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唐凱的主要特征是什麽?

唐凱的主要特征是什麽?

唐凱有什麽特點?1唐凱的特征。

1,唐凱最大的特點是他註重法度。我們常說“唐人尊法”,主要是指唐凱。尊重法律意味著尊重和重視法規,並嚴格按照法律的要求行事。這裏的“法度”有兩層含義:壹是指筆法、書法、章法上的藝術規範;其次是指書法的審美標準和審美方式。

2.由於“尊重法律”,唐凱自己建立了嚴格的藝術規範。從這個角度來看,唐凱是壹個真正的“楷書”——後人學習的榜樣和楷模。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的作品。將永遠作為後世的“書法之書”。

唐凱和魏碑的區別

唐凱和魏碑屬於楷書體系。

魏碑出生於北魏,唐凱出生於唐朝。它們都是以它們產生的時期命名的。魏碑與唐凱之間有壹種遞進關系。

魏碑是鮮卑人入主中原,學習漢文化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漢字後逐漸形成的壹種書法風格。殘存的文字主要在墓誌銘、造像和刻石中。因為文字是刻在石頭上的,不是原來的字形,存在二次創作的問題。洛陽龍門石窟中的人物最為典型,大量的墓誌銘和石刻也具有這樣的特征。

方駿的主要風格是簡單和天真。它的主要特點是筆畫大多是方筆,有棱角。

唐代書家學習魏碑,對魏碑的筆法和結構進行了重新整合和創造,形成了法度嚴謹、筆勢整齊、姿態端莊的楷書。在鋼筆的使用上,以圓筆為主。

比較唐凱和魏碑,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筆畫的形狀和造型。

唐凱與唐詩

唐詩和唐凱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中的壹對耀眼的花朵。唐詩在中國詩歌史上創造了輝煌。它與先秦散文、漢賦、南北朝駢文、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壹起,成為壹個時代文學繁榮的標誌。全唐詩近5萬首,作者2000多人。每個人都大量湧現,沈峰有壹萬種。韓力的《雅林》,杜工部的《陰郁》,孟向陽的《儒雅》,王右丞的《細膩》,褚光熙的《率真》,王昌齡的《聲情並茂》,高適和的《悲壯》,和常建的《超凡》,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展現了唐人的生活之美和精神之美。

與唐詩相比,唐代楷書是魏晉南北朝楷書的結合,形成了字體嚴肅端莊、筆畫穩重端莊、結構嚴謹、法度嚴謹的風格。初唐時期有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四位大家。晚唐有顏真卿、柳公權。他們的楷書不僅是傳承,更是創新。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頗為雄渾險峻,棱角若隱若現;虞世南的《孔廟碑》秀逸俊朗;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精工秀麗典雅,既薄又實;雪霽的“辛星石禪杯”苗條而優雅,優雅而健康;顏真卿的《顏李沁碑》和《顏氏家廟碑》剛勁有力,古樸端莊;柳公權的《神秘寶塔碑》和《神策軍碑》雄渾嚴謹。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唐代的楷書,就像唐代國家局勢的繁榮壹樣,真是前所未有。書風成熟,書法家輩出。就楷書而言,初唐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等都受到後人的重視,被視為書法的典範。

我喜歡唐詩和唐凱。吟誦唐詩的精神振奮人心,唐凱的心靈得到凈化。用唐凱的風格寫唐詩,了解古人更是令人耳目壹新。正是由於我對唐詩和唐凱的迷戀,在過去的壹年裏,我從著名的唐人中挑選了80首絕句,打算由韓立和《北碑》寫成壹本書,由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85歲的著名學者、文物鑒定家石樹清先生題詩題跋:“此處尋得盛世之歌,卷中絕句為唐寅。詩書皆美,壹字真抵萬金。”這不僅是對年輕壹代的鼓勵,也是對傳統文化的關懷。今天,我們生活在壹個和平繁榮的時代,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很高。繼承和弘揚唐詩、唐凱等中國優秀文化藝術,需要我們的子孫壹代又壹代地博采眾長、積累財富、開拓創新,讓唐詩、唐凱的文化精神在中華大地上發揚光大,生生不息!

