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作動詞,意為:走。
古文起源:《春秋戰國論語》:“三人行,必有壹師。”
解讀:三個人走在壹起,壹定有壹個人可以做我的老師。
2、用作動詞,意為:旅行。
古文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子之所欲也。”
解讀:妳應該離開。
3、用作動詞,意為:跑。
古文出處:呂欽·蔔維《刻舟求劍》“舟已行,劍不可行。”
解讀:船已經開始跑了,但劍還不能走。
4、用作動詞,意為:傳播。
古文出處:唐韓愈《原滅》:“士難在此世,惟看功名道德之光。”
解讀:學者活在當今世界,求名求德升官極其困難!
5、用作動詞,意為:實現;去吧。
古文出處:北宋司馬光《訓儉以養生》:“君子寡欲,不為事,而能直。”
解讀:節儉會減少欲望,無欲無求的君子不會被外物所奴役,所以他可以在正確的道路上壹直走下去。
6.用作動詞,意思是:動作;行動;動起來。
中國古代散文的起源:西漢司馬遷《鴻門宴》:“大行其道,忽略細節。”
解讀:意思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於細節。
7.用作動詞,意思是:行為。
古文源流:西漢司馬遷《屈原傳》:“其誌潔,其行賤。”
解讀:他的興趣高尚,行為誠實。
8.用作副詞,意為:將;很快。
古文出處:陶金圓明《歸去來Xi詞》:“當我得到美好的東西時,我覺得我的人生之旅已經結束了。”
解讀:我羨慕自然生物沿著時間順序茁壯成長,也感嘆自己即將死去卻無能為力。
9、用作量詞,意為:次;時間。
古文出處:北宋司馬光《訓儉以示養生》:“客飲不絕,或三線五行。”
解釋:當客人來時,沒有宴會,但有時他們會倒三次酒,有時會倒五次酒。
10,用作名詞,意為:道路。
古文出處:周佚名《詩經?七月:“跟著他。"
解讀:沿著那條路走。
11,用作名詞,意為:行列;團隊。
中國古人的起源:先秦屈原?《國喪》:“於陵陣是揮之不去的。”
解讀:入侵我的陣地,踐踏我的隊伍。
12,用作名詞,意為:代;代。
古文淵源:西漢班固《蘇武傳》:“漢武帝,我為夫妻。”
解讀:漢景帝是我的長輩。
13,用作量詞,意思是:指成排的事物。
中國古代散文的起源:《孔雀東南飛》,韓樂府的壹首古詩:“出門登車,哭百余行。”
解讀:走出門,登車離家,淚流千行。
擴展數據中“線”字的演變:
文言文版《說文解字》:行,人的腳步也在趨向。從從。所有做事的人都在做事。?
白話版《說文解字》:行,人在路上走或小跑。字形采用了“易”和“解”的意思。所有與線條相關的單詞都以“線條”為邊界。
“行”字的組合:
1.?走吧。組合詞:“行走”、“直行”和“無法移動”。
2.?開車。組詞:“開車”和“開車”。
3.?做,從事組字:持有,行醫,做好事,行動。
4.?當然可以。組詞:“可以嗎?”,“事情必須弄清楚。」
5.?流通和通行。組詞:“流行”和“流行壹陣子”。
6.?贊美人們的能力和才幹。群話:“妳真行!」
7.?人類運動。組詞:“行為”和“行動”。
8.?這與外出有關。組詞:“行蹤”“行李”“行程”。
9.?威爾。組合詞:“快死了。”
10.運行腳本的簡稱。組詞:“草書”“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