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草書心經
《張序草書心經》最早見於優秀碑文,張序寫於唐曹京欣碑文之下。在此之前,碑林中有知府孫仁從白塔寺搬來的草書《心經》,以及對關中碑刻存廢的考證。張旭草書《心經》最早於民國三年(1914)刊於碑林碑表,此後下落不明。
二、《古詩四首》
張旭草書《古詩四首》,橫長195.2厘米,豎高29.5厘米,五色草書紙合稱《古詩四首》。前兩首為梁的《蔔辭》所作,後兩首為謝靈運的《為太子》和《巖下四五年為夫少年贊》所作,卷後有董其昌等人題寫。
張旭的書法思想
在書法思想方面,張旭提倡師法自然,強調從自然和人類社會生活中尋求靈感。在張旭眼裏,壹切自然的意象,壹切生活的痕跡,都是師法自然的對象,能激發他的創作靈感。
張旭以壹個真正的藝術家的眼光,在自然和生命中尋找與自己的情感和個性相對應的符號,將世間萬物的情境與自己的主觀情態融為壹體,恣意作畫,以技法為精神表現的手段,從而將技術的壹切化為道,將壹切化為自己的藝術語言,最終形成了《野草》狂飛的表現形式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