唐凱有什麽特點?2在中國書法史上,唐朝創造了兩個高峰,壹個是楷書,另壹個是草書。楷書就是我們常說的唐代楷書。唐代以後,楷書走向衰落,在當代更是如此。放眼當代楷書,采用唐代楷書的作品在展覽中所占份額相對較小。近年來,由於中國書協的指導,唐代楷書的比例相對較高。比如第十二屆國展,參展作品增加到1000多件,楷書比例增加,所以唐書數量也增加了。在以前的國家展覽中,展覽中的作品數量控制在400多件,唐凱的作品數量很少。相比之下,第十二屆國展中至少有壹半的楷書作品無法入展。因此懷疑楷書作品入展時是拼湊的,包括其他文字。此外,去年,“中國書法年展全國楷書作品展”在洛陽新安舉辦。即使在這次楷書特展中,以唐凱為原型的作品比例也不高。近年來,人們經常提出“激活唐凱”等口號,這些口號都反映了唐凱目前的困境。

在這裏,我將談談我對唐凱五個問題的看法。這五個問題是:唐凱的形成、過程、技術、思想和價值。

壹、唐凱的形成

唐凱出自隋代楷書。初唐楷書是隋代楷書的延續,隋楷是南北書風交融而成。因此,有必要回顧楷書是如何形成的,或者在楷書的發展過程中考慮唐凱,從而加深我們對唐凱的了解。

書法的演變是由不斷的方便和快速書寫推動的。書法的實用性有兩個方向:壹是不斷規範;第二是不斷的便利。所謂規律性,就是把壹本書推向成熟;所謂方便就是寫得又快又草。隨著漢字的出現,到處都是草。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篆書在不斷規範化中走向成熟。另壹方面,篆書的快速書寫形成了早期的隸書,比小篆更早出現。《小篆》成熟後,在西漢逐漸衰落,碑刻仍有保留。隨著早期隸書的不斷規範化,隸書在東漢時期達到了成熟階段。早期的隸書繼續快速書寫,直到西漢出現了具有官方含義的早期草書,這在出土的西漢簡牘中可以看到。東漢成熟後,隸書逐漸衰落,書體沿著另壹條道路發展,即不斷規範草書。實際上,東漢中後期是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相互支撐的重要時期。在大量的民間日常寫作中,這幾類書相互支撐、相互發展。在許多出土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早期楷書的面貌。

考察文風的產生,不是看它是否像這種文風,而是看它是否具有這種文風的基本筆法。例如,早期的隸書在形式上不像成熟的隸書,但它具有隸書的基本筆法,或具有隸書的成分,盡管此時它還不是完整的隸書。早期的楷書也是如此。早期的楷書有點像行書、隸書和壹些草書,但楷書的筆法起了輔助作用。鐘繇只是進壹步提純、加工和整理,並形成了其獨特的楷書特色。他加重了楷書的成分,其實是壹種混合。

當代楷書中有草書筆法、隸書筆法,並非當代書法家獨有。如果我們追溯楷書的源頭,楷書的本來面目是這樣的。鐘繇的楷書是各種文字的混合。到了王羲之楷書,隸書的尾部去掉了,結構加長了,提按等節奏感也豐富了,但保留了壹些草書的筆法,有些筆畫是有聯系的,這就形成了王羲之楷書的生命力和變化。如果說王羲之的楷書很平淡,顯然是不可能的。

在楷書的不斷規則化中,前期在楷書和隸書之間交替,後來逐漸演變,隸書的筆法由多變變少,由少變無。嚴格地說,初唐時期歐陽詢楷書的壹些筆畫仍然保留了隸書的壹些筆法,尤其是勾繪,但在柳公權那裏,其楷書已經沒有了隸書的含義。因此,楷書的過程就是逐漸減少隸書的過程。

