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太極從無極。太極動則生陽,動則極而靜,靜則生陰,靜極又動。動靜互為根。分陰陽,兩儀立。
解釋:
宇宙壹開始是無限的,後來演變成太極,也就是從無限到無限。這個運動的過程叫做運動,無限運動就是陽。可以理解為運動發展過程中必然產生能量,所以有光,所以叫陽。
當宇宙發展到無限大,接近無限大的時候,其實還在發展,但是和之前的發展速度相比,幾乎是靜止的,所以叫做發展(運動)到極致,靜止(相對)。此時發育的能量減弱了,所以能量減少,光也少了,所以是陰。
當我們認為它完全靜止不動時,我們可以推導出它仍在運動。這也是相對的。這也與人類的發現壹致。人類認為宇宙是無限的,但後來他發現宇宙還在膨脹。運動來自靜止,靜止來自運動。這其實就是相對論。陰陽的區分形成了兩種形式。
擴展數據:
《太極圖》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哲學著作,只有249個字。周敦頤受《周易》的啟發,在《太極圖說》中闡述了自己的世界觀:“無極生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則靜。靜極再動,動則靜,互為根;分陰陽,兩儀直立。”
認為“太極”是宇宙的本源,人和萬物都是由陰陽和火、水、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形成的。五行統壹於陰陽,陰陽統壹於太極。
同時,太極插圖突出了人的價值和作用。文章主張:“只有人才能得到自己的美,才是最有靈性的。”意思是只有人是最聰明的,才能得到它的聰明才智。
太極插圖對後世影響很大,版本很多。朱的《晉》和黃宗羲的《宋元學案》都被收錄在《太極圖說》中。
百度百科-太極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