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寬容和自由
1,胡適認為沒有“絕對正確”。妳有什麽看法?
答:我同意宇宙是無限的,但人的認識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絕對”。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相對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壹定條件而言的。條件變了,真理也會變。
2、“40多年前,我們在《新青年》雜誌上開始倡導白話文學運動。我從美國給陳獨秀寄了壹封信...我看了之後覺得這是壹種很武斷的態度。40多年後的現在,我依然忘不了“壹枝獨秀”這句話。我還是覺得這種“以我們這壹代人主張的東西為絕對正確”的態度很不寬容,最容易引起別人的惡感和反對。"
答:陳獨秀對白話文是什麽態度?——五四時期的陳獨秀,壹方面贊同“容納異己,自由討論,學術發達”的原則,另壹方面又斷言“中國文學的改良,應以白話文為基礎”,“其是非十分分明,反對者絕無討論的余地;我們必須把自己提倡的東西當作絕對的東西,不允許別人去糾正。
胡適是怎麽知道自己對陳渡頭的態度的?——胡適認為,這種態度是“非常不寬容的態度,最容易引起別人的惡感,也最容易引起反對。”
總結這壹段的論點。——“寬容是壹切自由的基礎。沒有寬容,就沒有自由。”
這壹段用的是什麽論證方法?-感應。
3,“壹切對異端的迫害,壹切對“異己”的破壞,壹切對宗教自由的禁止,壹切對思想言論的壓迫,都是因為堅信自己是不會錯的。因為我深信自己不會錯,不能容忍任何與自己不同的想法和信仰。
a:作者認為不寬容的心理根源是什麽?——“我深信自己不會錯。”
由此可見,不寬容的本質是什麽?——從政治思想上看,是文化排外主義,從認知上看,是人不了解宇宙的無限,不了解人的有限才是根本真理。
這裏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並行性。
4.“在宗教自由、思想自由、政治冶金自由中,我們都能看到寬容是最難得、最難得的態度。人類的習慣總是喜歡相同而討厭不同,他們總是不喜歡與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和行為。這是不寬容的根源。”
a:為什麽作者認為寬容是最難的?——因為“人類的習慣總是喜同而厭異,總是不喜歡與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和行為。”所以,寬容的態度是最難的。
這裏用的是什麽論證方法?-歸納
這裏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並行性
5、“我們想要別人包容和理解我們的意見,首先要制定壹個能夠包容和理解別人意見的尺度。至少,至少,我們應該避免“把我們提倡的東西當成絕對”。我們這些受過實驗主義訓練的人,不承認有“絕對正確”,更不承認“把我們主張的東西當成絕對正確。”
答:總結這段話的三個意思。-a .制定壹個寬容的衡量標準。b不能“把我們提倡的東西當成絕對。c“絕對是”不存在。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麽?為什麽?——只有消解“絕對是”的概念,才能發展出壹種寬容的尺度。
妳認為克服“絕對是”觀念的根本方法是什麽?——樹立宇宙無限、人的認識有限的觀念,從根本上理解“絕對是”不存在。
第二篇:談文字
1,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麽?作者從哪些方面論述這個中心論點?
答:中心論點是“在文學上,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要謹慎。作者從兩個方面論述了這個中心論點。第壹,考慮文字與表達思想感情的關系;第二,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單詞的難點在於意義的確定和控制。
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麽論證方法?
答:主要采用歸納論證。
3.文中壹些自然段的開頭是這樣的:“這是壹個很好的提煉漢字的例子”、“此話不可免”、“這是壹個善用聯想意義的例子”、“以上只是幾個例子”。這些詞在文章的結構中起什麽作用?
答:這幾個句子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筆流暢,聯系緊密。
4.壹有事情發生,馬上讓妳想起壹些陳詞濫調,而妳滿足於陳詞濫調,不加考慮地使用,沾沾自喜。這就是現代文學心理學家所說的“誤讀反應”。如果壹個人的心理習慣總是傾向於板反應,那他就和文藝完全沒有聯系。因為就作者而言,“疊印反應”和創作動機是敵人;就讀者而言,它並沒有引起新鮮和真正的興趣。
a從這裏開始,套板反應有什麽危害——根本不是創作,吸引不了新鮮真實的興趣。
b這裏用的是什麽論證方法——演繹法?