魏碑有摩崖、碑刻、墓誌、塑像等形式,不同的形式指向不同的筆意。如摩崖石刻多為篆書用筆,易顯大氣象;墓誌字體很小,像崖字很少,圓形的東西也很少。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方楷書風格差異較大。隨著南北書風的不斷交融,南北書風的進壹步融合,出現了《龍藏寺碑》等楷書特色,基本具備了初唐楷書的風格特征。當然,張夢龍碑也是比較成熟的楷書。從張夢龍碑到龍藏寺碑,它們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楷書在動態發展演變中形成的各種風格特征,逐漸形成了唐凱最早的面貌。

二、唐凱的歷程

簡而言之,唐凱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過程:從又瘦又硬到肥胖,再回到又瘦又硬。初唐楷書崇尚瘦硬,源於隋代的楷書美學。“初唐四家”的楷書以瘦硬為主。盛唐時期顏真卿的楷書偏胖,到了柳公權那裏又瘦又硬。劉凱的瘦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審美的另壹種體現。

壹些學者認為,顏楷的肥胖和強壯的體態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的。因為細而硬的筆畫容易風化,風化後線條不會清晰,粗線條受外界風化影響較小。這種觀點暫時拋開盛唐的氛圍,以書法本體為基礎。當然,顏楷的出現並不是簡單地從實際角度出發,而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李詠對“二王”行書的發展也帶來了楷書的變化。向唐凱學習,明確這壹變化。初唐學習楷書時,線條壹定要精煉,因為它沒有多余的筆畫,是壹種相對精煉幹凈的線條。當然,它的結構越來越長。我們很容易以刻板或標準化的方式書寫唐凱,因此我們必須探索楷書中不斷變化的元素。

無論是社會風尚、風化還是自身原因,無論是什麽原因,顏楷的出現都將唐代楷書推向了另壹個高峰——筆法更加豐富,有壹些筆觸是初唐楷書所沒有的,反映了另壹種氛圍,為當代楷書創作帶來了新的思考這種氣象與當代相符,這也是顏真卿楷書在當代展出相對較多的原因。因此,顏真卿的楷書可以進壹步研究。去年,出土了顏真卿書的早期墓誌銘,表明其早期楷書風格也是薄而硬,從壹開始就不強烈。

如果我們去“千唐智齋”,我們可以看到1000多塊唐代墓誌銘,顯示出非常豐富的特征,但這並不影響我剛才提到的唐凱的三個過程。他們是這三門課程的豐富參與者,也豐富了我們對唐凱的了解。

學習唐凱不僅限於這些熟悉的楷書模式。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當代考古發現的新文獻資源,這將給我們帶來新的認識。我在很多場合和壹些文章中都提到過這壹點,我也多次說過,創新的“新”從哪裏來,新的文獻資源就是其中之壹。無中生有,或有中生有。這個“無”是相對的,是我們沒有見過的東西。新的發掘之後,意味著“妳”,有新的事物誕生,也有新的排列組合。每個人都能在唐凱之後寫出新的面貌嗎?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也是學習中常見的問題。

新的資源必須進入我們的視野。在學習中,要時刻關註這些新的文獻資源,這就涉及到選擇方法的問題。選擇比勤奮更重要。如果妳選擇得好,妳會少走很多彎路。清楚地了解唐凱的三門課程還可以幫助我們在選擇法律時選擇正確的方法。今年的“中國書法年展全國楷書展”展出了壹幅借鑒柳公權楷書的作品。這部作品是對這種風格的保留,作品的質量是另壹回事。然而,這樣壹個品種被保留了下來。

為什麽柳公權的楷書在當代學不好,或者學得再多也體現不出它的價值,這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課題。如果柳公權的楷書範本能寫成符合當代審美的作品,既符合柳公權楷書的特點,又能被當代審美體系所接受,而不是被過度藝術化發展,那就太好了。柳公權的楷書就是很難做到這壹點的壹個案例。這樣的起伏和過多的關節已經影響了正常的書寫。如果可以解決這些影響寫作的問題,可以進行壹些嘗試。

