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鄒忌諷刺齊王“今地千裏,城百二十”,而地是壹個地方,黨是方圓,這在這裏很容易陷入誤解
初學文言文必然會遇到壹些寫作障礙,這就像遇到了攔路虎。有些人在受到驚嚇時會退縮,停止閱讀;有些人盡力抓住它,制服它,掃除前進的障礙,順利地繼續閱讀。
處理那些完全陌生和困難的詞並不難,這些詞在現代漢語中沒有見過或很少見到。查字典、查註釋、問別人都是解決辦法。
壹些看似熟悉但不難理解的詞在現代漢語中也很常見,它們往往是“障礙”。這種隱性障礙在字面上與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相同,但在含義和用法上卻有很大不同。學習古漢語,接觸古漢語,要特別註意這種“障礙”。
例如,《世說鄭欣瑜·石門》記載了東晉陶侃采集竹屑的故事。其中壹個人說:“雪後會變晴,在聽東西(大廳)之前,雪清除後仍會變濕。”乍壹看,這句話裏沒有不認識的單詞,所有的單詞都是常見和熟悉的。事實上,這裏也有“攔路虎”。?
例如,“雪”和“清除”並不意味著積雪和清掃。這裏的“雪”指的是連續的雪,“除了”指的是臺階。這個“除”和古語“天亮起床掃庭除”意思壹樣。如果我們不解決這兩個障礙,錯誤地認為堆積的雪會清除,我們就不會打通將句子讀為“聽前/除雪後/仍然潮濕”的錯誤,這扭曲了原意,應該讀為“聽前/除雪後仍然潮濕”。
古人形容寫詩寫文的人才意氣風發、才思敏捷,常說“筆不停筆亂寫,文不加分。”很多人認為“沒有標點符號”是指文章寫得壹氣呵成,沒有標點符號。這真是壹個很大的誤解。
古人寫課文是不用標點符號的,有沒有標點符號並不重要。然而,天賦高、思維敏捷的人在寫東西時顯然不會混亂,他們也不會不停地點擊和閱讀。原來這裏的“點”字是塗抹或更改的意思。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中寫了壹篇文章《有點煩》,意思是把多余累贅的句子塗掉。看,這個小小的“點”競爭只是壹個潛伏的“攔路虎”!
杭州有壹個著名的景點叫虎跑泉。根據傳說,壹個和尚來到這裏沒有水喝,於是兩只老虎跑去打洞,泉水就出來了。虎跑泉由此得名。這個“跑”就是挖。許多遊客不假思索地認為跑步後的“跑步”就是跑步。事實上,老虎沒有跑,而是壹個潛伏的“攔路虎”跑了出來。它沒有被抓住和制服,但人們經常感到安心,認為它是安全的,沒有關系。
可見,潛在的“絆腳石”比顯而易見的“絆腳石”更值得註意,也更有害。它經常阻礙對文本意義的理解,人們無法感知它。這種“絆腳石”喜歡找粗心大意的人的麻煩。粗心的人不認真,粗心,粗心和自以為是,所以他們經常出錯。這個學習態度的問題可以質疑。事實上,它也是壹個“攔路虎”,也是最有害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