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裏可以找到“我愛妳漢字”的信息?
讓孩子更多更好地認識漢字——關於人教版教材的幾點想法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五組教材,山東省濟南師範學校五年級聶在富上冊,第三期第壹本教材。讀來令人耳目壹新,感受到了很多清新的氣息,高年級教材的鮮明特色隨處可見。然而,更引人註目的是第五套教材《漫遊漢字王國》,壹種全新的教材形式——獨立的綜合學習單元。培養學生熱愛漢語的情感,使學生對學習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是語文課程目標的重要內容。漢字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壹使用的古文字,是中華民族可以引以為豪的偉大創造。認識漢字知識,直接關系到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掌握學習漢語的基本方法,了解中國文化的豐富性。五年級學生基本掌握了常用漢字。他們缺乏的是對漢字的整體認識。為了讓學生對漢字有更多更好的了解,可以編輯幾篇漢字文字學的文章,選出來讓學生閱讀。但教材編寫者並沒有采用這種學生不感興趣的方式,而是專門設置了漢字王國漫遊綜合學習單元,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活動和積極探索來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是壹個相當有創意的選擇。關註綜合性學習是新課程的壹個重要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重要途徑,應當積極倡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創造性地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理念。隨著學生知識水平和自學能力的提高,逐步安排綜合學習課題和學習形式:低年級沒有獨立的綜合學習項目,但反復提醒學生結合實際學習語文,合作交流,通過自己閱讀和查找資料學習語文,處處體現了綜合學習的精神;中年級穿插壹組課文的綜合學習和閱讀,隨著課文學習的進程,逐步開展綜合學習活動。現在高中教材中有獨立的綜合學習單元,采用這種綜合學習方式符合這壹時期綜合學習要求的提高。這個綜合單元在教材的形式和內容上有許多不同於傳統教材的特點。教師只有明確這些特點,充分把握教材,才能做出恰當的教學安排,實施正確的教學策略。本單元由三部分組成:主體部分包括兩個綜合學習主題活動——“有趣的漢字”和“我愛妳,漢字”。對於每個主題活動,先提出活動建議,再贈送壹套閱讀材料;主體部分前面有導語,主要提出學習任務;主體部分後面有結論,提出了舉辦展覽、手抄報等成果和繼續探索的建議。本單元口語交流和練習融入主題活動中,不設單項設計。緒論是整個小組學習的提綱,大體指出了漢字的三個特點:歷史悠久,使用人數最多,書法是壹門獨特的藝術,提出了綜合學習的三項任務:感受漢字的神奇和趣味,了解漢字的文化,為純漢字做點實事。要完成每壹項活動,都要以學習閱讀材料為導向。但是,閱讀材料不同於普通的文本。教學中不應以學習閱讀材料為主要任務,而應以閱讀材料為例,讓學生收集和查找相關材料,並用閱讀材料指導活動。這些閱讀材料不系統,不拘壹格,有填字遊戲、歇後語、拼錯的笑話、神話傳說,也有知識短文、新聞報道、新聞圖片、四字韻文、書法作品。從第壹次主題活動開始,閱讀材料由易到難,越來越好。第壹篇閱讀材料是謎語,第二篇是歇後語和笑話。從傳統的角度來看,這些不太像課文,但它們適合全面學習的要求,具有激發興趣和引入活動的功能,如填字遊戲,學生在家裏從大人那裏聽說過,在書中讀到過,在相聲中聽到過,他們的夥伴也壹起互相猜測過。以填字遊戲作為閱讀的開始,可謂獨具匠心。讀了這些材料,學生們輕松地走進了漢字王國的大門。綜合學習活動雖然不是以學習漢字為主,但教材畢竟涉及到了壹些漢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還可以討論和提問其他漢字。對於教學中的漢字知識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提供的材料進行感受,盡量避免使用名詞術語,在漢字的權衡、解釋、評價中註意規範性、安全性和通俗性。比如漢族主要使用的“漢字”,也是國家法定通用字,但不能稱為“漢字”,因為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的自由;不能叫“漢人用漢字”,因為回族、滿族等少數民族也用漢字。再比如《倉頡棗子》。教材是關於漢字形成的傳奇故事,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神奇色彩,而不是講述漢字知識。根據閱讀材料,“據說是倉頡創造了人物”,倉頡和倉頡創造的人物都是傳說,不是史實。漢字是勞動人民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中集體創造的,不是任何個人創造的。如果倉頡真的存在,他只能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字學家,在統壹和規範原始漢字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通過對字形的分析和探究,解釋漢字的意義,是理解漢字本義,揭示漢字文化內涵的常用方法。閱讀材料中對“書”、“典”、“刪”的原字形進行了分析。學生在知道“典”是雙手恭敬地捧著或鄭重地放在底座上的書時,就很容易理解“典”的本義和“字典”、“辭典”的引申義。知道了“刪”就是用刀改寫竹簡上的錯別字,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麽在“書”字上加“刪”“刪”兩個字了。許多老師用這種方法來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和理解單詞的意思。如前京山學校老師馬用“壹只手放在眼上”教“看”字,已故用“壹只大手抓住山林的樹枝”教“爬”字。通過對壹些漢字詞義的分析,也可以了解古人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比如“美”字,就是由“羊”和“大”組成的。“羊就是美”的觀念,反映了古代社會羊與人生活的密切關系和先民對“美”的樸素理解。在綜合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用這種方法來表達自己對神奇有趣的漢字及其文化內涵的理解。漢字教學不同於漢字學習。應該讓學生記憶字形,用自己的方式解釋字義,不壹定符合漢字的原理,但要有道理,不能胡編亂造,牽強附會。比如有人解釋“委屈”二字“廢”是綁在木樁上的國王,心理上受到了沈重的打擊。“求”就是告訴人們哪棵樹上有哪些果實。這種解釋曲解了漢字的含義,不利於漢字的學習。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熱愛漢字的民族感情。當然,學生要充分感受和理解漢字的優點,但也要防止對漢字不科學的評價,如“漢字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21世紀是漢字的時代”、“漢字是智能文字,學習漢字有利於開發右腦的功能”等。壹些學生受壹些讀物或網上壹些偏激言論的影響,可能會在發言中不適當地誇大漢字的缺點,或者貶低漢字的簡化,提倡恢復繁體字。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積極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悠久歷史,感受漢字的神奇和趣味,欣賞漢字的文化,敢於批評和糾正那些明顯錯誤的說法。我們對待漢字,既要看到它的優點,也要看到它的缺點。我們既不應該自卑,也不應該自負。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課程標準中綜合學習的教學建議指出:“綜合學習應當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精神,以學生自己設計和組織活動為主,特別註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教師的指導是學生自主的重要條件,指導作用在於激發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這次綜合學習活動文化含量高,形式生動活潑。教師要用自己濃厚的興趣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給學生指明方法,幫學生想壹些活動的思路,給學生推薦壹些讀物,介紹壹些語言網站,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教師也要積極參加綜合學習的各種活動,像學生壹樣收集、調查、咨詢,掌握壹些填字遊戲、笑話、故事,參加與學生的報告交流,引導學生舉辦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如填字遊戲、錯別字之王故事會、“解釋漢字”比賽等。有老師當好導遊,孩子們的漢字王國之旅壹定會圓滿完成,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