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為什麽梧桐代表悲傷?

為什麽梧桐代表悲傷?

為什麽梧桐經常伴隨著悲傷?情感基調多為悲傷。梧桐不僅是苦的象征,在古詩詞中使用後也是自然的典故:)梧桐在古詩詞中往往有以下意象和寓意。1,高尚品格的形象和寓意。梧桐在古詩詞中象征著高貴美好的品格。如《鳳凰鳴易》,在高崗。梧桐生,在晨陽(《詩經·風雅·卷壹》),詩人用鳳凰編鐘,歌聲飛越山崗;梧桐瘋長,披著燦爛的朝陽,象征著高貴美好的品格。再如“垂下飲清露,流聽疏桐。”不是秋風讓妳孤傲”(余石南《蟬》)。這首小詩,以挺拔的梧桐樹,疏疏的綠葉作為蟬的庇護,描寫了蟬的高貴,也暗示了蟬自身的品格之美。莊子在《秋水》中也說:“夫妻發源於南海,飛於北海,非梧桐也。“鸛是古書中壹種叫鳳凰的鳥。它出生在南海,但飛往北海,只有梧桐是它的庇護所。這裏的梧桐也是高貴的象征。所以古有“植桐引鳳”之說。2.忠貞愛情的形象和意義。梧桐的枝條挺拔,根深葉茂。在詩人的筆下,它成了忠貞愛情的象征。比如“東邊種松柏,左邊種梧桐,右邊種梧桐。“枝互相遮,葉互相通”(《孔雀東南飛》),上面掛滿了松、柏、梧桐的枝葉,象征著劉蘭芝和焦仲卿對愛情的忠貞。這對追求純潔愛情,反抗封建禮教的夫妻,生前被迫分開,死後壹起葬在酒泉。能不讓人震驚嗎?3.孤獨和悲傷的形象和意義。風吹樹葉,雨滴梧桐,壹派悲涼景象。梧桐在文人筆下成了壹個孤獨悲涼的意象。如“獨寂西廂,明月如鉤。”孤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會歡》),生動地寫出了亡國之君居孤深院的孤獨相。厚重的門被鎖上了,顧瑛徘徊不去。只有清冷的月光從梧桐枝葉的縫隙中灑下。太悲哀了!以前他是淩駕於眾人之上的君主,現在卻成了階下囚,滿腹哀怨。亡國之恨是什麽時候?再比如“秋葉壹點蕉壹點愁”(徐在思《水仙夜雨》)。深秋寂寞的夜晚,夜雨滴落在梧桐和芭蕉上,每壹聲都讓相思的人們迸發出秋思和惆悵。這不僅是壹首雨夜的相思歌,更是壹幅淒美秋夜的畫卷!面對這種情況,相思之苦從詩人心中湧起。作者對雨打梧桐芭蕉的描寫,感情充沛,情景交融,哀怨迷茫,意境深遠。4.唐宋詩詞中離別之情的意象和寓意,梧桐離情不恨的意象和寓意最多。如白居易《長恨歌》中的“桃李花開,春風吹,秋雨落,柳暗花明”,詩人將昔日的盛況與現在的淒涼進行了對比,描繪了唐高宗因安史之亂失去楊貴妃後的淒涼情景。唐明帝回宮,目睹舊事,感動現場。過去的美好在哪裏?詩人通過對比春秋兩季的景色,影射了君與美人纏綿悱惻所帶來的終身遺憾。如“梧桐樹,半夜下雨,離別情苦。“壹葉壹聲,空階滴水去明”(文·《更漏》),秋天的夜晚,冰冷的雨滴打在飛機的樹葉上,壹個獨居在秋閨房的女人,脆弱而敏感的心再也無法承受離別的痛苦,揮之不去,苦澀而憂傷,徹夜難眠。其意義深遠,令人難忘。再比如“梧桐瀟瀟,黃昏滴水。”這壹次,我該如何得到壹個悲傷的詞?”(李清照《慢聲》)丈夫去世,獨自生活的李清照,承受著國破家亡的痛苦。此時的女詞人站在獨立窗前,雨水抽打著梧桐,聲音淒涼落寞,深深思念著丈夫。這些悲傷的文字讓人落淚,堪稱寫悲傷的絕唱。在中國古代詩詞中,以梧桐樹為主要景物的作品很多。例如:鳳凰鳴·Xi,於丕·高岡。梧桐在早晨出生。(摘自《詩經·大雅·雋答》東、西種松柏,左、右種梧桐。樹枝互相覆蓋,樹葉互相交流。(節選自中國古詩《孔雀東南飛》)雨滴梧桐秋夜長,心憂雨在昭陽。眼淚不學妳好,千行萬抹。學畫飛蛾和眉毛是獨壹無二的,當時人性是有恩的。多年不見王面,黃昏門庭滿花。(劉淵《長門的控訴》)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細眼薄,雲殘,夜長枕寒。梧桐樹,半夜下著雨,不離不棄的愛好苦。壹片樹葉,壹個聲音,空空的腳步落到光裏。(文:【更漏】)無話,獨去西樓,月如鉤,孤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悲傷,特別是心裏壹般的滋味。(李漁:[相見],或[夜啼],[秋夜明月],[去西樓]等。)千萬別千裏迢迢來找我。這種感覺很難發。秋月在青紗,雨夜在梧桐,幾度無眠!