時期,中國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人物,杭州西陵印刷社首任社長。

吳昌碩、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晚清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於壹體,集金石、書畫於壹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壹人”、“文人畫最後壹座高峰”。

他在繪畫、書法、篆刻方面都是旗人物,在詩歌、金石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

吳昌碩的熱心支持使他成為大三學生,齊白石、王壹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鶴、王個簃、沙孟海都曾受教於他。

吳昌碩的作品有《吳昌碩畫集》、《吳昌碩作品集》、《苦鐵斷金》、《陸仟近墨》、《吳蒼石版畫》、《陸仟版畫》等。,他的詩集包括陸仟的詩集。

吳昌碩的楷書,開始向顏學習,向漢代石刻學習,又向學習。黃庭堅,王鐸。

吳昌碩的書法作品以篆書和草書為主。到了晚年,他寫的隸書越來越長,呈豎式趨勢,用筆蒼勁飽滿,有篆書的痕跡,篆書和隸書合二為壹,形成了自己書法的獨特面貌。

吳昌碩的隸書周圍是漢碑、、嵩山石刻和石門頌。

中年以後,我看了很多石刻拓片,選擇石鼓文作為主要臨摹對象。經過幾十年的反復研究,《石鼓文》壹書簡潔明快,風格獨特。

60歲以後,石鼓文的書特別精煉、全面、簡潔。我喜歡在石鼓字集裏寫對聯。

晚年以篆書為草書,蒼勁豪放。

“西泠印社”是吳昌碩71歲時,為紀念西泠印社成立而寫的碑文。是《小篆》藝術風格在吳昌碩人書舊時期的代表作。

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石刻,刻在十塊鼓形的石頭上,因此而得名。每塊石頭上都有壹首關於秦打獵的四言詩,所以“石鼓文”又叫“獵典”。

原石高約三英尺,直徑約兩英尺。因為已經被兵火摧毀,被風雨侵蝕,所以相當猖狂。其中壹塊石頭到了宋代變成了白色,另壹塊石頭上沒有包含壹個字。據郭沫若統計,《石鼓文》有465個人物。

石鼓文的線條比金文更均勻圓潤,字形結構比甲骨文、金文更為簡潔、工整、略呈長方形,多以平行線排列裝飾。嚴而密,用筆渾圓雄渾,筆徑凝重,字距、行距開闊均衡,字如日月明,字逾寸,神韻古,勁健,古樸自然,為歷代所推崇。是啟動大封的絕佳模式。

《論明代竹簡印章》說:“石鼓文為古今第壹法”。

在幾千年的書史上,吳昌碩是對石鼓文研究最多、最深、最獨特的人。總的來說,在評論吳昌碩時,我們應該提到他的“石鼓文”。

石鼓文完善了吳昌碩,吳昌碩也提升了石鼓文的藝術價值。

從表現的角度來看,吳昌碩的《石鼓文》是以臨摹的形式出現的,但很少有人從欣賞臨作的角度來看他的《石鼓文》。應該說,吳昌碩的《石鼓文》是壹部有據可查的創作,體現了吳昌碩對石鼓文的獨特理解。與其面對,不如創造。

吳昌碩在75歲時的所作所為與最初的石鼓文大相徑庭,後者既有古典形式,又有自己的特色。

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

字體,從原來的略長方形變成長方形;

長寬比接近黃金分割,是最佳的結構形式;

線條上,從原來的流暢、紮實,變成了筆法的流動和飛動的趣味,線條圓潤、紮實,沒有馬虎、油膩之意。

書的線條是斷裂的,充滿了石頭精神。

結構上,從原來的直立姿勢到參差不齊的走勢,字字飛揚,呼之欲出。

空間分割,打破平衡,稀疏不透。

用筆,偉大而蒼白,充滿了黎齊,充滿了霸道。

在墨中,有濃、幹、濕之分。這是吳昌碩承前啟後的成功嘗試。

篆書是靜態的,吳昌碩寫得有飛動之感,有抒情之意,令後輩贊嘆不已。

《石鼓文》的開頭和結尾非常獨特和關鍵。

在吳昌碩的《石鼓文》中,起筆、收筆都是自然下筆、提筆,很少有刻意逆鋒的動作,體現了吳昌碩自然下筆的特點。

但馬宗火《賽嶽樓筆記》中多有批評,認為吳昌碩用畫大白菜的方法寫書,篆法掃地,村中滿紙。其筆自然外露。

吳昌碩壹生以詩、書、畫、印“四絕”聞名海內外。他先學印刷術,後學詩歌、書法、繪畫,最後綜合四者,創造性地繼承了中國書畫的優秀傳統,獨立發展了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因此,在書籍、繪畫和印刷中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可以說畫中有書有印,印中有書有畫,各有各的詩意。

他的藝術作品都具有很強的藝術特色,即“氣勢磅礴、雄渾豪放、筆墨厚重、簡中富雅、厚重靈動”(劉江《吳昌碩與篆刻研究》),集偉大的民族精神、淳樸的時代風格、淳樸的個人品格於壹身。

吳昌碩少年時主要臨摹楷書,從顏體開始,後迷上魏晉鐘繇小楷,註重用筆的寓意和書寫的質樸內涵,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少年時在杭州、湖州、蘇州讀書。因為他認識了楊建山,所以他更受顓頊的影響。首先,他受到楊建山的指導,然後他受到楊沂孫的影響,然後他受到鄧和等書法家的極大影響。他臨摹了大量的漢碑,如嵩山石刻、《張遷碑》、《石門頌》、《祭山碑》等。晚年喜寫盤等青銅器銘文,但終其壹生反復體悟的對其篆書影響最大。吳昌碩早期的篆書並沒有失去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