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麽?——用詞壹定要創新。
5,直接指稱的意義是包含在字典裏的,就像壹個月亮輪,而明顯的、真實的聯想意義是詞在歷史過程中積累的各種關系。就像輪子外面的光環,光暈外面的光暈。它的濃淡隨時隨地因人而異,變幻莫測。越是限於直接意義的科學詞匯越準確,而文學詞匯有時必須考慮到聯想意義,尤其是在詩歌中。
科技寫作和文學寫作有什麽區別?科學寫作重在直接,文學寫作重在聯想。
這裏使用了什麽論證方法——比較和類比?
第三條:吃。
1,“人類所有的創造和活動(包括寫文章)不僅表現了心靈的充實,也證明了胃的空虛。”請改變妳對這壹點的看法。
答:這裏其實涉及到物質和精神的關系。人類的壹切活動,無非就是這兩個方面。“窮了就想著改變。”當妳對自己的物質生活不滿意的時候,妳會被督促去改變,去創新,去開始新的生活。“空腹”可以“充實精神”,我同意這個觀點。
2.找出這篇文章中的比喻句,與錢鐘書改比喻時說的話聯系起來:“異越多,同越多;越是分開,越是出乎意料,比喻越新穎,效果越高。”本文分析了隱喻的特點和審美效果。
答:“吃飯有時候就像結婚”。這是明喻,本體和隱喻好像不相幹。但錢鐘書壹生之後,說“就像壹個富家小姐”,“名義上最重要的往往是附屬品”,就直奔主題,讓人恍然大悟,真是新穎巧妙。
b“壹碗好菜就像壹首曲子”。這是壹個明喻,似乎美食和音樂沒有可比性,但作者抓住了“也是壹種壹致的多元主義,調節各自的口味,使對立的分子互補,成為不可分割的綜合體”這壹相同特征。京劇讓這個比喻合情合理,恰如其分。
c“整個世界就像壹個做飯的廚房”。這是壹個比喻。整個社會的各行各業,統治者和人民,雖然不同,卻相輔相成,就像壹個廚房,把各種菜肴混合成美味佳肴。闡述了作者“和而不同”的社會觀。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詮釋深刻的道理。
3.這篇文章體現了怎樣的散文風格?和作者的性格有什麽關系?
答:文章主要采用了類比法。從吃飯到結婚,到藝術,再到政治,都是通過相似聯想來進行的。其中,巧妙的陌生化隱喻是最顯著的藝術特色之壹。如“吃飯有時候像結婚”“壹碗好菜像壹首曲子”“全世界”
“烹飪的廚房”等隱喻都有令人驚訝的美學效果。本文的另壹個特點是廣泛征求和引用,讓讀者感受到知識和智慧的樂趣。從貝拉裏到孔子,從政治到經濟,從音樂到烹飪,從人間世到人生觀,作者看似得心應手,實則處處有意寫。這與錢鐘書任性自然的性格有直接關系,也是他任性奔放的性格體現。
4.在我們看來,壹個完美的人格,“壹致的”“我的方式”和壹個治理良好的國家,不僅要像音樂壹樣和諧,還要把烹飪的和諧作為壹種理想來掛。在這壹點上,我們不追隨孔子,而願意推崇被遺忘的伊尹。伊尹是中國第壹位哲人廚師。在他眼裏,整個世界就像壹個做飯的廚房。《呂春秋本味篇》記載了壹大段關於壹陰甚至湯的味道,把最偉大的執政哲學變成了令人垂涎的菜譜。這種觀念滲透在中國古代的政治意識中,所以自《尚書·顧銘》以來,做宰相總比“用湯攪鍋”好,老子也說過“治國如烹小鮮”。
答:這裏提倡的是什麽樣的社會政治理想——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b這裏主要用什麽論證方法——類比?
