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經有個外號11:古代朝鮮稱我們為“掌櫃”。
在漫長的歷史中,許多國家基於對中國某些事物的特定印象或對中國的關系和態度,給予中國各種稱謂。雖然有很多美稱,但也有觀點、歷史偏見甚至少數國家對中國的歧視和敵視。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強大,現在這些稱謂大部分都被廢棄了,但是這些稱謂所蘊含的歷史,值得我們在生日之際銘記和緬懷。
1,震旦紀(震旦紀):古印度稱中國的土地為“震旦紀”,是古印度對中國的稱謂。曾被認為是壹種烏鴉,是中國特有的鳥類。震旦紀實際上是壹個從5.7億年前到654.38+0.8億年前的地質年代,在生命演化中具有重要意義。經過震旦紀漫長的等待,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在地球上創造了壹個美麗絢爛的生命世界。
2.塞裏斯(絲綢之國):又名塞裏斯,古希臘羅馬對中國西北及其居民的稱呼,意為“絲綢”或“絲綢之地”。長期以來,中國是世界上唯壹能織出柔軟美麗的絲綢的國家。在漢代,絲綢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出口到世界各國。據西方史書記載,古羅馬和中國末年的凱撒大帝穿著中國絲綢長袍去劇院,在劇院引起轟動,被認為是前所未有的豪華禮服。
3.中國:中國的英文名是china,陶瓷在英文中也是China。有壹種說法是,18世紀以前,中國昌南鎮(今景德鎮,漢語發音與英語非常接近)的精美瓷器在歐洲非常流行。人們以得到壹件昌南鎮瓷器為榮。這樣,歐洲人就把“昌南”作為瓷器(中國)和生產瓷器的中國(中國)的代名詞。久而久之,歐洲人忘記了昌南的本意,只記得它是“瓷器”,也就是“中國”。
4.chink:“Ching”源於清朝,在英語俚語中也是中國人的意思,但有貶義的味道。因為中國是晚清最受欺負的國家,中國人在外國人眼裏成了清朝的奴隸。
5.Chinoiserie(中國風):法語中的壹個詞,指18世紀中期非常流行的壹種藝術風格。這種風格是許多設計師和工匠大量使用中國主題,如中國服裝、龍和寶塔,並結合藝術家的想象力來創造新的形象。後來的進化有很多含義,包括古怪、批判、繁瑣;中國風,中國工藝品;也有來自中國和中國的意思。
6.Chines:“sines on”是荷蘭語專指中國人,對中國也有貶義。這是因為中國舊、弱、保守、落後。現在“Sineson”這個詞只有兩個意思,壹個是“去中國的餐館”,壹個是“中國人”。
7.(掌櫃):韓國有壹種說法,華僑在19世紀初到達朝鮮後,當地人用“掌櫃”壹詞來代表中國,意思是中國人善於經商和算計,中國人也被稱為“吝嗇鬼”,認為中國人賺了錢不花。這個詞在韓語裏有些貶義,現在幾乎不用了。
8.Nuoc Tau(船國):越南民間有壹種說法,中國是“船國”,生活在越南的中國人被稱為“敏郎悲歌”,大概意思是中國人乘船來到越南,中國的造船業是越南人羨慕的。
9.藍蟻:20世紀三四十年代,列寧裝、解放裝在廣大解放區流行。文革時期,軍裝和藍黑灰黃的單壹顏色是主流,這種抹殺個性的政治化服裝時尚被推向了極致。有壹段時間,中國人的衣服被外國人嘲笑為“藍螞蟻”和“灰螞蟻”。
10,凱瑟(契丹):中國在俄語中叫凱瑟或基泰。有壹種說法。中國這個詞的來源應該是“契丹”。中國古代在西方不叫中國,叫“絲絲之國”,因為它出產絲綢,也就是今天絲綢這個詞的詞根。契丹建立遼國時,與西方的貿易繁榮,國家開放,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稱中原為“契丹”。隨著這些民族與北方或西方的交流和融合,“契丹”這個名稱逐漸代表了中國的土地。“中國”在俄語中還有另外壹個名字,字面意思是“天下”。如果說以前的稱呼只是壹個約定俗成的中性詞,那麽當俄羅斯人用“天下”這個詞來稱呼今天的中國時,不言而喻的是充滿了敬意和贊美。
11,Cina(支那):這是現代中國人最屈辱、最敏感的綽號。Cina在日本被翻譯成“支那”。從江戶時代中期到19世紀中期,日本人稱中國為“支那”,與“唐國”、“清國”壹樣,沒有特別的政治含義,也沒有與歧視中國直接相關。日本社會開始用“支那”來貶損中國,始於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的失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當時日本人壹開始很震驚,後來被勝利陶醉,走上街頭高呼“日本贏了!”智娜輸了!”從此,“支那”壹詞開始帶著勝利者蔑視失敗者的感情和心理,“支那”也逐漸從中性詞變成了貶義詞。當時在荷蘭人的字典裏,“支那”的定義是:愚蠢的中國人、精神有問題的中國人等。
還有壹種說法是:“支那”壹詞來自中國,中國本身沒有正面或負面的含義。由它演變而來的“支那”壹詞怎麽反而有了意義?這要從日語奇怪的規則說起。日語可能是世界上最復雜的語言。不同於其他語言作為交流工具,日語還作為壹種等級文化載體發揮著重要作用。同壹個意思有多種表達方式,用來同時表達雙方的地位關系。例如,“我”這個詞,“わたくし”,意思是“渺小的我”,是非常卑微的。“わたし”怎麽樣?少了壹個字母,就成了普通的“我”,等於。如果“わし”少了壹個字母,它就成了“老子I”。“支那”是輕蔑的意思,是“支那的那個地方”,表示妳的地位比我低。日本人很看重這種通過稱呼獲得的職位優勢,他們真的會看不起妳。如果對方無意中接受了,不管妳是否了解日本文化,日本人自然會認為妳認為妳低人壹等,這往往會生出中日關系史上的壹些是非,引起近代中華民族的極大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