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1391人/km2。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馬尾島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馬尾島
閘坡漁港
江城區位於廣東省西南沿海,北緯21° 33′21 _-21° 57′54 _。總面積453平方公裏。總人口為63萬(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南恩街。郵政編碼:529525。代碼:441702。區號:0662。拼音:江城區。
基本概況
江城區,位於廣東省西南沿海,始建於1988,是陽江唯壹的市轄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區域總面積552.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81萬畝,海岸線591公裏,淺海灘塗面積22.9萬畝。現轄3個鎮,10個街道辦事處,1個漁政委員會,有86個村委會,43個社區居委會。江城區山海絕佳,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獨特。素有“魚米之鄉”、“文化之鄉”之稱,又被譽為“江南風箏之鄉”、“中國刀剪之都”。
優良的投資和創業環境
江城區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開陽高速公路、楊卯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連接線、325國道、站港公路、楊洋鐵路在中國交織成網,匯入南海楊沫水系。中國陽江港是國家壹類開放口岸,對岸漁港是省級二類漁港,陸海交通十分發達。陸地距離廣州、湛江240公裏,珠海160公裏,香港143海裏,澳門129海裏。到達廣州和珠海分別只需2小時和1.5小時。所有城鎮和村莊都有電、水、公共汽車、郵政網點和覆蓋整個地區的電信網絡。享受沿海開放地區、重點衛星城鎮、高新技術成果推廣示範等優惠政策,享受陽江市制定的產業發展和民營經濟發展優惠政策。隨著融入珠三角兩小時經濟圈,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私營工業發展迅速。
江城區工業發展基礎較好,刀、漆器、豆豉等傳統產品被稱為“陽江三寶”。近年來,江城區實施“產業帶動”戰略,按照“建園、爭創、引資、凝聚力量、服務、做大、扶強、增效”十六字方針,制定實施了壹系列促進民營產業發展的優惠措施,加快工業園區載體建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實行“壹站式服務”,搞活招商引資。整個地區私營工業的發展開創了壹個新時代。目前,全區共有工業企業1245家,其中民營工業企業1222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30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五金、塑料、服裝、食品、醫藥五大支柱產業的產業優勢和特色初步形成,湧現出虹影、寶馬、喬氏、魏健、碧水等壹批知名品牌。五金行業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國剪刀中心”和“中國菜刀中心”已落戶江城。2004年,全區工業總產值82.97億元,比上年增長19%。
第三產業繁榮。
江城區的商業服務業壹直比較繁榮。近年來,我們積極培育和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專業市場、商業街等新型流通載體,不斷拓展新的服務領域,加快發展以商貿為主導的第三產業。擁有金角水果批發市場等9個專業批發市場,真紅商貿城等23個集貿市場,新華北路、石灣南路等6條專業街,陽江銅鑼灣等4家大型百貨商場。交通運輸、金融保險、郵電通信、旅遊、廣告、中介、證券服務、信息咨詢等新型服務業快速發展。200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1419億元,比上年增長13.6%。
城郊農業加速轉型
近年來,江城區充分發揮地緣和資源優勢,城郊農業取得長足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加快。全年糧食作物、蔬菜、水果、水產養殖播種面積分別為23.33萬畝、13.43萬畝、8.2萬畝、13.05萬畝。建成了跨崗列1300畝“菜籃子”基地、雙傑白河朗東1300畝休閑生態園、沿海集約化高效網箱養殖、低產田改鹹水工程等壹批特色農業生產示範基地,培育了豐源糧油有限公司、坤源實業有限公司、大凱水產冷凍廠等壹批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了壹批農民增收。2004年,全區農業總產值6543.8+0.94億元,比上年增長6.04%。
精神文明碩果累累。
江城區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與陽江市合作成功創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實施科教興區戰略,榮獲省教育“科技進步顯著縣(區)”和“雙基”先進區稱號。文化陣地和醫療衛生服務網點遍布城鄉,“風箏之鄉”享譽海內外。龍舟賽歷史悠久,崗列鎮榮獲“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稱號。
