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如何寫壹篇積極的作文

如何寫壹篇積極的作文

第壹,轉變觀念,註意紀律

這裏的概念是寫作文的目的,讓學生在每篇作文之前都可以問自己:“我寫這篇作文是為了什麽?”寫作文不是為了應付,不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為了培養自己在獲得高分時與他人交流的能力。換句話說,壹個人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在作文中得到了增強,自然可以得到老師的贊賞並獲得高分。不要讓學生僅僅為了分數而放棄寫他們周圍的生活,而不敢表達他們的真實感受,盡管有些捏造的文章是編造的。

作文的模式是壹個概念的例子,或者是壹篇文章的結構模式。小學階段劃分段落層次,總結段落含義,是尋找作文規律的好方法。比如三年級下冊的課文《趕海》總是由壹首歌來寫,然後詳細寫了趕海的樂趣,尤其是抓螃蟹的樂趣。最後以壹首歌呼應開頭,結束全文。如果教師仔細發現並引導學生使用它,當場寫作時。非常適合寫生活化的作文。“教中有法”但“用中無法”,學生可以自由、快速地選擇作文,在有限的時間內寫出生活化名作的幾率大大增加。

第二,描述細節,再現生活

小學的寫作教學主要是寫筆記和寫景,老師會強調要掌握寫作方法,把握規律。如果寫筆記,妳可以寫壹件或幾件事來反映人物某壹方面或幾個方面的特點。寫壹件事,要註意敘事“六要素”的完整性,內容要具體,故事要寫得詳細。寫幾件事,要註意事件之間的關系,明確中心,安排好先寫什麽,後寫什麽,詳細寫什麽,略寫什麽。如果妳想突出生活,妳需要特別註意描述人物的生活細節,再現當時的生活,如文本“孔繁森”和“李廣打虎”。

小學階段的寫作重在引導學生掌握記敘和描寫的技巧,以及記敘和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技巧。當然,技巧的掌握是為生活化作文的核心內容服務的。在寫作時,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他們平時訓練的內容來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也可以描述事物的形狀、顏色、聲音、味道等特征,使人們看到它們的形狀,聞到它們的聲音和味道。

比如初三第壹個練習:“...今天就讓我們試壹試吧。我們應該寫什麽?起床、洗臉、刷牙、玩電腦、招待客人、和孩子們玩耍...什麽都可以寫。”這是非常註重小學生熟悉的生活的寫作,讓學生從生活出發,從生活中選材,寫出有生活氣息的文章。壹名學生寫道:“今天,我和姐姐和海寶壹起玩。海寶是在外面被爸爸帶回來的。我們玩的時候不小心弄壞了海寶。怎麽粘我的腿?為什麽我不能?教老師好不好?”同學們非常興奮,詳細講述了斷粘的過程。然後我說:“如果妳把這個寫進去,誰比原來的作文更好?”我邀請了另外兩個學生嘗試,他們都認為最好增加壹篇作文,詳細描述打破和堅持的過程。學生們深信不疑,高興地修改了它。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臨場表現是基於平時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基本功練好了,寫作自然得心應手。它是突出生活,再現生活,把事情寫得具體而現實,寫出生活情趣,描寫細節的有效方法之壹。

第三,突出個性,感受生活

文章是表達的載體,是溝通思想感情的工具。作文的生命往往體現在選材、立意和表達的個性化上。具有現實生活感受的作文具有寫作主體鮮明的個性特征。小學生應該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在現場寫作時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突出個性、感受生活的生活化作文,自然或不自覺地運用個性化的生活語言,不會是老生常談,來源於生活的語言是活潑靈動的。聽廣播,看電視,甚至聽別人說話,得到美妙的詞匯;平時遇到的成語、歇後語、名言、警句,只要妳覺得生動精彩,就應該記下來。同時,妳應該在字典裏查找妳在生活中遇到的新單詞和短語。如果妳將它們融入學生的個人喜好,妳的作文將很容易獨樹壹幟。如果妳讓妳的作文植根於生活的土壤,妳的作文教學就會充滿活力。

第四,訓練思維和經驗理解

小學生作文指導的訓練過程既是寫作風格的訓練過程,也是思維邏輯的訓練過程,更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陶冶過程。在看到、聽到和閱讀之後,他們會思考,而思考來源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