我們是否可以借用柳公權楷書的結構或筆法來進壹步改造它,或者取出柳公權楷書的內核,這種內核不壹定像它,但聞起來像它。我的楷書不是以唐書為基礎的,所以我沒有嘗試過。如果有朋友對唐代楷書感興趣,我不妨壹試。也許以我個人的靈性,我能碰出壹些火花,這將考驗我的知識是否能與這壹點相匹配。許多人說唐凱不適合初學者,不是因為唐凱的模式不好,而是因為許多研究唐凱的人無法理解它,或者他們的理解不夠。

第三,唐凱的技巧

唐凱的技術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是筆法。唐凱的筆法從頭到尾都比較清晰,這也反映了唐凱規範的壹個方面。在初唐時期,楷書、顏楷和劉楷的點畫形式各不相同,這取決於唐凱點畫的起止形式。在中路,跑位過程要麽是中路跑位,要麽是邊路跑位,和壹個法帖是不同的。壹般來說是中鋒跑動。唐凱的側寫相對較少,這可能會帶來顏真卿楷書中的壹些側寫,但其他相對較細和較硬的基本上是中心筆畫。當然,唐代墓誌銘中也有壹些側寫。起筆和收筆的區別是區分書法風格的關鍵。在學習中學會比較、仔細閱讀和準確觀察。筆法的形式或圓或方。所謂的方筆看起來像壹個正方形;所謂圓筆就是看起來像壹個圓。沒有唐凱形式的絕對圓形,但它不是方形的,壹般來說它傾向於圓形。此外,隱藏鋒和暴露鋒在唐凱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柳公權的楷書很多,很多地方都是露骨的;相對而言,顏真卿的楷書含蓄得多,即有許多隱藏的戰線;初唐楷書有露有藏,壹般來說露得多,比如褚遂良的楷書。然而,露出正面是需要考慮的事情。在寫作中,必須有反向動作,這不能直截了當,需要壹些小動作,即反向的過程。就唐凱的筆法而言,有必要將中鋒與邊鋒、方筆與圓筆、藏與露、反轉等結合起來。,並靈活地使用它,而不要過於程式化和藝術化。

第二是筆勢。筆勢非常重要。寫作要有姿態,既存在於結構中,也存在於線條中。例如,水平,呈現水平趨勢;結構的姿態,也就是上下呼應的情況。如果有壹種情況,它不是沈悶的,而是活潑的。關鍵是妳能不能寫出這種情況。草書中有許多情況需要在楷書中找到,例如比較關系和處理矛盾。唐凱結構的大小、厚度和長度都是需要面對的矛盾關系,它在協調矛盾的同時解決了潛力問題。

第三種是墨法。水墨畫是當代書法美學的壹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當我們看唐凱時,墨水顏色沒有變化,這意味著唐凱對水墨畫沒有要求。然而,當代人在書寫唐凱時非常重視墨法,即使是小字也是如此,顏真卿和褚遂良的楷書用墨更豐富。墨水的使用應該反映這種變化。如果將墨法運用到極致,就不會散亂,保持線條的質量,同時保持作品的穩定性,可以為作品加分。

第四是結構。如何寫出有意義的結構與美學有關。在重要的當代展覽中,很少有人把唐凱寫得很漂亮,但大多數都相當笨拙。比如借鑒了顏真卿楷書的作品,都是為了追求拙。對當前楷書創作的分析表明,許多結構都很大,上半部分占得多,下半部分占得少。這是當前的審美偏好。不管用什麽方法,都是為了追求壹種味道。每個單詞都不是整齊排列的,而且必須清晰並與結構有呼應關系。通過這種方式,唐凱的結構可以得到改革,而壹些不違反唐凱基本規則的改革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我們可以參考唐代墓誌甚至北魏墓誌,從墨跡中尋找壹些變化。寫壹個看起來像唐凱的楷書,但不是很相似,這給人壹種新鮮感。古人總結了唐凱的“三十六法”和其他寫字方法,但他們不應該照搬。我們應該打破這種規律性很強的東西,建立壹種新的規則,這也是寫唐凱的意義所在。