經濟概況
工業
江城區工業發展基礎較好,刀、漆器、豆豉等傳統產品被稱為“陽江三寶”。近年來,江城區實施“產業帶動”戰略,按照“建園、爭創、引資、凝聚力量、服務、做大、扶強、增效”十六字方針,制定實施了壹系列促進民營產業發展的優惠措施,加快工業園區載體建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實行“壹站式服務”,搞活招商引資。整個地區私營工業的發展開創了壹個新時代。目前,全區共有工業企業1245家,其中民營工業企業1222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30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五金、塑料、服裝、食品、醫藥五大支柱產業的產業優勢和特色初步形成,湧現出虹影、寶馬、喬石、魏健等壹批知名品牌。五金行業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國剪刀中心”和“中國菜刀中心”已落戶江城。
農業
江城區被國家定為國家商品糧生產縣(區),耕地1,71,748畝,農作物有水稻、紅薯、花生、大豆等。全區海岸線長591km,淺海灘塗面積近14973公頃。漁業總產量1216萬噸,產值6543800.4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7.9%。
金融和貿易融資
有5384家商業企業,37000名雇員。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4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1.6億元。全區外貿出口總額3765萬美元(不含間接出口),其中出口總額2758萬美元,外資企業出口總額(含來料加工)10.07萬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1.66萬美元。主要出口產品為拉鏈、五金制品、服裝、水產品、皮革制品。金融機構完備,能辦理所有國內外資本交易。
自然地理
水力資源
江城區面臨南海,基本被河流環繞,水運便利,沿海地區水位較深,開發利用潛力較大。
海鮮資源
江城區海岸線長59.1 km,10米以內的淺海灘塗面積14973公頃。海洋資源豐富,主要水產品有烏龜、近江牡蠣、文蛤、對蝦、青蟹、石斑魚、鯛魚等20多種。漁業物流設施較為完善,擁有萬噸級陽江港和1萬噸級油氣碼頭;有國家二類漁港——彼岸漁港、江城漁港;還有陽江姬叔漁港,是按照現代化國家壹級漁港和粵西遠洋漁業基地建設的。江城區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水產品為全區水產品加工業和海洋生物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工業原料。
行政區劃
江城區轄8街5鎮:南恩街、城南街、城東街、崗列街、城西街、白沙街、城北街、中州街、步長鎮、平崗鎮、雙傑鎮、海陵鎮、閘坡鎮。其中,海陵鎮、閘坡鎮委托海陵島經濟開發實驗區管理,平崗鎮由高新區管理。
歷史的發展
隋末,縣城因楊沫河而得名。1988 65438+10月7日,國務院批準設立陽江市(地級)。撤銷陽江縣,分別設立陽西縣(在知止鎮)、江城區和陽東區。
2000年,江城區轄7個街道6個鎮。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為538069人。其中:南恩街1165438,城南街25763,泰富街8160,渝州街12505,楊沫街28199,城東街81798。港烈鎮88361人,城西鎮67038人,布場鎮27521人,平崗鎮73895人,海陵鎮44988人,閘坡鎮31647人,廣東省平崗農場1244人,江城區漁政管理委員會虛擬鎮4644人。
2002年,江城區轄7個街道(南恩、城南、太傅、禹州、楊沫、城東、觀光)、6個鎮(海陵、閘坡、平崗、博昌、崗列、城西)、34個村委會、45個居委會。
5438+065438+2003年6月,根據廣東省民政廳、陽江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江城區行政區劃的批復,陽東縣白沙、雙傑鎮劃歸江城區管轄,白沙、崗列、城西鎮設立街道辦事處:
1.撤銷崗列鎮、城西鎮、白沙鎮,設立崗列街道辦事處、城西街道辦事處、白沙街道辦事處為江城區派出機構。
2.調整後,江城區轄3個鎮、10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500.8平方公裏,總人口581192人,其中常住人口527196人。
(1)雙傑鎮所轄行政區域不變,總面積80平方公裏,總人口29229人,其中常住人口29033人。轄1社區和12村委會,鎮政府駐地不變。
(2)崗列街道辦事處轄原崗列鎮行政區域,總面積70.4平方公裏,總人口75149人,其中常住人口63005人。轄2個社區,17個村委會,街道辦事處設在原崗列鎮人民政府。
(3)城西街道辦事處轄原城西鎮行政區域,總面積49平方公裏,總人口63931人,其中常住人口54831人,轄1個社區和16個村委會。街道辦事處設在原城西鎮人民政府。
(4)白沙街道辦事處轄原白沙鎮行政區域,總面積89.3平方公裏,總人口41.799人,其中常住人口41.272人,轄1個社區和1個村委會。街道辦事處設在原白沙鎮人民政府。
本次區劃調整後,江城區轄10個街道(南恩、城南、太傅、禹州、楊沫、城東、觀光、崗列、城西、白沙)、3個鎮(平崗、步長、雙傑)、1個漁政委員會、86個村委會、43個社區。
截至2005年6月5438+2月31,江城區轄10個街道(南恩、城南、太傅、禹州、楊沫、城東、觀光、城西、白沙、崗列)和5個鎮(海陵、閘坡、平崗、船廠、雙傑)。
