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戴芬為了成為國王而砍掉了瑪琳菲森的翅膀,這讓她受到了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傷害。在復仇的驅使下,瑪琳菲森詛咒了戴芬的女兒艾羅公主,但艾羅公主在成長過程中壹直把瑪琳菲森當成自己的母親,在艾羅公主有需要的時候,瑪琳菲森總是幫助她,激發了瑪琳菲森內心的人性,最終被瑪琳菲森的真情所感化。
第二部分在第壹部分的基礎上,講述了教母瑪琳菲森和艾羅公主之間的秘密關系。然而,艾羅公主最終同意嫁給人類王國的菲利普王子。在準備他們婚禮的過程中,菲利普王子的母親英格麗王後篡奪了王國的權力,疏遠了瑪琳菲森和艾羅公主的家庭關系,然後密謀消滅摩爾森林王國的精靈。最終,在瑪琳菲森和艾羅的共同努力下,英格麗王後的陰謀被挫敗,他們的家庭關系得到了升華。按照常規童話的結局,王子和公主再次舉行了盛大而幸福的婚禮。
雖然童話的結局很完美,但完美的結局卻歷經種種波折,涉及家庭與愛情的諸多糾葛,整部電影向我們展示了愛情的陰暗面,以及復仇心理逆轉帶來的人性之光。在為結局感到舒服的同時,我們發現裏面的愛是如此的虛偽。如果我們有負能量,必然會有積極的壹面。虛偽的愛情背後,有著人性的光芒。應該如何看待我們認知概念中的親情和愛情?
第壹,愛情遇到利益壹定是脆弱的。
在第壹部電影中,為了成為國王,戴芬利用馬裏恩·費森對自己的感情來麻醉對方,從而斬斷了馬裏恩·費森的翅膀,他成功當上了國王,娶了老國王的女兒,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這種感覺其實就像是和青梅竹馬壹起長大的男朋友欺騙了第三者,離開了。離開的時候還帶走了所有的錢,讓自己陷入了現實的困境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如果是普通女人,她壹定恨透了心碎者。當然,瑪琳菲森不是聖人,她自然對忘恩負義的戴芬充滿仇恨。
不可否認,從電影壹開始,瑪琳菲森的天真無邪和戴芬的活潑可愛就體現在觀眾的印象中。然而,隨著他們的成長,女主角瑪琳菲森仍然愛著她青梅竹馬的戀人戴芬。然而,她的心上人不再是那個活潑可愛的男孩,而是變成了壹個自私危險的人。
兩個人之間壹定有過很深的愛,但是愛情最怕的就是誘惑的考驗。當外界有足夠多的誘惑讓妳感到興奮時,人難免會動搖自己的初心。世界上沒有什麽是不變的,只有變才是不變的。
這讓我想起了陳世美,我們人民中有名的心碎者代表。當時陳世美也是家境貧寒,糟粕之妻秦香蓮壹直不離不棄。她壹邊關心丈夫,教導丈夫,壹邊全力支持丈夫的科研工作。丈夫陳世美去北京趕考後,妻子秦香蓮壹直在老家做家務,期待丈夫高中回來祭祖。然而,陳世美在高中獲得頭獎後被宋仁宗皇帝錄用了。妻子在家很久沒有丈夫的消息,她去北京找丈夫。可悲的是,陳世美再也不是那個和自己同甘共苦的丈夫了。她拒絕承認自己的妻兒,為了掩蓋自己已婚的事實,她派人秘密殺害了自己的妻兒。它是如此的粗魯和獨特。
感情上,女性比男性更註重家庭和感情的穩定,把自己的另壹半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而男性更現實,更容易受到外界誘惑的考驗。當初他們發誓要白頭偕老,在誘惑面前被碾壓。
新上映的《沈睡魔咒2》也展現了愛情的虛偽。為了征服摩爾森林王國,菲利普親王的母親英格麗王後設計謀殺丈夫,以便獨攬大權。菲利普親王看到父親躺在床上,懇求母親英格麗王後真情呼喚父親,希望出現奇跡。英格麗王後在兒子的要求下,勉強在丈夫耳邊低聲詛咒,希望丈夫永遠不要醒來。
由此我們可以強烈的感覺到,英格裏德女王對自己的丈夫沒有任何感情,這個結論在影片的後半部分也得到了驗證。英格麗王後承認,她征服摩爾森林王國的意圖在她小時候就存在,她壹直在等待時機。即使她最終嫁給了她的丈夫,她也是出於個人動機而被迫這樣做的。這種愛情從壹開始就是不純的,牽扯的利益太多。夫妻之間沒有感情,只有利益交換。
這種利益交換的感情,不僅國外有,我們歷史上也有,比如武則天。我進了宮,成了唐太宗的才子,後來成了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的皇後。按照我們的傳統倫理,這種關系根本就不是壹般人能理解的。武則天帶著強烈的政治目的走上了王朝的巔峰。
如果其中還有愛,那真的讓人不敢茍同。唐高宗看重武則天的美貌,而武則天則利用唐高宗的力量來逐步實現她的目標。夫妻中只要有壹方有強烈的意向,夫妻關系就壹定是空心的,表面上維持著愛的樣子。其實他們之間並沒有愛情。