這裏使用了什麽修辭手法——隱喻
d這個論點的壹個顯著特點是什麽——典故。
5.吃飯有時候就像結婚。名義上最重要的往往是附屬品。吃好飯其實就是吃菜而已,就跟要飯富婆壹樣,目的不在女人。這種主權的轉移包含了壹種轉變的、不太簡單的人生觀。
A:A的歪歪扭扭不諳世事的人生觀是怎樣的?是名與實的背離,用假名掩蓋本質。
b作者認為吃飯和結婚有相似之處——吃飯是為了隱藏享受,結婚是為了隱藏財富。
6.世界已經天翻地覆,到處都是摩擦和沖突。只有兩種最和諧的東西是人造的:音樂和烹飪。壹碗好菜就像壹段音樂,也是壹種壹致的多樣性和和諧的味道,讓對立的分子相得益彰,成為不可分割的綜合體。
答:這裏倡導的是什麽樣的社會理念——多元、互助、和而不同的理念。
b鼓吹這個概念有什麽針對性——亂倒了,到處都是摩擦和沖突。
c這裏用的是什麽論證方法——類比。
這裏使用了什麽修辭手法——隱喻。
第四章:我的世界觀
1,作者認為“人生的目的是什麽”“沒有必要深入思考”,卻得出“人是為別人而活”的結論。這個怎麽理解?
回答:因為這在作者看來很簡單不復雜,總是因為每個人的存在,因為其他人的努力和勞動。他常常因為“占用了同胞太多的勞動”和我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要靠別人”而難以忍受,那麽作者自然得出壹個結論“人是為別人而活的”。
2.作者認為“客觀世界”是“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中永遠達不到的對象”,卻堅持探索“最深刻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的“宗教情懷”。這個怎麽理解?
答:這裏的“客觀世界”是指藝術和科學的客觀規律,這些規律是從來沒有探索和發展過的,所以作者說它是“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這裏的“宗教感”是壹種比喻性的說法。作者致力於科學研究,探索科學“最深刻的道理和最燦爛的美”,執著而頑強,就像宗教信徒的信仰。
3.談談這篇演講的風格和作者性格的壹致性。
答:這篇講話思想深刻,言語樸實,見解獨到,態度謙和,坦誠自然,充滿真情實感,與作者作為壹位偉大科學家的淵博學識、樸實的生活作風、謙虛的態度、開放的胸懷和高尚的人格密切相關,是其高尚人格的自然流露。
4.在生活的多姿多彩的表演中,我覺得真正有價值的不是政治國家,而是有創造力、有情感的個人,是人格;只有個人才能創造出高尚而傑出的東西,而群眾本身在思想和感情上總是平淡無奇的。
a:這段話用的論證方法是什麽——對比法?
在這篇文章中,個人和大眾是什麽意思?個人是有創造力和情感的個人,他們是有個性的。群眾總是思想遲鈍,感情遲鈍。
5.我根本不相信人類會有那種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每個人的行為不僅僅是外界所逼,也是適應了內在的必然。叔本華說:“人雖能為所欲為,不能為所欲為。”這句格言從我青年時代起就給了我真正的啟迪;當我和其他人的生活面臨困難時,它總是安慰我們,並且是寬容的持續來源。
答:這裏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指的是什麽——人類在完全掌握客觀規律後所達到的絕對自由。
“每個人的行為”這句話是什麽意思——人的認識受到主客觀規律諸多因素的限制。
c .愛國的斯坦從叔本華的話中得到什麽——對待他人和自己都要有寬容的態度。
這段D包含了什麽樣的宇宙觀念——宇宙是無限的,人的認識是有限的。
6.我們能擁有的最好的體驗就是神秘的體驗。是堅守真正藝術和真正科學發源地的基本感受。誰體驗不到,誰沒有好奇心,沒有驚奇感,誰就是行屍走肉,眼神迷離。正是這種神秘的經歷——盡管夾雜著恐懼——產生了宗教。我們意識到有些東西是我們看不到的,感受到最深刻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它們只能以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們的內心——正是這種理解和這種情感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感覺。
愛情;在這個意義上,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我是壹個有著深厚宗教感情的人。