2006年,江城區將10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8個:撤銷太傅、禹州、楊沫、觀光4個街道辦事處,新增城北、中州2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城西、南恩、城南、城東、崗列5個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調整後,江城區轄南恩、城南、城東、城北、崗列、城西、中州、白沙8個街道辦事處,海陵、閘坡、平崗、港場、雙傑5個鎮。
江城區人民政府關於江城區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根據陽江市人民政府《關於江城區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方案有關問題的批復》(陽江市[2006]4號)精神,從2006年9月1起,對崗列等9個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劃進行調整。詳情如下:
1.撤銷泰富、禹州、楊沫、觀光四個街道辦事處:2006年9月1日起,撤銷泰富、禹州、楊沫、觀光四個街道辦事處。
2.新增城北、中州兩個街道辦事處:2006年9月1起,新增城北、中州兩個街道辦事處。
(1)城北街道辦事處。馬超大部分地區,崗列街道辦事處南排村委會和原觀光街道辦事處楚沖口社區,城東街道辦事處廣場和英山社區部分地區。具體範圍為:東至陽東縣東城鎮交界處,西至楊沫河,南至建設壹路、七街,北至金山路。轄澳門、南排兩個村委會和沖口1個社區,總面積9.04平方公裏,總人口5643戶18860人。街道辦事處設在市區新江北路北中學段。
(2)中州街道辦事處。原城西街道辦事處包括金善、馬巖、金朗、和平、譚塘、畢橋、約旦河西岸、化隆。具體範圍為:東、西、北至楊沫河及其支流,南至化隆、約旦河西岸村委會與義烈、納溪村委會交界處。轄金善、馬巖、金浪、和平、潭塘、碧橋、約旦河西岸、化隆8個村委會,總面積24.47平方公裏,總人口8499戶28908人。街道辦事處設在市中心中州大道和平村。
三、調整南恩、城南、城東、崗列、城西五個街道辦事處的管轄範圍。
(1)調整崗列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引出澳、南排、玉沙三個村委會,董罡、金山兩個社區,崗列村委會鴛鴦湖以西部分區域。調整後的崗列街道辦事處轄崗列、那格、安東、對面、大朗、四朗、新朗、三洲、龍濤、金角、綏東、平交、益東共14個村委會,總面積64.89平方公裏,總人口15845。街道辦事處駐地軍堂山。
(2)調整城西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金善、馬巖、金浪、和平、譚塘、畢橋、Xi庵、化龍8個村委會劃入中州街道辦事處,劃入楊沫街道辦事處沿江北、龍州、西塞、洲頭4個社區轄區,以及漁政委員會轄區。調整後的城西街道辦事處轄沿江南、沿江北、龍舟、西塞、洲頭5個社區和三江、納溪、東灣、阮溪、阮東、義烈、沖標8個村委會,總面積25.37平方公裏,總人口17268戶,56330人。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市區南路沿線)。
(三)調整東街道辦事處的管轄範圍。劃出其原管轄的廣場社區西平路以西的大部分區域和新江北路以北、英山社區的部分區域,以及新江北路以南、崗列街道辦事處村委會、鴛鴦湖以西的部分區域。具體範圍為:東至陽東縣東城鎮交界處,西至石灣北路,南至甘泉路,北至新江北路。調整後的城東街道辦事處轄金灣、英山、東門、東華、獅子、東南嶺、東北嶺、環湖、洗腳橋等9個社區,總面積9.93平方公裏,總人口20613戶,71367人。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市區東風壹路58號)。
(四)調整南街道辦事處的管轄範圍。劃入原太傅、禹州街道辦事處、崗列街道辦事處的玉沙村委會、董罡、金山社區範圍內。具體範圍為:東起環城河,西至楊沫河,南至玉沙村委會、董罡村委會、金山村委會、崗列村委會,北至南恩路。調整後的城南街道辦事處轄南門、建新、甘泉、東山、黃埔、金淑、太傅、板朗、禹州、三浦、馬阜、董罡、金山18、玉沙1村委會,總面積4.46平方公裏,總人口19308戶。街道辦事處駐地城區白石路68號。
(5)調整南恩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包括原楊沫街道辦事處金龍社區、原觀光街道辦事處新江北路——建設壹路、七街以南大部分、城東街道辦事處廣場社區部分、崗列街道辦事處南排、澳門村委會部分。具體範圍為:東至西平路,西至楊沫河,南至南恩路,北至建設壹路七街。調整後的南恩街道辦事處轄北門、南恩、天九、金龍、金雞、周偉、馬南、觀光、建設、北湖、廣場11社區,總面積3.35平方公裏,總人口14645戶,50352人。街道辦事處駐地原觀光街道辦事處(市區墨江路德興街1號)。
此次調整後,江城區街道辦事處由原來的崗列、城西、白沙、南恩、城南、太傅、禹州、楊沫、城東、觀光6個街道辦事處10合並為崗列、白沙、中州、城北、城西、城東、城南、南恩8個街道辦事處。各街道辦事處區域的分界線是交界處的河流、溝渠、道路等線狀地物的中心線。調整後的街道辦事處自2006年9月1日起履行職責,撤銷後的街道辦事處職能同時終止,9月5日前完成全部交接工作。
3月15,2010,江城區榮獲全國法制縣城和城區創建活動第三批先進單位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