兩部電影《沈睡魔咒》向我們展示了這種虛偽的愛情。有人說,因為都是國王,國王的個人感情必須服從壹切臣民的意誌,所以他們的政治婚姻沒有愛情很正常。我不這麽認為。眾所周知,我國歷史上幾乎每個封建王朝的皇帝都有三千個後妃。他們的任務不是談感情,而是為王朝的利益服務,而生兒育女只是為了延續王朝的繼承制度,所以皇帝都有很多妃子和兒子。
然而,明孝帝朱佑樘卻是壹個另類。他壹生只有壹個妻子,張皇後,也從未有過納妾的舉動。他們兩個把對方當客人,感情很深。* * *養大獨子朱厚照,傳為壹代佳話,可以證明愛情不能互相利用,不能容忍利益的牽扯。否則,他們會脫去表面的外衣,只剩下虛偽。
第二,人性的光輝往往會驅散內心的陰霾,血緣關系並不完全等於親情關系。
在整兩部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瑪琳菲森看似冷酷的表面,其實內心是那麽善良。
為了成為國王,戴芬,壹個心上人,設計切斷她的翅膀,使工作。瑪琳菲森真的很恨她,所以為了報復戴芬,瑪琳菲森在女兒艾羅公主的洗禮儀式上詛咒艾羅公主,讓她在16生日後永遠沈睡,除非壹個真愛之吻可以化解。戴芬國王認為可以把他的女兒艾羅公主藏起來。事實上,壹切都在瑪琳菲森的控制之下。瑪琳菲森壹直在暗中觀察著艾羅公主的成長,說她討厭艾羅公主,但事實上,每當艾羅公主需要幫助或者遇到危險時,瑪琳菲森總是及時化解。
看到這個故事,我想到了以前看過的壹個視頻:丈夫從外面帶回了第三個孩子,妻子當然很生氣,告訴丈夫,她不會養這個野孩子。壹次吃飯,老婆燒了壹大碗紅燒雞,自己的孩子毫不猶豫地往碗裏夾了壹條雞大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然而,第三個孩子知道他生來就不光彩,他在這個家庭中被憎恨。他眼巴巴地看著碗裏的另壹只雞大腿,卻始終不敢拿出筷子去夾。這壹切都被他老婆看到了,他只是“惡意”的在老三的碗裏又放了壹個雞腿。
當然,這個視頻的倫理也不會探究誰對誰錯。這個視頻裏的女主角和瑪琳菲森很像,都遭遇了背叛。但是,面對無辜的孩子,她並沒有把憤怒和仇恨發泄在孩子身上。雖然我們可以理解女主角不喜歡這個孩子,這種厭惡來自於她丈夫對她背叛的仇恨,但是劇情並沒有像我們理解的那樣發生。相反,瑪琳菲森在盡她最大的努力觀察著愛洛的成長。
俗話說:愛屋及烏,當然,也要恨我。至少瑪琳·費森壹開始壹定非常討厭艾羅公主。當她看到艾羅公主稚嫩天真的外表時,瑪琳·費森內心的負能量被融化了。雖然我還是強調我不在乎艾羅公主,但是當艾羅公主晚上睡覺需要被子的時候,瑪琳菲森就像母親壹樣溫柔地照顧背叛心上人的女兒,就像照顧自己的女兒壹樣。尤其是晚上,當艾羅公主熟睡時,瑪琳菲森溫柔地關註著窗外的艾羅。那眼神是慈祥的母親看著女兒睡覺。
艾羅公主壹天天長大。當她得知自己被詛咒了,而施法者是她的教母時,艾羅並沒有表現出悲傷和憎恨瑪琳菲森,依然快樂地生活著。這時,她發現,瑪琳菲森是她心中最焦慮最煎熬的人。她想擺脫自己加在艾羅身上的詛咒,最後發現沒有別的辦法。
無聲的純真往往比言語更能打動人。-莎士比亞
在艾羅16生日即將到來的時候,瑪琳菲森很快偶遇了艾羅的心上人菲利普王子。但是,可能是真愛不夠深的原因吧。菲利普親王的吻並沒有喚醒艾羅公主。瑪琳菲森看到這壹幕感到非常懊悔,在自言自語的過程中留下了悔恨的淚水,然後低下頭吻了愛洛的額頭。沒想到,艾羅公主醒了。原來,瑪琳菲森是對艾羅公主的真情流露。
雖然瑪琳菲森和艾羅公主沒有血緣關系,但最多只是養育之恩。最燒腦的情節是瑪琳菲森對艾羅由恨轉愛。在第壹部電影的結尾,瑪琳菲森已經放下了戴芬對她背叛的仇恨,對艾羅的愛已經填滿了她的內心,從而喚醒了人性。
當然,在第壹部電影的結尾,當瑪琳菲森被戴芬的士兵圍困時,艾羅公主不負瑪琳菲森多年的養育之恩,偷走了被心碎者戴芬剪掉的翅膀,讓瑪琳菲森重獲了原本的力量,從而擺脫了艾羅公主的父親戴芬設置的困境,再次讓人感受到了感情的神奇力量和隱藏在人性深處的真善美。
在新上映的《沈睡魔咒2》的結尾,瑪琳菲森為了救艾羅公主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隨後被消滅。艾羅淚流滿面,列舉了她對教母瑪琳菲森的感情。在艾羅真情的召喚下,瑪琳菲森奇跡般的康復了。
沒有瑪琳菲森的犧牲擋箭,我們感受不到教母對艾羅的深情,沒有艾羅含淚哭訴對教母的真情,我們也強烈感受不到兩人母女之間的深情。
