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聲音音高的基本符號,用七個阿拉伯數字標記。它們的書寫和閱讀方式如下:
寫作:1 2 3 4 5 6 7 i
發音:做熱米法索爾拉斯多
以上聲調的相對關系是固定的,除了3-4和7-I是半音外,其他相鄰的兩個聲調都是全音。
為了標記較高或較低的聲音,在基本符號的上方或下方添加點。在記譜法中,不帶點的基本符號稱為中音;在基本符號上方增加壹個點稱為高音;加兩點叫高音;加三分叫超高音;在基本符號下方增加壹個點稱為低音;加兩點叫低音提琴;加三分叫低音炮。
時間遞增線和時間遞減線
在簡單記譜法中,壹個音的長短是在基本音符的基礎上增加短橫線、虛線、延音線和連音符號來表示的。
短橫線的使用方法有兩種:寫在基本音符右側的短橫線稱為延長時間線。※.時間增加的線條越多,聲音的持續時間越長。
沒有延長時間線的基本音符稱為四分音符,每次添加延長時間線都意味著四分音符的時間延長。
寫在基本音符下面的短橫線稱為減時線。延時線越多,音符就越短。每增加壹條延時線,就意味著它將被縮短到原來音符長度的壹半。
)寫在音符右側的點稱為虛線,這意味著將前壹個音符的持續時間延長壹半。※.圓點常用於四分音符和少於四分音符的各種音符。
點音符被稱為點音符。
臨時變調的符號稱為臨時變調標記,主要有尖號、銳號和減號。
升半音符號寫在音符的左上方,表示音符應該升高半音。例如,#1表示1升高壹個半音,吉他上的演奏方法是向高檔方向移動。
降半音符號寫在音符的左上方,這意味著音符應該降低半音。例如,b3表示3應該降低半音。在吉他上,演奏方法是向低檔方向後退,空和弦會向低和弦後退。
減號是將小節中的“#”或“b”音返回到其原始位置。
上面的臨時拐點標記只在壹個小節內有效,但在這個小節之後就不起作用了,壹個小節是|XXXX|。
壹般來說,所有音樂的構成都有四個基本要素,最重要的是“聲音的層次”和“聲音的長度”:
1.音調水平:任何壹首音樂都是由高音和低音組成的。從鋼琴上直視,鍵盤音調向左較低,向右較高。就數字符號而言,在數字的正上方或正下方有許多符號“∏”和“∧”。點數可以理解為強度,點數越多越強,代表上面的高音和下面的低音。原理是物體的振動頻率,高音越高,振動頻率越高,反之亦然。
2、聲音的長短:除了聲音的高低,還有壹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聲音的長短。音高和長度的註釋決定了這首樂曲不同於其他樂曲,因此它成為音樂最重要的基本元素。該原理表示為聲音的持續時間。
3、聲音的強度:音樂的強度很容易理解,也稱為強度。壹首樂曲中總有壹些音符在某些地方變強變弱。力度的變化是音樂作品表達情感的因素之壹。原理用振幅來表示。
4.音質:也可以叫音色。即樂器或人聲。同壹個旋律的音高,男生和女生唱出來的音色不同;小提琴和鋼琴的音色是不同的。
以上四項構成了任何壹首音樂作品的基本要素。應該說,記譜法基本上可以正確標記這些基本元素。
擴展數據
簡單符號是指簡單的符號。有兩種字母記數法和數字記數法。
它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後被德國人改良,所以成了今天的樣子。所謂樂譜壹般是指數字樂譜。數字記數法基於移動點名法,1、2、3、4、5、6和7代表音階中的七個基本等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和ti(中國的si),英語用C、D、E、F、G、A和b表示,每個數字的時值名稱相當於五線譜的四分音符。
起源
數字記數法的雛形最早出現在16世紀的歐洲,當時有壹位名叫蘇埃蒂的天主教僧侶。他用1,2,3,4,5,6和7寫了音樂教育歌曲,然後寫了壹本名為《學習素歌和音樂的新方法》的小冊子。當時西方人非常註重發明創造和版權等個人成就,這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
18世紀法國人,名叫盧梭;1742給法國巴黎科學院讀壹篇文章。
論文《新音樂符號提案》再次提到了這種“數字記譜法”。自18世紀中葉以來,壹批法國音樂家、醫生和數學家整理並完善了“數字記譜法”。公元19世紀,經過P .加蘭、A .帕裏斯和E . J . M .謝偉的不斷改進和推廣,它被大眾廣泛使用。因此,這種記譜法在西方被稱為“賈-帕-謝記譜法”。
19年底和20世紀初,中國出現了壹種“新學校”,其中的“學校音樂和歌曲”課程直接模仿日本的音樂教育,並遵循日本使用記譜法的做法。許多中小學都開設了歌唱課。當時的歌唱教材大多是中國音樂教師編寫的日語歌曲,包括五線譜和簡譜。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記譜法從日本傳入中國。
1903年,曾留學東京音樂學校,在東京江蘇同鄉會編輯出版的《中國雜誌·江蘇》第六期和第七期上發表文章《樂理總論》,介紹了西方樂理知識,並以記譜法和五線譜比較的形式出版了《練兵》《春遊》等六首歌曲,目前認為是日本人所作。
現代音樂教育家沈心工也是樂譜最早的傳播者之壹。他的校歌集於1904年出版,成為中國第壹部出版並流行的樂譜集。從那時起,樂譜逐漸傳播到全國各地的學校。由於簡譜簡單、易學、便於排印,在中國抗日救亡的群眾歌唱運動中對歌曲的傳播起了很大作用。同時,記譜法本身也得到了進壹步的完善和普及。
記譜法在中國廣泛普及的另壹個原因是,記譜法的記譜法與中國流行的漢字記譜法宮池記譜法非常接近。例如,宮池記譜法使用“尺子是65 B”字樣和附在該字樣左側的不同偏旁來表示聲音級別,而簡單記譜法使用七個阿拉伯數字和附在數字上方或下方的圓點來表示聲音級別。
宮池符號是用附在單詞右邊的板眼符號來表示聲音的長度,而簡單符號是用附在阿拉伯數字右邊或下面的短水平線來表示聲音的長度。簡譜與I音階記譜法如此接近,而且簡譜記錄音高的方法比I音階記譜法更簡單、更準確,所以中國人非常容易接受簡譜。
就世界而言,中國是吸收記譜法最好並加以發展的國家。世界上沒有壹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受歡迎。
簡譜具有易學、易記、易寫等優點,使其在中國擁有比五線譜更多的用戶,在推廣和普及群眾音樂文化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許多音樂家在作曲時,都會記錄自己最初的創作思想,他們習慣使用方便書寫的記譜法。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和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時,他們的初稿也是用樂譜創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