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擴展:
脾臟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於腹腔左上方,呈扁圓形,暗紅色,質軟而脆,局部受到暴力打擊時容易破裂出血。脾位於左肋部胃底和膈肌之間,正對9-11肋,其長軸與10肋壹致。正常情況下,左肋弓下緣不能觸摸。
脾分為內外側、上下緣和前後端。內陷與胃底、左腎、左腎上腺、胰尾和結腸左曲相鄰,稱為臟面。在臟面中心附近有壹條溝,這是神經和血管進出的地方,它被稱為脾門。隔膜表面光滑凸起,與隔膜相反。上緣前方有2-3個切口,稱為脾切口。
當脾腫大時,脾切跡仍然存在,可作為觸診的標誌。在脾附近,在胃脾韌帶和網膜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同大小和數量的暗紅色副脾。因脾功能亢進而行脾切除術時,副脾應壹並切除。
脾臟屬於網狀皮膚系統,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結構與淋巴結基本相似,由包膜、小梁和淋巴組織組成。它與淋巴結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沒有淋巴竇,但其中有大量的血竇。
神經分布
支配脾臟的神經主要是腹交感神經的節後纖維,從脾門經脾動脈進入脾臟。膽堿能神經不僅隨血管系統分布,還分布於脾實質內,分布於不同結構的神經纖維相互聯系。
脾交感神經對脾臟免疫功能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調節脾臟血液灌註和脾臟免疫細胞功能兩個方面。脾交感神經的電生理活動與內毒素之間存在劑量依賴關系。內毒素劑量越大,脾交感神經的電生理活動強度越高,潛伏期越短,脾臟血液灌註量越低,表明脾交感神經對內毒素高度敏感,能迅速調節脾臟血流量表現出相應的免疫反應。
研究還發現,全身發熱引起的脾臟交感神經沖動釋放會改變脾臟中細胞因子相關基因的表達,其中IL-1和IL-6的表達最為明顯,但對免疫功能的具體影響尚不清楚。脾臟的神經纖維在結構和功能上不斷重塑,這與機體不斷接受刺激有關,免疫系統和神經內分泌系統不斷感受刺激,協調功能,做出反應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