雖然他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是他們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家庭關系,這讓我想起了壹個新聞:
是關於壹對收集垃圾的夫婦。他們在收破爛的過程中意外撿到壹個女嬰,並帶回了家。之後夫妻二人比以前更加努力賺錢,支持女孩上大學。女孩大學畢業後,回饋了養父母。沒有血緣關系,但上演的真情實感足以讓人動容。
裏面閃現的人性的善良和光輝也讓我們更加堅信,無論這個世界多麽復雜和殘酷,人性的善良和光輝永遠藏在我們的心裏。
第三,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1,有愛,婚姻才會有血有肉。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我們很多人已經走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年齡也在壹天天增長。與此同時,我們內心對孤獨的恐懼也在增長。也許有人會因為年紀大了,找個差不多的人結婚;有的人完全受父母擺布,父母認可的對象就會嫁給他們;也有人認為現在生活節奏快,按照傳統沒必要先談戀愛再結婚。可以先上車,再買票。
不管什麽情況,婚姻就像人的身體壹樣。沒有愛作為有血有肉的支撐,就是壹具幹癟的骨架,沒有任何色彩和豐滿。倉促結婚,高效率必然帶來高風險,在沒有充分了解對方之前就升級為夫妻,或許解決了眼前的婚姻問題,但卻為以後婚姻的穩定性和抗風險性埋下了定時炸彈。
現在社會本身的離婚率也在逐年上升。年輕人如果貿然結婚,性格不合、習慣不合、消費觀不合等各種問題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浮出水面,最終不歡而散。當初的不小心也決定了今天婚姻中的雞毛。
就算能湊合,也是兩個陌生人各取所需。如果婚姻中沒有親情,男方不再主動承擔責任,女方也不再是賢妻良母。他們只註重各自利益的劃分和公平,對對方的尊重根本不會出現在這本婚姻詞典裏。他們只是生活在同壹個屋檐下,並沒有活在彼此的心裏。
2.家人是需要表達的,沈默只會增加彼此的猜疑。
尤其是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我們非常重視家庭,父母和孩子永遠是我們深深的牽掛,但問題是我們不善於表達這個家庭,總以為沈默是最好的表達方式,總以為對方總有壹天會理解和懂得自己的良苦用心。其實真的不對。另壹個人不是我們肚子裏的蛔蟲,我們還沒有我感覺到神聖的獨角獸和諧的心跳。我們只是獨立的個體。
對於我們年幼的孩子,我們不能因為他們還小就拒絕和他們交流,也不能抱著有壹天他們長大了就會明白我們父母想法的想法。孩子雖小,卻在逐漸長大。他們不斷與這個未知的世界接觸。雖然每天和父母住在壹起,但給予了他們足夠的物質保障,關心他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狀況。而我們中國的父母,應該像西方父母壹樣,向孩子表達更多的話語:“我愛妳”、“妳是我的心肝寶貝”、“我們很在乎妳”。
尤其是身為父親的男人,深沈的父愛讓孩子很難感受到溫暖,孩子對深沈的父親只會有距離感和陌生感,這也是很多家庭孩子願意親近母親,疏遠父親的原因。
同樣,對於父母,我們需要關心和孝順他們,在物質上照顧他們。父母會認為孩子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對自己很用心,但他們無法深刻感受到妳心裏對他們的看法。妳只是盡孝這個責任,讓父母吃穿不愁,就算盡了家庭義務嗎?顯然不是。也要讓父母知道,我們不僅滿足了他們最起碼的物質保障,還壹直關心著他們。
比如經常和父母聊天,回憶童年的成長,傾訴自己的想法,談談對未來的規劃等等。經常帶父母出去玩,有條件的時候去旅遊。這種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關懷,可以讓父母深深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不僅孝順,而且很在乎父母的感受。
古人有句名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不待。只有勇於表達,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才能讓這個家庭關系更清晰,讓人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