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師範二年級的時候,漢語言文學老師告訴我們:“‘凱旋’這個詞組其實是不對的,因為凱旋已經包含了‘歸來’的意思,在‘凱旋’後面加上‘歸來’,這個詞組不就變成‘歸來’了嗎?如果把‘凱旋而歸’這句話用在壹句話裏,那麽這句話無疑是病句。”
如果把“凱旋而歸”這句話用在壹個句子裏,真的會變成病句嗎?
嚴格來說,“凱旋而歸”這句話確實有點松。
剛才在女兒書包裏查了新編的小學生字典,知道了“凱旋”這個詞的意思:“凱”——勝利的音樂或歌聲;“旋”——回,回;“凱旋”——帶著凱旋的歌聲歸來。在我對“凱旋”這個詞不太了解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覺得“凱旋”是壹個很簡單的詞,甚至把它當成了壹個成語;但是,在理解了“凱旋”這個詞的含義之後,我發現“凱旋”既不是壹個詞,也不是壹個成語,而是壹個不倫不類的詞組:如果在“凱旋”後面加上“凱旋”,說這個詞組的時候總會有壹種特別別扭的感覺。
對於“凱旋”這個詞,我印象很深——小學語文課文《壹個中國孩子的聲音》裏有這樣壹句話:
“我們和爸爸見面,爸爸凱旋的時候,我們會用最美的鮮花迎接他。”
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句話之所以用“凱旋”這個詞,而不用“凱旋”這個詞組,作為語文教材的編輯,當然知道“凱旋”這個詞組不夠嚴謹,在搭配上存在壹定的缺陷。如果有有爭議的短語,他們應該盡量不使用。
口語不同於書面語,書面語更嚴謹,只要口語能傳達意思就行。
書面語,尤其是受眾廣泛的書面語,對用詞的要求非常嚴格,幾乎不可能允許任何壹個詞或詞組有問題。尤其是課本上的書面語,編輯幾乎需要精益求精,不能有絲毫差錯。在書面語中,“凱旋而歸”這句話壹般不能出現;在英語口語中,基本沒有那麽多禁忌。甚至在壹些電影中,主角的臺詞經常使用“凱旋而歸”這句話,而在壹些低端的電視節目中,主持人也會不經意地使用“凱旋而歸”這句話。這是因為,雖然書面語講究嚴謹,但口語只能表達意思。
比如我們去商店買壹瓶3.5元的豆腐,要用書面語言說:這瓶豆腐的單價是3.50元壹瓶;用口語表達就比較隨意——“豆腐3.50元”,五個字就能把意思說清楚,因為聽了這句話,人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壹瓶豆腐是3.50元,而不是壹塊豆腐是3.50元,或者壹整盒豆腐才3.50元。
壹個詞成了大眾的常用詞,可能在“大眾好評”下“化偽為真”。以前“呆”這個字讀成【á ib á n】,有些同學把這個字讀成【d ā ib á n】就被扣分了。後來越來越多的人把“呆”字讀成了[dāIB m \u n],於是原本被認為是錯誤讀音的[dāIB m \u n]就成了最正確的拼音。原因是什麽?四個字,人人推崇黃金!如果“凱旋而歸”這個詞被大多數人使用,很有可能這個短語也會演變成壹個簡單正確的詞。
妳覺得“凱旋而歸”這句話有什麽問題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