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什麽叫修舊如舊?

什麽叫修舊如舊?

修復了舊的東西,還是像舊的東西。嘿嘿。

社會上很多人對“修舊如舊”有壹個普遍的理解,就是修舊如舊。擴大是不對的,縮小是不對的,加入現代元素也是不對的。如果“修舊如舊”真的被廣泛理解為這個意思,那就需要推敲和討論了。

第壹,“修舊如舊”不符合中華民族幾千年修復古建築的成功歷史。根據《新華字典》,“舊”的意思是:舊的、過時的、過去的。多年來,包括現在,對“修舊如舊”的普遍理解和檢驗標準是修成原樣,警惕和反對的主要傾向是擴張和現代化。什邡普覺寺,又名臥佛寺,位於香山附近,始建於唐代,歷代都有重修。自元英宗朔德巴拉以來,連續四任皇帝對寺廟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歷時65,438+00年,耗資500萬兩白銀。明代經過宣德、正統、成化、嘉靖、萬歷等五大建設,臥佛寺規模趨於完備。清朝乾隆年間,對其進行了大修,新建了西路宮和琉璃牌樓,成為現在的格局。臥佛寺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象山碧雲寺始建於元代,最初由盧野楚材後裔阿勒米建造,並將其府邸改建為碧雲寺。經過擴建,200多年後成為碧雲寺。清乾隆十三年大規模改擴建,加建二層院落,建金剛寶座塔,建宮殿,建羅漢堂。碧雲寺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著名的古建築之壹,紫禁城,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明清兩代多次改建擴建。我去過的其他省市的很多重點古建築,幾乎都重建了。歷史證明,這些古建築在重建時進行擴建是正確的,是對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去看看遠在中國西部邊陲的寧夏中衛高廟,重建時有詳細的反復規模重建的歷史。

其次,與真理相比,嚴格、科學、明確地執行“修舊如舊”的原則是極其困難的。本來說“舊”是相對於“新”而言的。八達嶺長城建於明朝弘治十八年,即公元1505年。如果舉行落成典禮,那壹瞬間就是“新”,過壹會兒就是“舊”,直到500多年後的今天。按照這幾百年裏任何壹天的樣子,都是“修舊如舊”。參觀過密雲司馬臺長城的絕大多數遊客都稱贊長城修復得很好。主要標誌是盡可能地保留了它的原始狀態,充滿了歷史的沈重和滄桑。其實司馬臺長城也是明朝的長城,建於65438+6世紀初。我是在它正式開放之前去的,我好像記得有些路段塌陷了,為了遊客的安全做了必要的維修。長城的倒塌壹定發生在它完工之後。假設在1630崩盤,那麽1629基本完成。1629沒塌就修,1630塌就修,就是“修舊如舊”。

第三,很多時候“修舊如舊”是不可能的。古建築和古建築不壹樣。修復後有很多古建築可以利用,有大量的遊客和參觀者可以發展旅遊業。修復時,必須安裝暖氣、空調、電梯等設施。至於群體建築,更難做到“修舊如舊”。在北京正陽門外的天街,清末民初街道兩旁有很多賣炒肝、燉火的店鋪。如果修復後還這麽“老”,很難想象排著隊的店鋪都在賣炒肝燉火。如果建不起來,建成了遊客會不滿意;作為投資巨大的旅遊區,很難有經濟的良性循環,很難生存下去。隨著大片《畫皮》的熱播,《聊齋誌異》的作者蒲松齡住在山東淄博壹個偏僻的山莊,引起了社會更多的關註。蒲松齡故居必須“翻修如初”。這個小別墅怎麽恢復重建?如果照現在這樣,那就是壹個沒有特色的明清小村莊。全國各地這樣的小村莊太多了,基本沒有什麽旅遊價值。有專家建議:“與其讓遊客與幹燥的古建築合影,不如通過旅遊規劃,有機會在村裏不經意間遇到狐貍、牡丹精、菊花精。作為聊齋文化的載體,應該把它變成雜草叢生、房屋破舊、烏煙瘴氣的地方。”

節選自——關於“修舊如舊”的討論(組圖)

2009-11-08 07:37:00來源:北京日報貼0手機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