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如何解決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脫節的問題

如何解決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脫節的問題

奈達的翻譯思想在中國翻譯界壹直占有重要地位,但他本人最近宣稱“我的觀點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奈達學術觀點的這壹轉變無疑會給我們當前的翻譯研究帶來壹些負面影響。本文將從翻譯理論的作用、翻譯尺度和語言學與翻譯的關系三個角度來探討奈達翻譯思想的轉變。重新闡述理論在翻譯研究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以及翻譯理論的意義。

首先,奈達思想的轉變及其對中國翻譯界的影響

奈達博士是西方語言學翻譯理論學派的代表人物之壹。經過50多年的翻譯實踐和理論研究,他取得了豐富的成果。至今已出版專著40余部,論文250余篇。自從奈達的理論在20世紀80年代初被介紹到中國以來,它已經成為當代西方理論中最早、最有影響力的理論。“他的成果有:1,將信息論和符號學引入翻譯理論,提出了‘動態對等’的翻譯尺度;2.將現代語言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應用於翻譯理論;3.在翻譯史上,社會效益原則(讀者反應)是第壹個被納入翻譯尺度的。”特別是他的動態對等理論,打破了中國傳統翻譯理論中靜態分析翻譯尺度的局面,提出了開放的翻譯理論原則,為我們建立新的理論模式找到了準確的方向。本論文由topsage.com某主流網站整理提供。國內無數翻譯理論研究者和翻譯教師趨之若鶩,國內翻譯界形成了“奈達就是妳說了算”的局面。這些現象足以說明奈達在中國翻譯界的地位。

奈達本人不斷修正和發展他的理論,從描述語言學到交際理論,再到社會符號學。不斷修正和深化理論是理論研究的必由之路。然而,經過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奈達最根本的變化仍然是他對翻譯研究的立場。1964年,奈達在他的《走向翻譯科學》壹書中出色地展示了翻譯科學的旗幟。1974《翻譯理論與實踐》認為“翻譯不僅是壹門科學,也是壹門技術,真正理想的翻譯歸根到底是壹門藝術”;在1991的《翻譯的可能性與不可能性》壹文中,“我們不應該把翻譯變成壹門科學...大多數有明顯成就和創造精神的翻譯家很少需要翻譯理論或者根本不需要”。在《與奈達的壹次筆談》(見張·《中國譯文》2000年第5期,以下簡稱《筆談》)中,奈達正式宣布“我的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最初提出翻譯學到徹底拋棄翻譯學,這是壹個根本性的轉變。鑒於奈達在中國乃至世界翻譯界的巨大影響,他這種思維的轉變至少會給翻譯理論家帶來巨大的心理震撼,同時也會給我們正在積極建設的翻譯學科帶來不小的沖擊。

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具體分析奈達的思想轉變,找出奈達拋棄其理論和翻譯學的原因。否則,我們的翻譯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就會後院起火,亂作壹團。本來這樣的工作應該由翻譯界德高望重的前輩來做,但筆者迫不及待的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澄清壹些目前恍惚的熟悉,也懇請翻譯界前輩批評指正。

二,奈達思想轉變的原因

1.熟悉翻譯理論的作用

在《筆談》中,奈達多次提到翻譯理論對翻譯實踐的指導作用,如“語際交流的各種理論很少被大多數部門的優秀口語和翻譯專業人士所使用”,“用普遍原則很難解決細節問題”。似乎在他看來,翻譯理論壹提出就應該用來指導實踐(很多學者也持類似觀點,認為翻譯理論與實踐存在脫節,從而否定了翻譯理論的意義)。從壹般哲學的角度來看,理論來源於實踐,上述說法沒有錯。但是不要忘記翻譯流本身的特殊性。我們目前所說的翻譯理論(或純理論)是通過總結翻譯實踐流程的經驗提煉出來的,主要用於檢修翻譯作品,檢查翻譯流程的效果,而不是像奈達思想那樣直接指導翻譯實踐。

為了進壹步說明這壹點,我們首先借助霍姆斯的翻譯理論進行詳細的分析。在霍姆斯的翻譯研究觀中,翻譯研究分為三個分支:描述性翻譯研究、翻譯理論和應用翻譯研究。在他看來,“翻譯理論研究的分支主要運用描寫翻譯研究的成果和相關學科的理論,建立解釋和猜測翻譯過程和翻譯產品的原理、理論和模型”。在他看來,理論是用來“解釋和猜測翻譯過程和翻譯產品”的。西方翻譯理論家圖瑞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翻譯學術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和解釋現象,而不是改造世界”。這裏的“改造世界”顯然是指指導翻譯實踐的流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奈達的“翻譯理論無用論”在於他沒有真正把翻譯理論和指導翻譯實踐的應用理論分開,沒有把翻譯理論的作用等同於應用理論的作用。說到這裏,我們不禁要問,“通則”不都是用來解決“細節問題”的嗎?眾所周知,今天的自然科學是以數學為基礎的,但是在數學中

