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香山風景區水月洞

香山風景區水月洞

象鼻山後面有壹條半封閉通道,高19米,寬3.3米,長13米。它被命名為象鼻巖,因為它在象鼻的後面。

象鼻巖的石壁上鐫刻著歷代詩人的詩作,其中有唐代著名詩人韓愈為送好友去廣西關觀察而作的《送廣西嚴大夫》。韓愈雖然沒去過桂林,但也有贊美桂林的詩。可以看出,在唐代,桂林的山水也變得聞名遐邇,令人向往。其中“江是綠絲帶,山似玉簪”壹句巧妙地把蜿蜒的漓江當作仙女飄動的裙絲帶,把桂林的山比作女人頭上的玉簪。這兩句詩抓住了桂林山水形狀的特點,現在已成為描寫桂林山水的佳句,流傳千古,廣為人知。

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有壹個半圓形的大洞。當月亮明亮時,它正好與河中的倒影形成壹個大圓圈,就像壹輪明月漂浮在水面上,因此被稱為“水月洞”。水月洞長17米,高12米,寬10米。唐代文學家袁捷用篆書在象鼻巖上刻下“水月洞”二字。水月洞的形成是大自然創造的。大約2億年前,象鼻山露出地表,山的前部有許多裂縫。在地下河的長期侵蝕下,這個大型溶洞逐漸形成。雖然桂林到處都是山,山中有洞,但可以乘船穿越的洞穴並不多,比如水月洞。洞內面積雖小,卻匯集了歷代著名詩人的名作。現存摩崖石刻50余處,其中宋代23處,元代1處,明代12處,清代14處,民國2處。內容包括詩、詞、榜、題、傳、列傳等。是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月洞是古代桂林的壹個老碼頭。據說每次科研季,各縣考生都會聚集在桂林趕考,這就是所謂的“趕考”。當時,有錢的候選人騎馬,沒錢的人步行,而更多的人選擇乘船。因此,在每年8月的科考季期間,漓江上到處都是船只和小船。夜晚,在河面上,漁火點燃,書聲響亮。壹天,壹位相公在水月洞學習,壹位船夫寫了壹副對聯來考驗他:“望河底如有神”。相公聽後脫口而出:“鯉魚破水而出”。船夫大喜,說相公壹定上過高中。果然,他是當年桂林的狀元。

洞內最早的石刻是唐代元傑的“水月洞”碑文。最有趣的詩是宋代張孝祥和範成大寫的詩。水月洞巖壁上刻有張孝祥的《朝陽亭記》和《朝陽亭詩》。1165年,張孝祥赴桂林任廣西和平使者兼靖江知府。【張孝祥,名安國,南宋著名詩人】在桂林工作了兩年,將於1167離開。由於新亭位於香山東部,每當太陽升起時,它正好沐浴在陽光中,因此張孝祥將此亭命名為“朝陽亭”,並將水月洞改名為“朝陽洞”,並寫了“朝陽亭”和兩首詩題寫在水月洞的樹幹壹側。

六年後,範成大前往桂林擔任靖江知府和廣西大使。他特別關註景區的建設。他認為水月洞之名自古流傳,桂林隱山曾有朝陽洞和朝陽亭,不應重復。他認為張孝祥隨便改名是不合適的,所以他把洞的名字改為水月洞,並在洞內題寫了水月洞的碑文。此後,水月洞的名字壹直保留至今。

此外,洞內最著名的詩歌是宋代濟北詩人處士的《水月洞天韻》。詩雲:“水下有明月,明月浮水上,水不去月,月去水猶流。”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水月洞最美的景色。在明月當空的夜晚,人們看到天上的月亮、山洞裏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它們相互輝映,給人壹種在月亮中行走如水的感覺。這就是著名的香山水月。這首詩至今仍廣為流傳。

水月洞內有50多處石刻,大部分是宋人題寫的。說到宋代詩歌,就不得不提南宋愛國詩人陸遊。他特別向往桂林的山水,但他沒有機會來。隱洞內刻有陸遊的四封信,草書飄逸雄健,堪稱桂林石刻精品。陸遊,浙江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雖然他將來去過桂林,但他非常向往桂林的山水。水月洞石壁上刻的詩和信是他寫給廣西好友杜思恭的壹封信和七首詩。遺憾的是,陸遊的詩被模糊了,現在桂林文物隊正在對這種石刻進行搶救性修復,所以我們也呼籲人們保護文物。

象鼻外崖上還刻有清代廣西布政使黃撰寫的大型“放生池”名錄。他特別擅長大榜書,桂林獨秀峰的“南天壹柱”摩崖石刻也是他的作品。

側面是泰國華僑丁耀江先生以1984題寫的“香山水月”四個大字。

在我們的左上方刻有清代桂林知府倪撰寫的《清聖德頌》碑,高257厘米,寬752厘米。它是桂林最大的石刻,他站在清政府的立場上批評太平天國,說他們是“小偷”和“妓女”。

公元1637年,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為了得到這些石刻的精美拓片,曾三次造訪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