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歷史典故與賽虹橋名稱的由來

歷史典故與賽虹橋名稱的由來

賽虹橋位於南京南部集慶門西南的長虹路上,橫跨秦淮河的壹條支流。它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曾被命名為賽公橋和賽公橋。明朝的首都南京是由工部和應天府(即南京)在壹次城市建設比賽中建造的。應天府(相傳沈萬三是主要財力來源)提前完成了這座橋,並不遺余力地建造它,因此它被命名為“賽公橋”。後來的官員為了避嫌,因為“鑼”和“虹”的聲音以及“長虹臥波”的意思,將其改名為“賽虹橋”,沿用至今。另據傳說,這座橋是由沈萬三和他的兒媳建造的,所以它也被稱為“賽虹橋”。

賽虹橋立交於2003年建成,因緊鄰賽虹橋而得名賽虹橋立交。賽虹橋立交北起水西門高架,南至鳳臺南路,東至中山南路,西至應天西路,包括鳳臺路拓寬、鳳臺路順河橋、集慶門隧道。

賽虹橋立交不僅是南京城建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立交,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雙向立交。項目總投資654.38+0.2億元,總占地面積654.38+0.326萬平方米。大橋道路全長654.38+00公裏,為雙向六車道瀝青路,寬39米。單橋樁486根。該立交從頂層到地面共分為四層,高度為23米,共八層。

圖例:

在普通人眼中,賽虹橋壹直被發音為“賽公橋”,因為賽公橋的傳說在普通人中更受歡迎。

據傳說,這座橋是江南富人沈萬三的媳婦建造的。當南京城建成時,朱元璋知道依靠國家的財力無法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因此,江南的富裕家庭被迫“抵押”南京的建城費用。

沈萬三是壹個富商。為了取悅明太祖,他承諾支付建城費用的三分之壹。後來,他捐出了修建首都的壹半費用。城池壹建好壹半,沈萬三就安心了,對壹些沒有建在外壕上的附屬建築如幾座橋都沒有註意。他的兒媳婦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壹定會鬧得很大,因為沈萬三和明太祖打了壹個“賭”,如果他們遲到就會被砍頭。而且沈萬三非常固執,從來不聽年輕球員的建議。他的媳婦是個聰明人。為了警告公公造橋的質量,防止官員在驗收時找茬,她采取了壹種挑釁的方式,並提出與公公進行“賭博比賽”來造橋。於是,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錢,沒日沒夜地趕工,趕在沈萬三承諾的竣工日期前完工,而且質量比政府建的橋還要好。所以人們稱它為“賽公橋”。

明末,貴陽著名愛國學者楊龍友就住在賽虹橋附近。他研究民事和軍事事務,並以給國家帶來和平與穩定的雄心而聞名。他與復社名人侯朝宗(侯方域飾)成為密友,並利用他的家鄉和與馬士英的姻親關系保護了許多林東黨員。清軍南下時,他參與在福州擁立隆武帝,並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獨守仙霞嶺,屢敗清軍。後來,楊龍友最終被俘虜,因為孤身壹人而不屈地死去。全家36口人同時壯烈犧牲。楊龍友文武雙全,尤其擅長繪畫。《桃花扇》中有李把血濺到臉上,楊龍友把血染成桃花的故事,可見他的畫功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