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愛新覺羅對聯

愛新覺羅對聯

溥儒,愛新覺羅(1887-1963.11.18),滿族,字欣舍,別號西山伊勢,北京人。難道是前清宗室恭親王?孫,貝勒載瑛的次子,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弟。自小家境殷實,愛好學習工藝美術。他的經典、詩歌、繪畫和書法都很出色。1913畢業於北京法政大學,後在青島威廉帝國學院學習西方文學史。1914畢業於德國柏林大學。與張學良、袁並稱為清代“四公子”。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與張大千齊名,有“南傳北傳”的美譽。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浦”。

清末民主革命時期,他在1901開始學習,啟蒙老師是宛平名人陳應策。1905我隨父母去西山戒臺寺居住,開始學習騎馬、滿語、英語和數學。1909他的父親宰英去世了。1910年入桂法政學堂。辛亥革命時,恭王府被抵押給了壹家銀行。母親向太夫人和她的弟弟蒲楚搬出恭王府,搬到清河二七村。民國成立後,他隱居在北京西山譚潔寺。1965438+2004年5月與羅清源女士結婚,後移居頤和園聽政廳,專修繪畫,專修經史小學,不問時事。1918再次前往德國,進入柏林學院深造。1922年,他獲得天文學和生物學兩個博士學位,回到北京西山戒臺寺居住。

大革命時期,1924搬回故居恭王府崔晉花園,開始與張大千交往。1926年,在北京中山公園水榭舉辦了第壹次畫展。1927被申請為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教授。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從65438年至0928年參加了宋風繪畫協會的活動。1930年,他與妻子羅清源舉辦了壹場藝術展。1931年寫《陳篇》,痛斥日偽,表心意。1933年《寒巖雪圖》在柏林中德藝術展上展出,好評如潮。65438年至0934年在北平國立藝專任教,與著名畫家張大千交好。1934年,他在北平晉源遇到了張大千。張大千拿出他的《自畫像三十首》,請他寫壹首詩。他立即寫道:“當張厚倒下時,萬·李殊·江來,月亮升到空中,雲在底部被打開。多古贈君,倚馬識仙,不歸塘,猿聲嗟嘆!”

抗戰時期,1937“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入侵北平,建立了日偽政權。由於他們的出身和名氣,他們強迫他們參加,所以他們無法拒絕。後來,他派人帶著巨資到他家裏畫畫,但他拒絕和他壹起畫畫,表現出愛國氣節。以書畫為生。1939遷至北京頤和園界首堂。曾獲中國畫研究會品評。

解放戰爭期間,他的妻子羅清源逝世於1946,溥心畬和齊白石聯展在南京舉行。1947當選為滿人國民大會代表。遊覽江南名勝,然後去杭州。1949年經舟山遷居臺灣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65438年至0950年在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和東海大學任教。1955年應邀赴韓國講學,獲韓國首爾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後轉學日本。1956從日本回到臺灣省。1958 11香港去泰國曼谷辦展,65438+2月回港辦展。1959年1月在香港新雅書院教授書畫,後在臺灣省展出作品380件。9月,1962,他再次被邀請到香港新亞書院講學。擅長畫山水、人物、花鳥、動物。受馬援、夏圭等人的影響,北派山水畫靈活多變,自成壹派。意境幽雅深遠,清雅飄逸,結構精密,筆法有力,喜歡在絹上作畫,染色層次多而淡。他的花鳥畫也是優雅而寧靜的。與山水相比,他的筆觸更傾向於柔和和美麗。家裏有猴子、狗、昆蟲和鳥,所以對動物的描述相當生動。他還擅長草書,風格典雅優美。他壹生中舉辦過多次藝術展覽。傳世作品有《西洲吹笛》《秋山亭記》《琴訪友記》等。1963年3月,他被查出患有喉癌。

1963 165438+10月18因喉癌去世,享年76歲。葬於臺灣省陽明山。著有《仁義集》、《金文考辨》、《陶文存》、《爾雅釋言》、《華林葉雪》、《辭訓匯編》、《經典選言》、《韓玉堂畫論》、《韓玉堂手稿》、《詩集》等四部著作。

溥儒的自題對聯

孤忠顯日月;

空氣中有秋風。

-自我話題

人是百年壹遇的過客;

我應該花十天九天。

-自我話題

筆欲掃千軍;

詩歌在百尺高空飛翔。

-自我話題

溥儒寫了題聯。

碧莎在長裙下銜著詩草;

綠藻池塘裏的漁船。

——寫毛筆字和書法水墨對聯

溥儒祝賀對聯

薄雲巖登船;

