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傳世名帖在哪裏?
東晉三寶——王羲之家族東晉三寶是王羲之家族僅存的三件真跡(即王羲之的《快雪書》、王獻之的《中秋節》和王勛的《袁波帖》)。它們是現存最古老的書法真跡,被視為至尊寶和歷代書法鼻祖,當之無愧。東晉《蘭亭序》——王羲之,又名《蘭亭序》、《蘭亭序》、《江畔序》、《瑯琊序》、《瑯琊帖》。書法三大帖之壹。《蘭亭集序》展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精神、胸襟、情懷在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現。古人說王羲之的草書就像“清風自袖出,明月入我懷”,真是絕妙的比喻。如今的所謂《蘭亭序》,除了幾本唐代的外,石刻拓本也極其珍貴。最傳奇的是宋拓定的《吳蘭亭序》。無論是摹本還是拓本,對於研究王羲之都具有相當的說服力,同時也是研究歷代書法極其珍貴的資料。唐-的《仲尼蒙蒂帖》和《仲尼蒙蒂帖》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所寫。歐陽詢(557-641),潭州臨湘人。多以太子率官,為弘文館學士。書法是“初唐四家”之壹,唐代顏真卿的《祭侄稿》被稱為“紀明祭侄稿”,是書法三大名帖之壹。本書成書於唐甘源元年(公元758年)。麻紙,行書長28.2厘米,寬75.5厘米,23行,每行十壹二字,* * * 234字。鐘上有“趙公子之名”、“風華”、“鮮於”、“樞”、“鮮於幾叔”、“鮮於”等印章。曾被宋宣和內府、元、冼玉書、明、清、薛、王、清內府收藏,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唐-懷素《自敘帖》《自敘帖》唐書法僧懷素草書。中國第壹草書。內容是自述寫草書的經歷和體會,以及當時文人對其書法的評價,即當時顏真卿、戴旭倫等名人對其草書的贊譽。《自敘帖》是懷素傳世最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溫明·誌明的標題:“收集真書就像和尚進入聖地壹樣,瘋狂是沒有錯的。”明代安琦稱此帖:“墨氣紙色妙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生於發尾,玄妙不可言。”紙,長28.3厘米,寬775厘米,***126行,698字。這本書成書於唐朝貞觀十二年(公元777年)。臺灣故宮博物院。前六條線路受損較早,彌補了宋代蘇舜欽的不足。帖前有明代李東陽篆書“自序藏真”字樣,後有南唐四年(公元940年)邵州、王茜復裝碑文。參考文獻有建業書齋印、裴六印後裔印、四代印、徐後裔印、武鄉印、趙藏書、仇和書、項印、印、乾隆印、鑒等。北宋至蘇軾黃州寒食貼黃州寒食貼是三大書法貼之壹,由北宋文學家、畫家蘇軾所寫。紙質版,25行,***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原收藏於圓明園,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北宋-米蘇帖米蘇帖,又名《仿古詩帖》,被後人譽為中國第壹美帖。墨絹本,行書。長29.7厘米,寬284.3厘米;這本書寫於宋哲宗元佑的第三年(1088)。米芾38歲時,* * *寫了8首自己風格的詩,71行,658字。該書成書於三年(1088)的宋哲宗,米芾三十八歲時寫了八首不同風格的舒素詩。《蜀素帖》明代被項、董其昌、等著名收藏家收藏,清代落入、王、傅恒之手,後入清,現藏於臺灣故宮博物院。趙霽《北宋至惠宗千字草》是宋徽宗趙霽傳下的狂草,也是中國十大傳世名帖之壹。所以1112年。長31.5厘米,寬111.72厘米,寫在壹整張描繪金雲龍的信紙上。這是趙霽四十歲時的傑作。他的筆法奔放、流暢、變幻莫測、氣象萬千壹氣呵成。是繼張旭、懷素之後的又壹力作。如今,遼寧省博物館。元-趙孟頫《前後赤壁賦》、明-朱允明《草書詩帖》《草書詩帖》被譽為明代草書鬼才的傑作,是中國十大傳世佳作之壹。朱明雲明做到了。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壹本長36.1厘米、寬1147.5厘米的紙質書。是朱雲明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