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綿陽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裏放了出來,想給它洗個澡。沒想到,天鵝展翅高飛,直沖雲霄。緬伯高忙著伸手去拿,只拔了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跺腳捶胸,痛哭流涕。他的隨從勸他:“哭也沒用,因為它已經飛走了。讓我們想壹個補救辦法。”緬伯高想,也只能如此了。
在長安,緬伯高拜見了唐太宗,並贈送了壹份禮物。唐太宗壹看,是個精致的緞包,就打開了。壹看就是幾根鵝毛,壹首詩。詩中說:“天鵝貢唐,山高路遠。綿陽河失了寶,伏在地上哭號。聖天子之後,緬伯高可以幸免。禮輕情意重,鵝毛千裏寄。”唐太宗大惑不解,緬伯高立即把事情的經過講了出來。唐太宗連聲說:“好款待!難能可貴!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在中國古代漢語中,有無數的詞語和成語帶有強烈的隱喻感情。從“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個典故中提煉出來的成語特別感人。這個成語的文字裏,有輕有重的禮物和親情。時至今日,“千裏送鵝毛”依然讓我們感到溫暖。
文筆很簡單。但是文字沒有溫度。文字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們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這些意義的組合使得單詞組合後顯得豐富多彩。
轉回正題,讓我們回到“千裏送鵝毛”這個典故,重溫壹下那個非常有趣又“幸運”的故事:A讓他的仆人C送給B壹只天鵝作為禮物。路很長。在路上,C看到天鵝很臟,於是好心地幫天鵝在路邊的湖邊洗澡。誰知,天鵝竟然飛走了。慌亂中只抓到了天鵝的壹根羽毛。c難過得無法回到主人a身邊,於是,他直接拿著這根天鵝羽毛送給了B,結果B被深深感動了。結果這件事流傳甚廣,成為了壹個會流傳千年的故事。
想壹想,壹件拙劣的事情(送天鵝讓它們飛走),經過仆人的苦思冥想,換了壹種方式(送禮物而不是天鵝毛的天鵝),引起了轟動(B收到朋友A的仆人C送的禮物後特別感動——A的天鵝毛)。通過這個典故,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仆人的智慧和勇氣,還可以看到中國獨特的思維方式,那就是違心使用。
可想而知,當天鵝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飛走的時候,仆人C是多麽的焦慮和慌張。現代人對這種情況還是能感同身受的。比如我們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太多了。但正是這種“不幸”造成了“幸運”。試想:如果C空手而歸,他會受到懲罰。那麽,在我們中國的成語裏,就不會有“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樣的成語,也就不會有這麽美的典故。所以,“幸運”值得我們去品味。
壹個人的新思維就是他獨特的做事方式。也許,C當時的行動只是出於害怕被主人A懲罰,或者是出於更好的責任感,他急中生智。這些只是我的想法,因為我不是目擊者。所有的猜測都只是想象。通過思辨,可以深入把握某些元素,從而打開歷史和時空的“密碼”。
無論如何,我們應該感謝上帝。感謝那個從不留名的卑微仆人。正是因為這個有趣的錯誤和勇氣,創造了壹個有肉的成語。俗話說“當上帝為妳關上壹扇門的時候,他會悄悄地為妳打開壹扇窗”。找到這個“窗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當然,很多年前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這個成語了。當時我不斷突發奇想,放縱自己的想象力去思考這個成語和典故背後還剩下什麽。但是我不敢告訴老師,也不想告訴父母。因為成年人有自己的看法和理由。那些大人認為很正常很普通的事情,他們不需要浪費時間去想自己。今天我成年了,結婚了,有了獨立的生活。我驚喜地發現,其實我還保持著壹顆童心。就是它,讓我去思考,去發現,去品味。成年後多麽難得的童年想象啊!
通過這個典故,我們可以知道B收到A的禮物——A的天鵝羽毛後有多開心。由此,我感嘆“禮輕情意重”!這有點像我們小時候收到小夥伴的賀卡,上面也寫著:“小禮物很輕很輕,卻能表達我的心意;親愛的朋友們,請接受它。這是我的全部。多麽珍貴的禮物啊!因為是朋友的“全部真心”!
所以,壹想到這個成語,我就忍不住回想起那段純真美好的童年友誼。這麽珍貴的禮物在哪裏可以找到,在哪裏可以買到或者可以用“收購”來形容?
我在上面第五段說了“幸運”。是因為仆人的智慧和勇氣。因為A送了他的朋友壹只天鵝。為什麽?試想壹下,如果A給了B壹頭豬或者壹頭牛,同樣的豬去了牛奔,仆人C只抓了壹頭豬毛或者牛毛送去給B,那麽,B會開心嗎?我不這麽認為。因為,豬毛或牛毛本身並不會引起人們美好的遐想。哪裏來的“禮輕情意重”的喜悅和感嘆?因此,這是“幸運”的事故之壹。
但是,鵝毛作為禮物的意義就不壹樣了。因為天鵝很美,不僅美而且值錢。天鵝的羽毛也是白色的,很漂亮。所以送鵝毛最優雅。更符合中國人獨特的審美觀念。這是古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觀察。我覺得典故中的仆人C在遞給B天鵝羽毛的時候,可能說了壹些比較明智的話。比如“我的主人A從千裏之外挑出最好的天鵝羽毛,舉世無雙,讓我從千裏之外帶給妳——他最好的朋友”等等。我們想想象多少就想象多少。
這是我想象中的壹段弄巧成拙,盡人皆知的美好故事。
我常常想,壹件禮物貴不貴,其實在某種意義和程度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友情會不會“打折”如果是出於虛偽,那麽禮物再貴也不算珍貴;但如果是真的,那麽即使是微薄的禮物也會無比珍貴。當然,如果受禮人只看重禮物的價值,那麽他內心的好感就會打折扣。這就是為什麽小禮物的真情流露會閃耀著動人的光芒。
事實上,真正的朋友和親戚並不在乎禮物的“輕”和“重”。愛真理的人在乎真理,重利的人在乎禮數。
其實“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個典故和成語的背後,是壹場關於親情的深度考驗。每壹個接觸到它的人,無論是敘述者還是讀者,都是被考驗的人。
這個永恒的故事還在流傳。其實反映的是人內心的關懷,也就是對美德或情感的向往,簡單,真摯,感人。這樣才能安慰彼此的心靈,希望世間人事如此美好,就像這個“禮輕情意重”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