樓高眼破,天遠雲暗,唯有憔悴。大廳裏燃著紅燭,空自心長焰短,有壹滴相思苦淚。(顏姝【抖丘挺】)碧海無波,瑤臺有路。細思,第壹次去看飛天。那個時候,我沒有在意對的人。妳從哪裏知道的?塵土落在席子上,煙鎖住芬芳的閨房。誰能附上紅色的小字?爬上樓梯向遠處望去,雨,雨點灑下,天空已近黃昏。(晏殊【檀沙星】)無月掛疏樹,初使人靜。誰看見妳壹個人?模糊而孤獨。在夜裏,它突然變得害怕,突然飛起來,又頻繁地回來,但總是沒有人理解它無限的內心感受。它不停地在冰冷的樹枝間徘徊,卻不肯棲息在任何壹棵樹上,最後孤獨地落在冰冷的淺灘上。(蘇軾【蔔算子黃州定慧園蝸居作品】)萬物皆錯,何以來此而歸?梧桐半死,霜降之後,白鴛鴦失去了伴侶。草在原上,露在初。舊棲息地和新長兩個伊壹。躺在空床上聽著南窗的雨聲,晚上誰來補衣服。(賀鑄【鷓鴣天空】)尋之,又冷又寂寞,又悲又悲...梧桐瀟瀟,黃昏滴水。這壹次,多麽悲傷的壹句話!(李清照【慢聲】)其中,很多作品的情感基調是悲涼的。尤其是梧桐和夜雨壹起出現的時候,或抒發別離之情,或抒發死亡之情,都是悲涼動人的。為什麽中國古代詩人喜歡用梧桐樹來表達妳將何去何從的悲情?多年前,我曾半開玩笑地用這個問題問過壹位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大學韓國中文系教授。教授承認她沒有研究過這個問題,但她猜測這可能與“吳彤”的發音有關——吳彤是諧音,意思是“像我壹樣”。她的猜測挺有意思,但是沒有依據。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壹,古代的人喜歡種梧桐樹。有必要明確壹點,古詩詞中的梧桐樹和今天法國的梧桐樹並不壹樣。前者屬於拉丁學名為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 (Linn.F .)馬爾西利)的“懸鈴木”,後者屬於拉丁學名為懸鈴木的“懸鈴木”;前者樹皮呈青綠色,後者樹皮呈灰褐色或灰白色;前者的果實可以炒著吃,吃起來很甜,後者很苦,難以忍受。唐宋時期,全國人民都喜歡種梧桐樹。因為梧桐比較幹凈,樹葉多,夏天可以在下面遮陰。所以院子裏,水井旁邊,經常有梧桐樹。有詩為證,如“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夜不卷霜”(王昌齡《秋長信五首》),“梧桐柳拂金井至助風英雄家醉”(李白《助風英雄歌》),“蛐蛐唱洞房,梧桐落金井裏”(胡璋《墻上兩詩》)。不像今天,政府官員為了快速的“政績”,在各地的墓地裏種上了古人喜歡種的楊樹——只是因為楊樹長得快。其次,古有“吳為公樹,桐為母樹”之說。所以,梧桐可以用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如孟郊的《列女草》詩中有“拉卡樹兩兩熟,鴛鴦並肩死”的句子。韓梅成的《七發》有“龍門之桐”之說...其根半死半活”,後人以梧桐比喻寡。比如白居易的《悼薛泰》詩中有壹句“半死不活的吳彤老病體,重春思而傷神”。再次,與梧桐樹的壹些特性有關。梧桐樹是壹種闊葉植物。雨滴打在樹葉上,聲音很容易被聽到。姚合《杭州官宅是事》:“苔疏塵色,梧桐雨聲。“這有點像荷葉。李商隱有詩“留幹聽雨”。梧桐樹是落葉植物。秋天來了,它的樹葉紛紛落下,容易給人壹種蕭瑟淒涼的感覺。白居易的《長恨歌》:“春風夜開,秋雨後落。“梧桐樹的樹幹是制作琴的最佳材料,雨聲和琴聲可以相通,有助於表達悲傷。晏殊的《吳彤》:“可以是壹首琴,壹首春秋和音。“梧桐樹是壹種果實甜美的樹,所以被認為是壹種優質樹,是傳說中鳳凰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梧桐樹)。《莊子》中,曾有“夫魚發於南海,飛於北海,非梧桐也”(《秋水》)。唐詩中,有許多鳳凰停在梧桐樹下的詩句。如“遊鱗戲碧波,唱鳳梧桐”(高適《酬書記兄送簾下君子》),“香米啄鸚鵡粒,老鳳枝棲青樹”(杜甫《秋興八首》),“柳金穗梧桐碧玉枝”(令狐楚《送別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