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的繁體中文寫法與現在相同。
“於”的繁體字是“余”。
擴展數據
繁體字的使用:
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和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中國開始全面推行漢字簡化。
然而,繁體字在教學、研究、出版、文化、商業等領域仍然需要學習和使用,在古代歷史文化研究、書法藝術創作等領域具有獨特的價值,在港澳臺和海外華人社區中仍然是主要的文字。
2001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國家推進漢字規範化建設,同時明確了可以保留或者使用繁體字的範圍:
1,文物;
2.姓氏中的變體;
3.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
4.手寫題字和招牌;
5、出版、教學和研究需要使用的;
6.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
臺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主要使用繁體字。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省地區的標準是通用漢字標準表、次通用漢字標準表和生僻字標準表,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以通用漢字標準表為準。
目前最常用的繁體中文代碼是Big5,它是由臺灣省制定的。由於許多香港常用的字沒有被收錄,香港特區政府制定了壹個補充計劃(HKSCS),但標準的Big5和HKSCS已被納入統壹碼和GBK。
目前,中國大陸出版的繁體中文印刷品大多使用新的宋代字形。《簡化字總表》和《通用規範漢字表》附件中收錄的繁體字都是宋代的新字形,與傳統的宋代舊字形不同,與港澳臺地區使用的字形也有些不同(註:其實“宋體”是“明體”的誤稱)。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用於規範漢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務院批準,《簡化漢字方案》公布,表明目前正在實施的規範漢字是簡化字和繼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