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蘇軾
竹外有三兩桃花,
春江水暖鴨先知。
蘆蒿(lóu hāo)滿地都是短短的蘆芽。
正是河豚想上的時候。
北宋壹位著名的高僧擅長繪畫,《河畔風光》就是他的畫。有兩幅畫,壹幅是鴨子的畫,另壹幅是飛鵝的畫。還有兩首蘇軾的詩,這是壹首關於鴨子的詩。藜蒿:生長在窪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高四五尺,初生時嫩脆。
河豚:
壹種魚,學名“曲”,肉質鮮美,但卵巢和肝臟有劇毒。它分布在中國沿海地區和壹些內陸河流。每年春天,它逆流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開啟:
竹林外開著兩三朵桃花,水裏遊著鴨子。他們最先註意到早春河水變暖。沙灘上已經長滿了藜蒿,蘆筍也開始發芽,這是河豚會從海上歸來,逆著河流產卵的季節。
竹外有三兩桃花。這是壹道溫暖的風景。
隔著錯落的竹林望去,幾朵桃花在搖曳。桃竹相映成趣,紅綠相間,春意格外誘人。雖然這只是簡單的壹句話,卻透露了很多信息。首先說明竹林稀疏,晴好的話看不到桃花。其次,顯示季節,指出“早”字。倒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盛開的時候。
鴨子首先知道春天河水何時變暖
在江春的水裏,鴨子在玩耍;河流正在變暖的信息首先被它們感知到。壹只鴨子懂得溫水,光靠畫是體現不出來的,詩歌是表達出來的。其實是暖水的鴨先知嗎?水族箱裏的壹切都知道它的冷暖。詩人這樣寫是為了配合畫上的景色,實際上是表達了對春天到來的喜悅和贊美。唐朝有壹句詩,“花叢中尋壹只失鳥”,和這句話差不多。這首詩很有哲理,現在我們在提到壹個新的情況或者消息被提前知道的時候經常引用這句話。
沙灘上苦艾叢生,蘆筍剛剛發芽,
萬物皆春,氣象新。江邊,地上長滿了茂盛的蘆蒿,蘆葦也在發芽短芽。這七個字不是壹般的詠物,而是詩人通過細致的觀察,準確地寫出了這兩種植物的情態,沒有壹個是閑的。阿清王世貞在《楊宇詩話》中稱贊這首詩說:“坡詩...不僅漂亮,而且喜歡梅生。
是河豚逆流而上的時候了
宋代詩人梅形容此景為:“河豚不可勝數。”這首詩的前三句描述了惠崇畫中的風景,最後壹句是場景的聯想。作者通過這樣的寫法,讓整個畫面更加完美,給人以冬天已經過去,春天即將降臨人間的喜悅。作者不僅走進畫中,還展示了畫中畫外的壹切。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