還有純數學和應用數學之分,其中純數學是應用數學的基礎。本文由topsage.com壹大網提供,但對具體的練習流程沒有直接的指導作用,不能用來解決“細節問題”,但卻是數學科學的基礎,不可或缺。自然科學尚且如此,作為“人文學科”的翻譯更是如此。

此外,“奈達對其新思想的闡述較少涉及翻譯技巧的細節,更多涉及翻譯中的語言學、文體學和修辭學。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從更廣的範圍進壹步探索翻譯的普遍原則。”奈達的研究主要是從宏觀的角度進行的,討論的是普遍的原理,所以必然會忽略微觀層面的細節技巧的研究和討論,得到的理論會與實踐相差甚遠。所以他現在誇大了理論對實踐的直接指導作用,這似乎違背了他的初衷。

2.重復誇大單壹的翻譯標準

根據奈達的原始研究,翻譯研究應該采用描述性而不是規範性的方法(譚在希,1983: 51)。從描述中得出的原則本身應該是開放的。不規範。但在《書面語》中,奈達卻壹再認為別人所說的規範是規範性的。例如,他說“……大多數專業翻譯反復違反理論家制定的許多規則……”和“……必須嚴格遵守規則。”顯然,這與他最初的翻譯標準有著本質的不同。同時,翻譯尺度本身的描述性註定了其具有壹定的局限性。由於描述現象範圍的限制,用描述方法概括的理論或尺度也會受到壹定的限制。比如奈達所描述的現象,主要集中在聖經的翻譯文本上,它是用來教育和影響人的,有其特定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翻譯著眼於受眾或讀者的接受,追求傳播的效果,遵循的原則就是“功能對等”或“傳播理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適當調整或改變形式是符合其原則的。比如,在沒有雪的語言中,人們可能不理解像雪壹樣白是什麽意思,所以改用白如霜或白鷺毛也不錯,以保持交際功能。但是轉到科學類文章或者醫學類文章再按照交際原則轉換,肯定是行不通的。這也說明,任何準則都有其特定的適用範圍,尋求“壹刀切”的理論是不現實的,也是錯誤的。為此目標的任何努力也是徒勞的。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意識到追求唯壹的普遍尺度是不現實的,於是他們提出了翻譯尺度多重互補理論和翻譯不確定性理論。楊曉蓉教授倡導的“前提理論”是通過對翻譯尺度不確定性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她認為在不同的條件下,對文章的翻譯尺度應該有不同的要求,每個尺度應該有自己的用法和不兼容。目前還有壹部分人對這壹點不太熟悉,所以各有各的道理,互不退讓。事實上,如果明確了各自的研究範圍,很多爭議就會迎刃而解。

3.過於誇張和依賴語言學的作用

在《筆談》中,他說“要想翻譯好,就得多學點語言學,其實真不是那麽回事。”首先,我不知道奈達先生指的是“好的翻譯理論”還是“好的翻譯實踐”。然而,無論我們指的是哪壹種,我們首先要意識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僅僅依靠語言學知識進行翻譯研究是不可能的。“我國壹位有識之士明確指出,從語言學角度研究翻譯理論,已經把翻譯理論研究引入了死胡同。因為翻譯和語言壹方面有著密切而親密的關系,又沒有什麽關系,所以翻譯中的非語言因素是眾多而普遍的。翻譯過程絕不是簡單的語言流動,語言學理論也很難控制翻譯的全過程,所以不可能把翻譯理論建立在純語言學的基礎上。”奈達從描述語言學到交際理論,再到社會符號學的轉變,充分表明他本人意識到了從語言學角度研究翻譯的局限性,因此他改變了研究視角。但在《筆談》中,他仍然認為其他人在翻譯理論研究中非常依賴語言學知識。事實並非如此。闡釋學、目的論、結構主義和多元系統論都從不同角度對翻譯現象進行了科學客觀的分析。這證明人們研究翻譯理論不僅僅是從語言學的角度。

