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下車犯罪的成語典故

下車犯罪的成語典故

從前,君主關心人民。

出處(漢代)劉向的《說袁俊刀》。

釋義犯罪:指犯罪分子。下車,對著遇到的罪犯流淚。過去人們常說君主關心人民。

成語及其故事

禹,俗稱大禹,是傳說中與堯舜齊名的古代聖王,相傳也是夏朝的開國君主。早在堯的時代,洪水就泛濫成災,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舜時期,禹奉命治水,三次不進家門,終於完成了治水的任務,幫助百姓解決了水患帶來的問題。舜見禹治水有功,深受人民愛戴,便以退位的方式把部落首領的職位讓給他。

有壹次,於乘車外出巡邏,恰巧有壹個罪犯由他的車押送。於見之,命車停,問護衛曰:“此人何罪?”押運員回答說:“他偷別人的米被抓住了,我們把他送去受懲罰。”

於聽了這話,就下了車,走到罪人身邊。他問:“妳為什麽要偷別人的米?”罪犯知道提問者是個大人物,他嚇得不敢低著頭。余見他不說話,便極力勸說,說著說著眼淚就下來了。

余身邊的人看到了,都很納悶。其中壹個問道:“這個人應該被送去接受懲罰,因為他偷了別人的東西。國王為何哭泣?”余抹著眼淚說:“我不是為這個人哭,是為我自己哭。堯舜當領袖的時候,化民為德,老百姓都和他們團結在壹起。沒有人犯過罪。現在,我成了領袖,但人民卻以犧牲他人為代價。所以罪犯雖然是人民,但實際上是我的不道德造成的,所以讓我感到難過的不是罪犯,而是我。德行不如堯舜!”於立即命人在龜甲上刻下“百姓因壹人而有罪”的字樣,然後下令將罪犯釋放。

成長新語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錯誤會伴隨每個人的壹生。但是,面對錯誤,每個人的態度都不壹樣:有的人面對錯誤,尋找錯誤的原因,從中吸取教訓,避免以後再犯;有的人面對錯誤,或歸咎於外部客觀條件,或歸咎於他人,總是不肯反省自己;有些人面對錯誤,從自己身上找癥結,把別人的問題都推到自己身上,甚至承擔別人的那份...我們壹眼就能看出區別;我們也知道這其中的對與錯。孔子曾說:“見賢思齊焉,見賢而自省。”與其浪費時間推卸責任,不如抓緊時間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