第五是作文。唐凱的大部分規章制度都排列得很整齊。我們需要看看最初的擴展或最初的紀念碑是什麽樣子的,每壹個都不壹樣。我們應該從原始擴展中體驗規則和規則的應用,並從中更改壹些其他規則和規則。關於唐凱的構成,壹種是縱橫排列整齊,另壹種是縱橫有序。此外,還有垂直檢查。目前,在展覽中,較為常見的是楷書豎序橫亂的排列方式,或采用顏真卿的楷書。顏楷的許多劇本都是縱向有序、橫向無序的,而不是壹個接壹個,這樣就不會被束縛住發揮,大小合適,順其自然,這更容易體現楷書中更有規律的東西的藝術性。

要克服僵化,可以突破常規,也可以用壹些筆墨風格、姿態和各種矛盾的變化來處理。用草書的態度寫唐凱會帶來許多新的東西。當然,如果這種方法不是很熟練,應該排列整齊,並註意單個單詞在順序上的變化。這壹點在當代楷書中,拿歐陽通的就做得很好。為什麽歐陽通的書法家目前很受歡迎?我認為這是因為它的單字有可變基因,所以我們必須思考為什麽從歐陽通那裏學習法語的人會這樣做,我們能否在歐陽詢楷書的基礎上做壹些改變?妳可以試著探索壹下。

四、當代唐凱的思考

唐凱在當代表現出衰落的跡象,或者說不容易被展覽接受,這在全國展覽中得到了反映。當然,隨著近年來評價機制的變化,楷書的份額被人為地提高了,這似乎比以前更重要了。但回顧當代書法的發展,從八九十年代到十幾年前,基本上是任其發展,展覽中楷書的比例不高,展覽中的作品僅限於魏碑和小楷,幾乎沒有唐書。如果不算第十二屆全國展覽,柳公權的楷書作品沒有壹件在全國展覽中展出過,也很少有人拿過歐陽詢的楷書作品。只有顏真卿的楷書作品獲獎。不是因為唐凱不好,而是因為它不符合當代審美。

作為書法家,其實唐凱蘊含的壹些元素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這是我們自己的問題。陳振濂先生曾說,魏碑受到了藝術般的對待。雖然他沒有直接說唐凱被藝術地對待了,但他提醒我們在研究傳統時如何藝術地對待它。所謂藝術處理就是將個人氣質融入其中。如果發展空間較小,則很難處理古代作品;如果有更多的空間,它將很容易處理。比如北碑不是很嚴謹,可以藝術化處理;而唐凱,如此標準化和成熟,留給我們的空間更少了。

就像《蘭亭序》壹樣,當代展覽作品幾乎沒有壹件是直接抄襲《蘭亭序》的。不是《蘭亭序》不好,而是它太成熟了,留給我們的空間太少了。唐凱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妳能在唐凱做壹些藝術處理嗎?目前顏真卿、褚遂良、歐陽通的楷書和唐代經書、墓誌的藝術處理比較成功,其他的則不太成功。這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思考的機會。

此外,唐凱草書風格的改變相對困難。草書是當代書法的時代特色之壹。有篆書、隸書、北碑、小楷,但除褚遂良外,其他唐書更嚴謹。幾年前,網民開玩笑說,中國書協楷書委員會的成員中沒有壹個人會寫楷書,即以唐人筆法的要求來觀察當代楷書的創作。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時那些人確實可以被視為不會寫楷書,而這種理解實際上是基於唐凱。因此,要做到美學的全面,我們必須將唐凱置於當代語境中進行全面的判斷和分析。事實上,唐凱只是當代楷書創作的壹個分支,而不是全部。

唐凱的草書表現了書法的寫意性。寫意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寫意,而不是寫實。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談過“書法的書寫性”,提出書寫性體現了書法的本質、書法的寫意性和書法的生命。“寫意”最早由王羲之提出,但沒有明確的定義,表達的是書法的意趣;宋人也對“意”感興趣。歸根結底,書法要有氣質。為什麽古人經常提到“易”其實就是說“易”是書法的精髓。換句話說,書法應該是有趣的和有趣的。唐凱是否可以依靠寫意,但不要藝術化和裝飾化,否則唐凱將被寫死,當代唐凱的創作將沒有出路。

