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偶像觀評價

偶像觀評價

鄭武:偶像這個詞不是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提出來的,而是成年人提出來的。偶像本身就是壹個模糊的概念。在字典中解釋為:偶像是用木頭、泥土等制作的供迷信的人崇拜的人像,比喻盲目崇拜,有很多貶義成分。我不認為我們因為喜歡張國榮而變得庸俗。偶像不代表榜樣。不壹定要那麽高。

桑塞爾:人的精神世界需要信仰,偶像是信仰的壹種形式。偶像不能按照時代的劃分來選。在我心目中,成為偶像必須滿足三個條件——(1)人格魅力,這是基本條件;(2)為國家或民族帶來榮譽;(3)能夠成為學習的動力。只要滿足這三個條件,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妳都可以成為偶像。偶像和明星不壹樣,但偶像壹定是榜樣。找偶像是為了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張歡:偶像是人做出來的。我覺得偶像可以分為兩種:壹種是偉大的人物,人生的目標;另壹個是能帶來平凡快樂的明星。因為人不能只過理想的生活,我們也需要嘻哈和流行歌曲。

楊帆:偶像和偶像化是完全不同的。偶像化是壹種自我放松的行為,但偶像必須是精神上的。我會根據自己的人生觀,性格,堅持的理念來選擇偶像。

徐瑩:我覺得偶像應該是靈魂,應該激勵生活。偶像是壹種精神,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郭建誌:明星不是偶像。偶像肯定有和別人不壹樣的地方。我的偶像是埃內斯托·格瓦拉,我欣賞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什麽樣的人可以成為偶像?

滑旋渦:現在很多人混淆了偶像和明星的概念。我也喜歡《偶像化》裏的壹個演員,但我不會稱他為我的偶像。做偶像,我應該是壹個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值得學習的人,對社會和歷史有推動作用的人。

徐延波:偶像不壹定是某個特定的人。偶像應該是壹種精神,壹種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當偶像,這個民族才會強大。

趙明:能成為偶像的不壹定是全知全能的人,因為壹個人很難各方面都這麽優秀。只要妳在某個領域或某個方面有獨特的貢獻,就可以成為偶像。

劉:偶像與時尚無關,但客觀上,偶像就是明星。每個人感興趣的領域不同,選擇的偶像也會不同,沒必要絕對用年齡來劃分。我認為:只要對人的發展有利,就應該對偶像的選擇采取包容的態度。

傅聲生:偶像不壹定是高大全。他們不壹定要轟轟烈烈。身邊的人給自己精神力量,也可以成為他們的偶像。至於自殺離家出走的問題,背後有很多家庭原因,不能完全歸咎於偶像崇拜。

曹:人生很平淡。我們需要偶像來自娛自樂,放松自己,感受另壹種生活,帶來快樂。不管偶像是什麽水平,至少應該給內心思想帶來自己的正面影響。

為什麽要崇拜偶像?

鄭武:在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壓力下,偶像崇拜已經成為壹種發泄和放松的方式。在文化和社會不完善的條件下,偶像崇拜也有神化和盲從。那些因為偶像而自殺離家出走的人,在自我意識上是絕對被神化的。

冉聰:我身邊很多女生崇拜謝霆鋒和陳冠希,是因為他們長得帥,這是青春期少男少女正常的心理需求。我想:隨著不斷的成長,我們單純幼稚的心理會逐漸淡化,盲從會逐漸減少。

傅:娛樂圈沒有偶像是不正常的。青春應該有不壹樣的東西。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獨生子女。除了學習,我們在生活中更多的是自然接觸娛樂。關鍵是要把握壹個度。

張:我喜歡原創歌手和足球明星。因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很有才華,很有個性。選擇壹個偶像,是為了滿足自己無法實現人生某個理想的遺憾。正因為我在某壹點上有所欠缺,我才會欣賞在這壹點上完美的人。

趙明:在偶像崇拜的過程中,要註意兩個尺度:壹個是原因。給自己壹個很好的理由。如果只是因為長得好看,身材好就崇拜,那就顯得膚淺了。第二是適度。如果妳走火入魔,過分熱情,那是很危險的。

專家點評讓青春成為壹道亮麗的風景。

這壹期的題目顯然與壹些強勢媒體推出的20世紀文化偶像評選活動有關。

看了北京二中學生座談會上的發言,我覺得很重要的壹點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體會。有些同學的觀點還是很精彩的。比如《滑旋》中同學們提到的偶像,不能和明星混為壹談;趙明說偶像崇拜不能附身;桑西爾對偶像人格魅力的強調;郭建誌對偶像人格的理解是壹個很好的看法。關於“為什麽偶像化”的討論是非常實際、中肯和真實的。有心理學家稱青春期為“心理斷奶期”。在失去舊的情感基礎及其表現形式後,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找到的新的情感支撐。

但討論中有些地方還是很膚淺的。比如每個人對偶像的選擇,其實都構成了與媒體不可回避的關系。多元文化為偶像或個人提供了多種利益選擇的可能性,體現了時代的包容性。但同時也有這個時代媒體霸權的主導和影響;對明星的分析也有點膚淺。我們要認識到,明星是文化產業制造的消費符號,是大眾文化的主要代碼。明星總是很快紅起來,然後又很快消失,消費特征非常明顯。

此外,偶像崇拜也帶來了壹些負面影響。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往往通過自我體驗、同伴學習、觀察和向榜樣學習,甚至冒險來實現自我確認。所以社會要以理解和寬容的態度合理引導他們,讓他們正確地融入和發展自己,讓青春成為人生壹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