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是壹個人保持在神經系統中的壹種道德資本。這個資本是不斷增長的,壹個人壹輩子都會從中獲得利息。”
小學生正處於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首先,培養學生大聲朗讀和認真閱讀的習慣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在閱讀中經常出現誤讀、加詞、掉詞、唱詞等問題。
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認真負責的閱讀態度。此時,教師必須對學生大聲朗讀提出標準要求。
即讀書要做到“三至三”:心有所覺——註意力必須高度集中,全神貫註於讀書;目光要——高度集中,仔細看文字;嘴對嘴——閱讀時,大聲清晰地讀出每個單詞,清晰準確地發音。對於每壹篇需要學生朗讀或背誦的課文,老師都會先進行模型化,從每個單詞的發音到句間停頓為學生示範,尤其是生僻字、多音字和習慣性讀錯的字。學生在看書的時候,老師要註意,如果發現學生坐姿或拿書姿勢不正確,看書聲音不夠大,要及時提醒糾正。閱讀結束時,用壹兩句話總結,點名表揚那些閱讀好的同學,為全班樹立榜樣,從而使閱讀規範成為集體知識,為習慣養成營造良好氛圍。
二,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學習始於思考,思考源於懷疑。”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中組織學生。
會讀書會思考。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學生能在閱讀時思考,不僅能解決理解課上的許多問題,還能出人意料地展示他們的智慧。比如低年級的孩子讀《史密斯》的時候,文章裏有壹句話:
"所有的野生動物,無論大小,都嚇壞了,都逃跑了。"有孩子邊讀邊想,問老師“老師,這句話不對”。他認為森林裏有大象和獅子,它們可能不會害怕逃跑。所以文中“都”字用得不對。還有,壹個低年級學生在讀《春天來了》的時候,老師問:“春天來了,冰雪變成了什麽?”他回答說:“它變成了春天。”他沒有說冰雪融化成水,說明他讀書的時候有積極的思維。這兩個例子說明學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我們給他們主動權,我們不僅會發現和解決許多問題,還會逐漸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第三,培養學生不動筆墨的閱讀習慣。
古人常說,“不寫不讀”。毛澤東同誌在讀《二十四史》的時候,作了許多批註和評論,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個經驗值得借鑒。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帶著積極的思維,用鉛筆把課本圈起來,畫個圖,隨時寫下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不是很好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只有在閱讀和思考的時候,才能有所感悟,才能畫圈評論。這難道不是壹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嗎?
但是如果在課堂上只提這個要求,而不給出具體的方法指導,最終的要求可能會失敗。因此,我們應該在課堂上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
在和同學的學習中,我們制定並逐步完善了具體的讀圖方法:(1)畫圖:
①新詞、有特定意義的常用詞、有象征暗示意義的詞。②相關重要註意事項。③重要句子(體現結構和層次的象征性語言,重點句,中心句,優秀句等。).(2)註1:
朱茵(容易讀錯的生詞,多音字,相似字,)。②釋義(結合上下文解釋詞義)。(3)老師的重要講解,或者學生在課堂上形成* * *結論。(3)標記壹個標記:
不明白的地方打個問號或者寫下自己的初步理解和看法。
②對關鍵句子的理解。
③提出疑難問題,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
第三,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
“學會用漢語拼音等兩種方法查字典,能夠根據閱讀和寫作的需要熟練地查字典、查詞典。”
實際上,大多數學生都不願意查參考書。
學生遇到問題壹般不會養成用參考書解決問題的習慣。如何解決它們?先說方法的指導訓練。要求學生每節語文課都要隨身帶壹本新華字典,課文中的所有單詞題都不放過,及時指導學生快速準確地查字典。對於單詞釋義,學生在自讀課文中找到句子中難以理解的單詞,通過查字典找出單詞的意思,根據句子的意思選擇詞義,然後代入原句,與原句壹起讀,理解句子中單詞的意思。
想象壹下,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通過預習和認真的參考書來解決閱讀中的疑難問題。不就是最典型的主動求知嗎?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借助參考書了解疑難問題和文章的寫作背景。難道不是他們找了壹個懂行的老師嗎?第四,培養讀書後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看完壹篇文章,我們總會有所感悟,有所感悟。記錄這些小經歷,會成為我們以後寫作的素材。我們也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習慣。學生練習寫作,寫讀後感的形式很多。他們可以從文章中摘錄精彩的句子,並對文章寫下自己的評論。他們可長可短,壹兩句話就能搞定。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反復練習形成的。光說不練是不夠的,沒有耐心和毅力是沒有好效果的。教育學生,好習慣的培養要從壹點壹滴做起,知道怎麽做壹點,知道做多少,不斷積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會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