在孤獨的月亮和海浪中轉身。

-獻給清廷太監姚夢山的書。

這個詞看似簡單,卻有著深刻的含義。如果我們仔細探究和品味,不難看出這是壹個孤獨太監生活的真實寫照,盡管這是壹個隱藏的生活。後來,這雙鞋壹直被姚夢山掛在不亞於北京王宓的豪華臥室裏。

花早落,枝頭寒,蝴蝶舞;

絮春樹鳴鶯。

——贈送給自己的得意門生辛鵬久。

辛鵬九(1935-)又名辛師鵬,天津人。畢業於臺灣實踐大學,早年師從孫多慈學習素描,隨溥儒學習中國畫。1972年,他從臺灣移居香港,跟隨趙少昂學習花鳥。多年的學習形成了我自己的個人風格。1980年,成立運城苑教。在1983出版個人畫集。他曾在紐約、多倫多、溫哥華、舊金山、臺北、高雄和香港舉辦個展。曾多次參加韓國、美國、加拿大、北京、東京、香港、臺灣、澳大利亞等國的聯展,畫作被澳大利亞博物館收藏。自1997以來,他壹直在西瑞都中文學校教授中國畫,並受聘在加州西瑞都學院教授中國畫。這句對聯是回文,讀作:

春天,鶯聲啼鳴,樹木飛舞;

蝶舞的寒枝早落。

溥儒呂世廉

臨近清明節,

到處都是士兵和香煙。

山川千裏,(上聯)

天地,亨泰。(專夏蓮)

甘戈裏兄弟(在脖子上)

邊境淚流滿面。(頸部關節下方)

京華隱形,

向北望去壹望無際。

——《五律·八月情懷》詩聯

在臺灣省,溥心畬思念大陸、家鄉和親人,寫下了許多期盼統壹和思鄉的詩歌。這些詩被編入北京新世界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韓玉堂詩集》中。1958年中秋節前夕,溥儒寫下了這首《八月五律》。他表達了對兩岸炮聲隆隆、同胞兄弟遭遇的無奈和焦慮。

遼廓附近的山不遠,

仰望天空壹片蕭瑟。

寒生橘柚千雨,(顓頊)

氣體變成了夜風,形成了壹團團沙子(在對聯下)

北鬥在秋天是無盡的(在脖子上)

東斜口有說不完的委屈。(頸部關節下方)

靈魂被賦予了對君主的悲傷,

妳夢見妳的家鄉了嗎?

——《秋感七律》詩聯

被困在臺灣省,很難回家,年紀大了更想念親人。1962的秋天,我寫下了這首《秋感七律》:秋日上樓,遙望大陸,不能渡東海歸故鄉,無限愁思。我只能用詩來哀嘆,表達我的憂國思鄉之情!在節日期間,請三思妳的親戚。因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最能喚起人們的思鄉之情,它大多寫在溥心畬的韓玉堂詩歌中。己亥中秋有“今宵湖上寒,故鄉難忍”的詩句,庚子中秋有“榕葉在雨,不恨方生奇”的詩句,壬寅中秋有“客來我親南,北鬥思故鄉”的詩句。

葛田敏牛角圍巾,

避開陸地,住在東海岸。

壹卷破書永遠消失了(對聯上)

數桿修竹伴隨著孤獨和貧窮。(專夏蓮)

夢回白下臺城柳,(對頸聯)

春回江南故國魂。(頸部關節下方)

即使妳能聞到廣陵音樂的味道,

月亮照在誰身上!

——《七律·悼陳漢光·明靜》詩聯

多愁善感的作品如此,其他詩歌中的鄉愁也令人印象深刻。這首《七律·悼陳漢光·明靜》極其沈痛,哀嘆陳漢光生前未能回到故鄉,死後不得不返回江南。對聯“廣陵曲”,即嵇康生前彈奏的《廣陵散》,“即使妳能聞到它”仍然不朽,“二明月”意味著妳不能在妳的家鄉揚州欣賞明月。說即使妳住在陳漢光,也沒有希望回到故土。詩歌表達抱負。溥儒寫陳漢光,當然帶著他的思鄉之情。第二年,詩人在臺灣省去世,和陳漢光壹樣,活著回到大陸的夢想永遠不會實現。中國改革開放後,兩岸關系得到“解凍”。盡管大多數臺灣省同胞,包括前國民黨政客,無法回鄉尋根,但活著在家鄉探親或旅遊並不困難。然而,近年來,由於少數臺獨分子搞臺獨,兩岸關系突然緊張起來。為了不使骨肉同胞分離的痛苦,甚至自相殘殺的悲劇重演,兩岸同胞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反對分裂和臺獨,以“壹國兩制”促進祖國完全和平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