第三,重新熟悉翻譯理論

1.準確熟悉翻譯學的結構框架以及翻譯理論在其中的地位。

許多研究翻譯的學者幾乎都談到了框架結構的概念。例如,譚在希提出的翻譯結構包括三個部門:普通翻譯、特殊翻譯和應用翻譯。金帝提出的翻譯學分支是翻譯基礎理論、翻譯本體論、翻譯專題研究和翻譯技巧研究。楊子健倡導的翻譯學包括翻譯工程、翻譯藝術和翻譯學。劉的翻譯研究概念框架分為“內部系統”和“外部系統”。壽認為翻譯研究可以由“基礎理論”、“應用技巧”和“多視角研究”三部分組成。威爾斯提出翻譯研究應該由“普通翻譯研究、涉及兩種具體語言的描述性翻譯研究和涉及兩種具體語言的應用性翻譯研究”組成。(譚仔-xi,1991: 283)再加上霍爾姆斯的《描述性翻譯研究、翻譯理論和應用翻譯理論》,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學者在構思翻譯研究的框架時,使用了不同的術語,但無壹例外地將理論與應用部門分開。在他們看來,理論是整個結構的核心部門,高度抽象,遠離實用部門;應用系(或應用翻譯、翻譯工程、外系統、應用技能、應用翻譯理論)對實踐流程進行詳細指導。楊子健(2000)說,“學科成熟的壹個重要標誌是理論與應用的劃分清晰、自成體系,能夠為其他學科提供理論和方法。”我們現在的話題是理論和應用的界限恍惚。人們往往混淆理論和應用,看不到理論的作用,導致“理論無用”的說法。本文由topsage.com家庭網提供。目前我們的理論研究不是太多,而是理論研究遠遠不夠,對理論的抽象概括遠遠不夠。霍爾姆斯還說“翻譯學各分支之間缺乏明確的界限是這壹領域研究發展的主要障礙”。楊子健(2000)說“理論核心是高度抽象和獨立的,這是該學科獨立性的標誌”。為了盡快建立翻譯學,我們還必須努力加強這壹領域的描述和研究。

2.翻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為了說明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我們先畫壹個圖表:

翻譯實踐部

應用程序翻譯

翻譯理論

翻譯理論

(這裏借用霍姆斯的話)首先,我們在外圍看到的是詳細的翻譯實踐部門,它與應用翻譯理論直接接觸,翻譯理論處於整個圖表的中心。翻譯理論直接作用於應用理論,然後通過應用理論指導翻譯實踐的詳細流程。應用翻譯理論是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之間的橋梁。比如,指導譯者決策計劃的是“功能對等理論”,所以在應用理論部會主要從讀者接受的角度考慮話題,會盡量改變原文中的句子結構或句型,以滿足目標讀者的需求。這表明翻譯理論從整體上或從宏觀上指導著翻譯實踐的流程。同時,我們發現,在草圖中,這篇論文是由各大網站topsage.com提供的,並且有壹個翻譯理論部門與翻譯實踐部門直接相連。這種部門理論可以從宏觀的角度指導實踐流程,同時也可以直接影響譯者在實踐流程中的解決方案(如文化意象的翻譯)。對比翻譯研究和語言學研究,我們會發現核心語言學並不能直接指導教學實踐,它們是通過應用語言學聯系在壹起的。對於翻譯來說,也要用應用理論聯系起來。

此外,我們還應該看到翻譯理論對翻譯實踐的意義。因為翻譯理論是從對譯文的描述和分析中總結出來的,它也可以反過來指導對譯文的批評和欣賞。通過分析和評價好的和壞的版本,探索深層次的原因也可以促進翻譯實踐的發展,這也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翻譯理論對實踐的促進作用。

3.翻譯理論研究本身的意義

有壹種哲學觀點認為“存在才有意義”。直接把這種觀點作為翻譯理論研究存在的理由,似乎有點說不過去。然而,回顧從翻譯理論研究開始到現在,流派眾多,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本身就說明了該理論有其自身的意義和價值。翻譯研究使人們更加熟悉翻譯流程本身。從最初對翻譯(或原文和譯文)的研究到對目標讀者的研究,再到現在對譯者自身翻譯策略的研究,特別是對其心理的分析,人們已經從簡單的研究翻譯現象(或現象)到研究人腦中的“黑箱”。同時,翻譯理論研究的繁榮也促使人們客觀地看待翻譯流。目前仍有人持“能寫就寫;不會寫,可以翻譯;不會翻譯,可以寫翻譯理論”。大多數人都有過寫作的經歷,知道怎麽寫並不容易,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翻譯中的種種困難。他們常常簡單地認為,如果他們懂兩種語言,他們就可以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翻譯。事實遠不簡單。大量深入的理論研究無疑表明,翻譯不是簡單搬壹兩本詞典就能完成的。早在1951,董就指出了反對翻譯理論(即翻譯是壹門藝術,翻譯是壹門技術)“它本身也可以說是壹種理論”和“它只是日常使用而我不知道”的兩種意見。“問題在於這是壹個不準確的理論。這種理論嚴重阻礙了中國翻譯工作的提高。隨著外語教學的日益普及,人們越來越重視翻譯流程,譯者的社會地位也不斷提高。其中,翻譯理論的研究不可或缺。

第四,尾語

奈達理論傾向的變化對我們的翻譯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們不能根據他家的話來改變我們的理論研究。我們應該從他的轉變中吸取壹些教訓。首先,我們應該了解翻譯理論的真正功能,以便合理地開展研究流程。眾所周知,翻譯理論的研究是開放的,同時理論研究也不應該局限於某壹學派的方法,而應該從多種角度進行描述和研究,這樣我們的理論研究才能不斷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