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寫作和寫作語言。沒有寫作,就沒有語文教學的可能。當然,寫作作為語文教學的基石,僅僅因為它對語文教學的意義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它作為寫作語言的記錄和表達功能。正是因為寫作的記錄和表達功能,才需要寫作和寫作解釋技能的教育。
第二,書面經典。沒有書面經典,語文教學就沒有根本的基礎和空間。我們能教給學生什麽?是教學生讀書嗎?古人發明漢字不僅僅是為了文字,而是用文字符號來反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因為有文字典籍,所以有語言文化,有語文的廣闊內涵,有語文教學的無限空間。孔子編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儒家經典——《詩經》,不就是因為語文教學的需要嗎?
第三,社會的需要。語文教學,首先是植根於社會的需求。漢字的發明,中國典籍的書寫,都是因為社會的需要,也正是因為社會的需要,漢字和中國典籍才需要代代相傳,才產生了語文教學。沒有社會的需要,就沒有寫作和口譯技能的社會性,沒有教育的社會意義,當然也就無法形成語文教學。
第二,數學
自從蒙昧時代以來,人類已經能夠識別事物的數量。原始人在采集、狩獵等生產活動中,首先註意到壹只羊與許多只羊、壹只狼與壹整群狼在數量上的差異。通過壹只羊和許多只羊、壹只狼和壹整群狼的比較,他們逐漸看到了壹只羊、壹只狼、壹條魚、壹棵樹等等之間的某種東西(即他們的單壹性)。人們覺得有必要用某種方式表達事物的這種屬性,這就產生了計數。最後,隨著人類的頻繁實踐和知識的積累,出現了數學。
第三,物理
物理學在古代沒有單獨的學科。它包含在哲學中。比如中國古代的墨子就曾經研究過光的直線傳播問題。(針孔成像)亞裏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可以說是哲學家,直到近代才出現獨立的物理學學科。
第四,生物
在自然科學發展之前的古代,人們對五光十色、五彩繽紛的生物感到迷惑。他們往往把生命和無生命物體視為兩個完全不同、互不相關的領域,認為生命不受無生命物體運動規律的支配。很多人還把各種生命現象歸結為壹種非物質的力量,即“生命力”的作用。這些毫無根據的推測已經隨著生物學的發展逐漸被拋棄,在現代生物學中沒有立足之地。20世紀以來,特別是20世紀40年代以來,生物學吸收了數學、物理和化學的成果,逐漸發展成為壹門精確、定量和分子科學。人們已經認識到生命是物質的運動形式。生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細胞是由蛋白質、核酸、脂質等生物大分子組成的物質系統。生命現象是這個復雜系統中物質、能量和信息綜合運動和傳遞的表現。生命具有許多無生命物質所沒有的特征。比如,生命可以在常溫常壓下合成多種有機化合物,包括復雜的生物大分子;它可以利用環境中的物質,使體內的各種物質遠遠超出機器的生產效率,而不排放汙染環境的有害物質;能夠高效地存儲和傳輸信息;它具有自我調節功能和自我復制能力;以不可逆的方式進行個體發育和物種進化,揭示生命過程中的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