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秦漢簡牘帛畫的發現內容和研究成果

秦漢簡牘帛畫的發現內容和研究成果

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樓蘭遺址采集了魏晉簡牘,這被認為是中國現代簡牘考古發掘的起源。2001年8月,“近百年簡帛發現與研究暨長沙吳簡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湖南長沙召開,回顧了20世紀簡牘發現與整理研究的歷史,預測了20世紀簡牘整理研究的強勁勢頭。值得註意的是,2001年出版了壹批重要的簡牘書籍,成為新世紀中國簡牘整理研究最輝煌的開端。在這裏,只回顧了五本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書。這五本書分別是:《關雎秦漢墓竹簡》《龍崗秦簡》《敦煌懸泉聖旨》《張家山漢墓竹簡【247號墓】》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簡(壹)》。

關雎秦漢墓竹簡

《關漢墓竹簡》由湖北省荊州市周良玉橋遺址博物館編,中華書局2001年8月出版。

該書收錄了荊州市沙市區關雎鄉清河村周家臺30號秦墓和喬嶽村肖家草場26號漢墓竹簡:竹簡416枚,木簡1枚。

周家臺30號秦墓於1993年6月由原沙市博物館(今荊州周良於橋遺址博物館前身)發掘。它是典型的秦末墓葬,具體年代相當明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或以後,墓主人是南郡政府的壹名低級官員。墓中有竹簡31枚,木簡1枚,根據簡牘的形制和內容可分為三組。編者將這三個組分別命名為“李普”、“日本書”和“病方及其他”。

1組編年史包括秦始皇三十四年、三十六年、三十七年和秦二世元年四個紀年,記錄朔日幹支49個月,其中連續3年。這是壹項罕見的重要發現,填補了秦末漢初歷法的空白,為解決秦漢初年使用哪種歷法的困惑提供了寶貴的第壹手資料。著名天文學家張培宇對該書最後收集的《周家臺三十號秦墓紀年簡牘及秦漢初年紀年》進行了詳細分析和初步探討。秦始皇的34年日歷實際上是墓主人當年的日記。像銀灣漢墓出土的簡體字《顏淵二年日記》壹樣,它將事件記錄在預先編制的日歷上,並將記錄的事件逐壹寫在當天的樹枝下。筆記的內容基本上都是與主人有關的官員任命、機構調整、出差等等。其中記載的15地名是研究江漢地區歷史地理的新資料。竹簡中有倒筆,為解開《史記·漢代以來將官列傳》倒筆之謎提供了重要證據。

第二組日本竹簡是繼《雲夢睡虎地》、《天水讓馬灘》秦簡之後,日本秦簡的又壹重大發現。主要內容有二十八宿帳、軍歷帳、五時帳、生辰帳、五行帳等。因此,將這組竹簡命名為“詹書”可能更為合適。28家民宿最引人註目。首先列出當年8月至次年7月的十二個月的名稱和每個月的星星名稱,然後在26張紙條上畫壹幅畫,接著詳細說明北鬥指向某顆星星時的占蔔答案,最後說明如何操作的方法。《二十八宿圖》由兩個同心圓組成,從中間向外依次記錄:東西南北中的十天幹,所謂“二繩”“四鉤”中的十二地支,二十八宿的名字,五行中除土之外的其他四行的名字,大圓之外的四方的名字。其實這是壹個天地壹體的盤面計劃。它將壹天完全分為28個時間段,這28個時間段的名稱分別為:午夜、午夜、雞叫前、雞叫後、【B322】旦、平旦、日出、日出、跳蚤食物、食物時間、壹天中的時間、宮廷食物、中午、中國的壹天、中間的壹天、日落和FDA 65438+。這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資料,是對秦代計時制度的重要補充。28個住宿占以下事項:監獄訴訟,合同,追逐小偷和死人,疾病,旅行者,新來者,城市旅行,狩獵,戰鬥等等。榮格·李湛也是第壹部罕見的命理學文獻,他有兩種具體的方法。兩種方法都將每月30天分為五個單元,但每個單元中的組合結構不同。五時可與日本《睡虎地》《放馬灘》秦簡書相提並論。生育詹還在臥虎地看到秦簡上的日本書。在這組圖片的最後,有壹本書,它由三張標有天幹地支的圖片和有關五行和五子(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和壬子)的單詞組成。它屬於石占地制度,值得重視。