愛因斯坦所說的神秘是什麽意思?宇宙、科學和美的真正位置和基本原理。
b愛因斯坦的宗教情懷是什麽意思——對神秘的敬畏和執著追求,對最深刻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麗的專註和奉獻。
7.照亮我道路的是真善美。如果誌趣相投的人之間沒有親切的感情,如果沒有對客觀世界的專註──也就是說
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麽在我看來,人生將是空虛的。
答:從這裏出發,作者的人生理想是什麽——堅持和追求真善美。
b作者認為如何讓生活不空虛——誌同道合者之間產生親切的感情,專心探索客觀世界的奧秘。
第五章:如何避免愚蠢的知識
1,總結造成蠢知識的原因以及本文提出的避免蠢知識的方法。
答:要避免愚蠢的知識,首先要找出這種愚蠢的原因。文章認為,自以為是和狂妄自大是形成這種人類“通病”的主要原因;因為文章從三個層面闡述了避免愚蠢觀點的方法。第壹個層次講科學認知態度。觀察可以解決的問題,經驗可以檢驗;如果不能用經驗來檢驗,就要有充分的證據。第二個層次是聽取不同意見。除了我們常說的類似意思,作者還提出了“心理想象”,以“假想敵”反駁自己,防止自以為是。
第三個層次闡明了客觀世界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有些問題“根本解決不了”,有些問題“沒有明顯的正確答案”,所以只有采取謙虛謹慎的態度,才能克服傲慢;克服自大的根本方法是樹立“宇宙無限,人的認識卻很有限”的基本觀念。
2.這篇文章是如何通過例子來說明其要點的?
答:本文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經常引用具體的例子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比如,在討論堅持科學認知方法的必要性時,亞裏士多德錯誤地認為男性的牙齒比女性多;我覺得刺猬愛吃油蟲;古代作家講過麒麟和蠑螈,但是沒有看到等等。
3.這篇文章的寫作風格有什麽特點?
答:本文邏輯層次清晰,寫作要點不煩,論述透徹嚴謹。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讀者侃侃談論壹個有關哲學認識論的大話題,特別是自始至終使用壹般文章中常用的第二人稱“妳”,並引入“我”的生活經歷作為論述的基礎,使文章形成了“妳”與“我”面對面交談的表達風格,產生了親切得體的效果。還有大量以“如果”開頭的句子,以及“也許”、“可能”、“想象”等委婉的虛詞,體現了作者謹慎的風格和謙虛的態度,這也是他自己文章觀點的表現。
4.如果妳壹聽到與妳相反的意見就生氣,說明妳已經下意識地覺得妳的意見不完全有道理。如果有人堅持認為二加二等於五,或者冰島位於赤道,妳只會感到可惜而不會感到憤怒,除非妳自己對數學和地理也是如此無知,所以他的觀點動搖了妳相反的觀點。
這篇文章的論點是什麽?——爭論中的憤怒是壹個人知識理由不足的反映。
這裏用的是什麽論證方法?——例證法,比較法。
c這段話的親切感從何而來?——壹是用我和妳對話的語氣,二是用委婉的以“如果”和“除非”為標誌的句子
5.據我所知,對付這種普遍存在的人類自負問題的辦法是,時刻提醒自己,在浩瀚宇宙的壹個小角落裏,壹個小星球的生命只是壹個短暫的插曲,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可能存在著壹些生物,它們比我們優越,就像我們比水母優越壹樣。
答:概括這段話的大意。克服自大問題的根本方法是樹立宇宙無限,人類認知永遠有限的觀念。
b這段話在哪裏說明了人的認識是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在浩瀚宇宙的壹個小角落的壹個小星球的生活中,人類只是壹個很短的插曲”。
c .這段話在哪裏說明了人的理解力會受到智力的限制?也許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有壹些生物比我們優越,就像我們比水母優越壹樣。
d .這裏主要使用哪些論證方法?——比較法。
寫出虛擬語氣的壹個標誌性單詞。-“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