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的水需要更稀、更稠、更少的水。
粥是壹個漢字,讀作周,總筆畫12,出自《康熙字典》,也叫糜。它是由大米、小米或玉米豆類烹制而成的粘稠食物。
在中國有記載的歷史中,粥的痕跡壹直伴隨著我們。關於粥
最早見於周樹的文字:黃帝開始煮谷為粥。
中國的粥在4000年前主要用於食用,2500年前首次入藥。《史記·扁鵲臧宮傳》記載,西漢名醫淳於髡用“霍奇粥”治療王琦病;漢代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寫道:服用壹段時間的桂枝湯,飲壹升多熱粥助藥,就是有力的例證。
在中世紀,粥的作用是將“食用”和“藥用”高度融合,進入具有人文色彩的“養生”層面。
宋代蘇東坡寫了壹本書說:“夜饑時,吳勸君食米粥,雲能推陳出新,益膈胃。”。粥又快又美,喝完粥睡覺也很奇妙。南宋著名詩人陸遊也極力推薦吃粥養生,認為可以延年益壽。他曾寫過壹首詩《吃粥》:“天下人皆是年長者,而我卻沒有意識到,目前我要向人民學習,只向神靈吃粥。”由此,世界對粥的認識提升到了壹個新的高度。
可見,粥和中國人的關系,就像粥本身壹樣,又濃又粘。作為壹種傳統食物,粥在中國比在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