第三組《疾病處方及其他》,基本上是各種趨利避害的處方,與所謂的日本書性質相同,也是民俗研究的寶貴文獻。

肖家草場26號漢墓由原沙市博物館(今荊州市周良於橋遺址博物館的前身)於1992年10月發掘。它是壹座西漢初年的墓葬,墓主人是壹位基層的鄉村小官吏。出土簡牘35枚,簡牘記載了隨葬品的名稱和數量,並標有“方”等文字或符號。記錄的實物包括車馬、奴婢、漆木器、青銅器和陶器等,且大多可以用出土實物進行檢驗,是典型的派遣書。值得壹提的是,壹些漆器上有幾十個烙印和雕刻的字符。

該書以《關雎秦漢墓竹簡》為題,所有竹簡的照片、說明和考證均有刊載。同時,書中收錄了兩份相關的墓葬發掘報告——周家臺30號秦墓發掘報告和肖家草場26號漢墓發掘報告,並附有大量照片和線描圖。書末還有《周家臺30號秦墓竹簡排列順序號與出土登記號對照表》、《肖家草場26號漢墓竹簡排列順序號與出土登記號對照表》、《周家臺30號秦墓李鋪竹簡與秦漢初年紀年》、《肖家草場26號漢墓人骨觀察》、《周家臺30號秦墓與26號漢墓出土木制品與木材》本書將出土文字資料與文物考古資料緊密聯系起來,融為壹體。這有效克服了以往同類出版物中文字材料與文物相互割裂的缺陷,實現了文字學、文獻學與考古學的相互滲透與結合,為提高出土文獻研究出版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做出了成功探索,具有原創性和示範性。

該書編者彭錦華在編纂過程中吸收了李雪琴、、於、等專家的研究成果和建議,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簡牘研究和考古的新水平。

龍崗秦簡

中國文物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輯的《龍崗秦簡》於2001年8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本書收錄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孝感地區博物館、雲夢縣博物館在雲夢縣東郊龍崗發掘的六號秦墓出土的竹簡293枚、木簡1枚、殘片138片。

簡牘是秦代的法律法規,是繼雲夢睡虎地竹簡、四川青川郝家坪竹簡出土後,秦代法律文書的又壹重大發現。它第壹次向世人展示了秦統壹後的法律文本。墓葬年代可確定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至漢高祖三年(前204年)之間,與關雎周家臺30號秦墓基本壹致。這也是壹座典型的秦末古墓。墓主人應該是掌管雲夢禁苑具體事務的小官吏。關於這些竹簡的信息最早見於雲夢龍崗秦漢墓葬第壹次發掘(《江漢考古》1990號)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孝感地區博物館、雲夢縣博物館出土的雲夢龍崗六號秦墓竹簡(《考古館藏》65438號)。經過壹段時間的討論,中國文物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共同整理了龍崗秦簡。針對簡牘質量差的問題,本文首先利用復旦大學文學藝術學院研制的“紅外線讀字儀”對簡牘文字進行了重新解讀,解決了許多問題並取得了重要突破和進展,隨後開展了重新解讀和組合工作。在充分吸收已有成果和深入細致研究的基礎上,完成了這本集整理與研究為壹體的《龍崗秦簡》。

書中收錄了所有竹簡的照片和除殘簡外的竹簡副本。考釋第壹欄的釋義,然後在每個釋義下,又分為綴合、註釋、大意、校對等。編者認為龍崗秦簡的內容有壹個中心,那就是對禁苑的管理。簡章應視為禁園管理法律規定的摘錄,具體內容可分為三類:壹類與禁園直接相關,二類與禁園間接相關,三類大概與禁園相關。根據這壹思路,對龍崗秦簡進行了重新整理。顯然,這是目前最合理的安排。