我們應該改變並從其他書中獲得靈感。顏真卿的楷書能給我們帶來思考,比如篆書的筆觸,以及篆筆在楷書創作中的應用。也有人說,為什麽顏真卿的壹些楷書中也有裝飾筆畫呢?那是因為在唐代,當書法家用小筆寫大字時,這樣的筆畫就會出現,經過修改後,它們就會具有藝術性。壹些特殊的結構與當時的工具和書寫狀態有關。如果妳用長峰羊毛寫顏真卿的楷書,妳可能無法很好地表達它。我們要學會還原,不僅要還原到筆墨的狀態,還要還原到筆墨紙硯的工具和材料。只有把這些還原到當時的條件下,我們才能接觸到真相。

動詞 (verb的縮寫)唐凱的價值

首先是傳統價值。從大的文化背景來說,目前大多數學習書法的人更喜歡唐凱,包括中小學生的書法課和課外書法培訓班,以及許多老年人和書法愛好者,不僅是中國人,還有許多外國朋友。這麽多人寫唐凱,主要目的是把漢字寫好,希望寫得端莊秀麗。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在傳承和傳播中國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唐凱的意義可能更大。這是當代文化中的壹個重要現象。

小學生把唐凱作為首選模式,這壹點得到了家長、老師和社會的認可。如果妳寫草書或者不規則書法,可能就不行了,因為這些還沒有進入大眾審美的範疇,也沒有進入教學體系的範疇。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唐凱的傳統價值和規範意義。我們常說書法傳統除了“二王”就是唐凱,這是非常普遍的。

第二是基金會的價值。大多數書法家都有這樣的經歷:書法從唐凱開始,然後進入其他書法風格,這是學習書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這個基礎和支撐更多的是對筆墨的理解,對漢字結構的基本認識在古代也有過論述。其實唐朝有很多行書。例如,歐陽詢有正在運行的腳本,也有正在運行的腳本。近年來,歐陽詢的行書越來越多,更不用說顏真卿的行書了。在過去,妳可以通過寫“獻給妳的侄子”來獲獎。

這些可以直接從楷書轉到行書。黃雲老師還談到了楷書過渡到行書的方法。金人的筆法可以用來過渡到行書。比如智永楷書可以直接轉行書。楷書和行書都有,直接輸入行書沒問題,但是從柳公權楷書直接輸入行書比較難。楷書對我們學習其他書體並進壹步深化起著輔助作用,比如對筆墨和結構的支持,以及對書法的基本認識。這在我們進入個性化之前是非常好的,它也規範了書法行為。

這些方面的價值不可否認。有些人的筆跡太武斷,不著邊際。通過唐凱進行規範化訓練有利於書法學習。書法應該在壹定範圍內,而不是無邊無際,在規定的範圍內隨意發揮是可能的。用唐凱來限定書法,對書法學習者來說意義重大。

第三是價值挖掘。挖礦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主觀能動性。唐凱的困難使我們很難探索這些資源。如果我們有這種能力,寫作將非常容易。正如我前面所說,唐凱的許多作品在當代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掘。比如,接近藝術傾向的筆法和結構是否能挖掘其潛在的靈活元素,即是否有可能把接近藝術的東西拿走,看看裏面真實的東西。有些結構可變性差,能否參考其他結構的靈活性?柔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精神,書法也需要柔性。

例如,歐陽詢楷書的壹些線條和結構是靈活的,這取決於用什麽樣的美學來表達它。如果妳仔細觀察,妳可以看到它的壹些味道,放大這些更有價值。對唐凱的認識還需要我們去好好挖掘和梳理,去思考。其實很多事情還是很有道理的。我們應該調動我們的潛力來進壹步了解唐凱。為此,我特意拿出唐凱的模型仔細閱讀了很長時間。思想轉變後,我發現這與我以前的理解不同,我覺得這些模型非常靈活和活潑。因此,隨著妳自己知識的積累,妳會不斷有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