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

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是由漢字創造的文明。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壹個燦爛的文字國度,中華文明是用漢字構築的不朽文明。

文字的出現是文明開始的最重要標誌。從19世紀末開始,河南安陽小屯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把中國的文字歷史推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只有殷代先民才有謀略和密碼”,甲骨文的發掘也證明,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國就有大量文字書寫的古籍。與世界其他文明不同的是,甲骨文和古埃及、巴比倫、瑪雅文明創造的文字也被稱為“四大文明的發明”,但後三種文字隨著其文明的湮滅而消失,沒有任何經典和文獻流傳下來。

由於甲骨文和今天的漢字屬於同壹個書寫體系,從那以後,中國誕生了大量的經典文獻,這些文獻至今仍是當代中國人生活的標準。其中重要的格言警句依然活在中國人言傳身教,為人處世,理解世界的方式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韓的《素書》只有132句。現代華章,如毛主席同誌的《為人民服務》,不超過壹千字,而長歌則如漢語般輝煌。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實際上是與“經”融為壹體的,這在人類文明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因為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和4000年前的前人書寫的漢字是壹樣的,正是通過這樣的書寫和無數的文學經典,我們的祖先對生命的理解和對宇宙的認識才能超越時空,依然閃耀在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於是,歷史與現實的交融,當代生活與經典的交融,鑄就了中華文明的基本特征:古老而年輕。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大壹統。“文化統壹”是中華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中國政治和行政統壹的基礎。中國文化的統壹是建立在漢字特征的基礎上的:即使是方言和次要語言之間的差異,也會被建立在漢字統壹基礎上的語言統壹所消除。同時,中國文字的統壹性和方言的多樣性是中國“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哲學政治思想的重要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的基礎,文字的統壹性是我們推廣普通話,完成中國文化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