本書末尾的附錄匯集了李學勤《雲夢龍崗竹簡試釋》、《黃雲夢龍崗六號秦墓竹簡及告地策》、《胡平生對雲夢龍崗六號秦墓的主要考辨》、《劉國生對雲夢龍崗竹簡及相關問題的研究與補正》等五篇論文,並對龍崗竹簡進行了專題論述。

該書起草後,由裘錫圭和李嘉豪審閱,定稿時吸收了他們的意見。這本書可以說反映了20世紀龍崗秦簡校勘研究的新水平。

敦煌掛春月令聖旨

由中國文物研究所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輯的《敦煌掛泉月令》於2001年8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本書收錄了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現的1990至1992至12時期的《月詔》。這份“每月敕令”原名“五十條密使和中央研究院巡撫敕令”,是用墨水寫在懸泉塢堡北側編號為F26的墻上的。它由正文和標題兩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有壹個由大約0.25厘米寬的墨線繪制的列框架。正文在前,標題在後。正文是101行,標題寫了兩行。整幅壁畫長約222厘米,寬約48厘米,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定為國寶級文物。

從原文中可以看出,這是西漢平帝元初五年(公元5年)五月十四日,王莽呈上的壹道以太皇太後名義頒布的聖旨。五十道詔令是按照四時和十二月的順序寫的。每篇文章壹般分為兩欄,上面寫著聖旨正文,下面寫著說明文字。例如,在第二篇文章中,上面寫著“禁止砍伐”和“在8月之前,禁止砍伐所有樹木,無論大小。如果植被是分散的,就有必要將其砍伐。”其中春季20篇(孟春11,仲春5篇,季春4篇),夏季12篇(夏夢6篇,仲夏5篇,季節性夏季1),秋季8篇(秋夢3篇,仲秋3篇,季節性秋季2篇),冬季65438篇。

“月令”的文獻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中國先民長期觀察和體驗自然界關系(包括季節氣候、動植物生長和繁殖等)所獲得的經驗的總結。)以及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其中蘊含著許多符合客觀規律的認識和道理,尤其是順應天時、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意識,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大代李記》中的夏鄭瀟據說是夏朝的遺書,可以說是現存最古老的《月令》。敦煌《懸春月令敕令》的發現,為了解和研究月令文獻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同時,也為《汪涵莽傳》中“平元五年加五十法”的記載找到了具體的考古實證資料。對於研究漢代社會史來說,其獨特的文物和文獻價值不言而喻。它是與懸簧簡壹起發現的,事實上它已經與懸簧簡融為壹體。

書中收錄了敦煌掛春月詔書的圖版、解釋、註釋及相關論文。2000年第5期《文物》首次刊登了敦煌懸春月詔的解讀和1張照片,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和關註,但提供的資料和研究存在嚴重缺陷。為了彌補這壹不足,在中國文物研究所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領導的支持下,胡平生牽頭編寫了該書,邱希貴和李嘉豪提供了幫助。

由於原件在拼裝和修復過程中出現了壹些人為錯誤,編者再次對原始照片和發表在《文物》上的解釋進行了仔細的鑒定和討論,並試圖恢復其原貌,以便為學術界正確理解敦煌掛春月詔提供壹份盡可能真實的基本材料,它客觀地體現了學術規範和求真的科學精神。

本書* * *收錄了6種原始照片,包括4種原始照片和2種修復照片,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作在整理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各種信息。釋義按照原文書寫,加標點符號,除重復符號外的其他符號保留。註釋相當詳細和透徹,這是本書的壹個特點。在考證中,充分運用了六種照片,並結合對原件的直接觀察,對這張照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和更正,並對2000年第五期《文物》的解釋進行了修訂。在解讀《月令》內容時,應考慮到原文的詩句與十二月的關系,並收集有關《月令》的重要信息,包括《呂氏春秋十二章》、《禮記》、《月令》、鄭玄的註釋、《孔》的註釋、《淮南子》、《師澤》、《高》的註釋以及蔡邕的《月令》章節和句子等。,並作了比較探究和解釋。書末附錄載有敦煌玄泉府出土《四時月令詔書》研究、《平書》和《大平書》考證,並對敦煌玄泉府遺址概況和《月令詔書》的頒布背景、歷史淵源、主要內容及發現意義等作了初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