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出自東晉,為了和當時的新草書相區別。漢朝的草書叫曹彰。新草書相對叫今日草,分為大草(也叫狂草)和小草,狂亂中感覺很美。
從草書的發展來看,草書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早期草書、曹彰草書和現代草書。
早期的草書與隸書並行,壹般稱為隸書,但實際上混合了壹些篆書的形式。
早期的草書,打破了隸書的嚴格規則,是壹種倉促的書寫。它叫做“曹彰”。曹彰是壹種優雅的草書風格,融合了早期草書和韓立。其波浪分明,筆畫呈波浪形相連,字獨立,字形遍布四方,筆畫橫平。曹彰在漢魏時期是最受歡迎的,但它在元朝復興,並轉變為明朝。
漢末,曹彰被進壹步“草化”,隸書的筆畫被去除。上下字筆畫相連,偏旁部首簡化借用,稱為“現代草”。今草由曹彰演變而來,今草的書法風格自魏晉以來壹直流行。到了唐代,這種草寫得比較放縱,筆畫連續,字形多變,被稱為“狂草”,又稱大草。
擴展數據
中國草書是漢字的壹種風格,就藝術表現而言,是中國書法中難度最大、要求最高的壹種風格。其特點是結構簡單,筆畫連續。形成於漢代,為書寫方便,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有曹彰、曹金和狂草。
的筆畫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松江版三國吳的急章。今草不拘壹格,流暢自如,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的《初月》和晉代的《得時》。
狂草出現在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其筆法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那以後,草書只不過是書法家模仿曹彰、曹錦和狂草的作品。《野草》的代表作品,如唐代張旭的《腹痛》、懷素的《自傳體帖》等,都是現存的珍品。
草書的偉大之處在於用最簡單直接的點畫來表達人的心理形象。因此,草書成為世界上最富表現力、最濃縮的抽象藝術。
草書分為曹彰和曹金。許慎《說文解字序》說:“漢代有草書”,應該是指曹彰。曹彰的極端規範限制了自身的發展。現在的草因為有充分的表達自由和法度,分為大(狂)草和小草。在近兩千年的演變過程中,誕生了壹大批名作。
時至今日,草書以其高度凝練的形式和可持續發展的特點,與時代和現代藝術相呼應、相交融,顯示出其更大、更持久的藝術魅力。
百度百科-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