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朝鮮和朝鮮古代史

朝鮮和朝鮮古代史

二戰前被日本統壹占領。在此之前是大韓帝國,然後是朝鮮王朝。

大韓民國(?)是位於東北亞朝鮮半島南端的壹個國家。西南部靠近黃海,東南部是朝鮮海峽和馬海峽,東部被朝鮮東海(日本海)包圍。朝鮮隔著非軍事區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望。原本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是同壹個國家,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後,大韓民國由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前國會議長李承晚於1948年建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起平坐。

大韓民國簡稱韓國(?),但為了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區別,韓國人經常把自己的國家稱為韓國(?),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被稱為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過去稱他們的國家為北朝鮮(),稱大韓民國為南朝鮮()。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與韓國建交之前,壹直稱大韓民國為“南朝鮮”。1992兩國建交後,改稱“韓國”。

韓國這個詞在中文裏有多重含義。它不僅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涉及到歷史、地理、語言學、人類學的專有名詞,它還是包括朝鮮、韓國在內的整個朝鮮半島的名稱。

“朝鮮”壹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古籍中,周武王在《尚書大傳》中把姬子封在了朝鮮的土地上。《史記》中也有姬子東移朝鮮的記載。朝鮮最古老的史書《三國誌》和《三國誌遺》,也用箕子朝鮮作為“朝鮮”壹詞作為國名出現的開頭。但從周朝到漢代,“朝鮮”僅指朝鮮半島北部,而朝鮮半島南部則被稱為三個朝鮮(即陳漢、馬漢、韓吉,見舒威《東夷記》)。公元前194年,魏延蠻推翻了古朝鮮的準國王,國名仍叫“朝鮮”,史稱魏蠻朝鮮。西漢元豐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東侵朝鮮,建立四郡。從此“韓”字從中國的經典中消失了。

此後,朝鮮半島經歷了三國時期、統壹的新羅時代、後三國時期和高麗時期,國名與“朝鮮”無關。在中國的史書中,也是與朝鮮半島的國名相稱的,並不統稱為朝鮮。在高麗時期,史書被編纂,箕子朝鮮被尊為祖先。與此同時,譚俊朝鮮也被作為壹個開國神話寫入史書,“朝鮮”壹詞再次出現在文字史料中。

1392年,推翻了王的高麗,自立為王。在給明太祖朱元璋的信中,他擬了兩個爵位,讓他替自己選。兩個國名是“和寧”和“朝鮮”。其中,和寧是李成桂之父李子春在朝鮮任戶部時的官地,而朝鮮是壹個古老的名字,意為“朝日光明”。朱元璋以為“東夷之名,只稱‘朝鮮’,又遠,故實名可祖”,所以李氏政權以“朝鮮”為國號。從此,“韓國”壹詞成為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壹種語言的名稱。

李氏朝鮮時期,大部分朝鮮人自稱“東土”、“大東”、“海東”、“東邦”。此外,朝鮮文人還在壹些作品中將朝鮮稱為“震區”、“公園區”、“青山”、“雞林”、“八路”、“三朝鮮”。由於朝鮮是朝鮮半島上第壹個統壹的民族國家,朝鮮民族和文化的形成也始於這個朝代。因此,李氏朝鮮建立後,中國和西方國家繼續使用“朝鮮”作為朝鮮的別名。

1896年,朝鮮皇帝高宗宣布朝鮮獨立,並改名為朝鮮帝國。這裏的“漢”字來源於朝鮮半島南部的古稱“三漢”,“漢”字在韓語中也有“大”或“第壹”的意思。1910年韓日合並後,日本恢復“朝鮮”名稱,設立朝鮮總督府。在上海成立的朝鮮流亡政府自稱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大韓民國”的國名來源於“大韓帝國”。

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1948年建立的南方政權在臨時政府時期采用了大韓民國的名稱。北方* * *產黨政權沿用日據時代的名稱——朝鮮,將國家命名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此後,“朝鮮”的政治含義僅指朝鮮半島北部。由於政治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確定朝鮮、朝鮮、朝鮮半島等稱謂時,沿用北方的稱謂。與大韓民國建交前,壹般稱為“韓國”。建交後簡單稱為“朝鮮”,相應的名稱有時也用作朝鮮民族、朝鮮語言、朝鮮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