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參觀伊娜神廟

參觀伊娜神廟

哪咤出生於江油市澄塘關,這是充分的史料和文物所完全證明的。為了尋訪“哪咤文化”,在壹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我專程從江油市乘公交車北行14公裏到達大康鎮,然後沿著盤山公路zig zag行駛約3公裏,來到山頂的壹個池塘邊。在這裏,不顯眼地立著壹塊小石碑,上面刻著“唐城關捷”四個大字(《康熙字典》出版前使用的文字不規範,也稱為“康熙字典”)

沿著公路再往前走大約50米,妳會看到壹條相對平坦的人行道,寬約四五米,長約800米。當地人稱之為“跑馬梁”,是城塘關連長、哪咤生父李靜閑暇時遛馬的地方。過道的右手邊是壹個陡峭的山坡。從那時起,俯瞰這座山,妳可以看到幾十平方公裏的土堆、樹林、池塘、田野、運河、農舍、小路和大道。這真的感覺就像“壹旦爬到山頂,妳就會看到,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顯得很矮。”。步道的左側是層層向下的梯田斜坡,稻田裏仍有許多稻堆和稻草捆。相傳,這裏是城塘關士兵操練的地方。它原本是壹個三四平方公裏的大平壩。由於三千多年的地質變化,它逐漸形成了壹個巢穴。

在跑馬梁盡頭的左側,壹只餐桌大小的石龜正昂首挺胸、張牙舞爪地向北爬行。龜背上有壹塊高約2米、寬約1米的大石碑,石碑上鐫刻著“澄塘關”三個醒目的大字。在石龜前面左轉,步入壹條小路。走了大約50米後,妳會在壹排青瓦磚房前看到壹口古井。井口長滿了苔蘚和蕨類植物。當妳參觀井底時,壹股清新甜美的香氣讓人神清氣爽。兩杯酒下肚,妳忙:“很舒服!”

劉先生給我們打了壹口井後,手裏拿著壹個輪子說,這口井在清代的《江油縣誌》中有記載,說它“與涪江同濁”。如果山上長時間不下雨,只要涪江在山下上漲700到800米,井水就會隨著河水的顏色而變化。這口井水可能直奔300多公裏外的松潘縣雪寶頂涪江源頭。劉道長還說,根據傳說,在古代,山上有九口井供駐軍使用,但現在只發現了三口井。另壹個在兩米外石埂下的稻田旁,井蓋還依稀可見。東邊七八米左右的菜地裏還有壹個。夏天山下漲水時,從菜地裏噴出壹個大碗口高壹兩尺的水柱。

劉道長驚奇地拿出了城塘關原貌示意圖(彩色照片),然後介紹說城塘關正處於鼎盛時期。從界碑來看,它長約65,438+公裏,寬約7,800米。在山坡平地上,曾經有山門、靈祖樓、豆撈堂、八仙堂、坤元堂、軒轅堂、伏羲神龍堂、三清堂和玉皇樓。山上有三四十座古代古跡,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被用作其他用途。其他寺廟和房屋年久失修,逐漸消失。

改革開放後,國家政治開明。1992之後,當地信徒在原址上重建了內紮寺(泰子宮)。1998年,他們從睢寧縣樂觀地回到了城塘關。在推廣道教的同時,他們自願使用中草藥治療壹些疾病。他們受到群眾的尊敬,並捐款修建寺廟。四年來,他們籌集了30多萬元修建三清殿,目前正在重建觀音殿。說到這裏,劉道長指了指東邊,我們順著手指的方向看去。在不遠處的凹山窩裏,真的矗立著壹座寬20多米、分為7個房間的黑白高樓。雖然它只是成形了,但在綠樹的掩映下,它仍然顯示出壹些莊嚴和神秘。

沿著三清殿左側林間的鳥道,我登上了正殿後山頂的玉皇樓遺址。當我在雜草和灌木叢中尋找它時,我意外地在地平線上發現了四根石柱,它們將四個點連接起來形成了壹個長方形。玉皇樓建在這裏是有根據的。然後,沿著起伏的山脊向南走50米,我來到了另壹座小山。山頂是壹塊籃球場大小的平地。站在地面邊緣,我向東望去。山下五都壩子的河、路、街、廠、田、渠壹覽無遺,栩栩如生。由此,我想起了清代江油知府沈銳先生的壹句古詩——“欲問禪官欲藏,紅塵逐馬蹄忙。”

劉道長壹邊想著,壹邊指著山腰上壹處較為平坦的灌木叢說,那是李靖總兵府所在地。現在,我們腳下的這個地方在民國時期有壹堵斷墻,旁邊有壹座“箭塔”,是哪咤用來練習武術的。然後我轉身進入了幾年前重建的哪咤堂。我看到壹尊大約兩米高的哪咤雕像站在中間。小英雄握緊左拳,右手高舉幹坤金圈,仿佛要粉碎世間壹切邪惡。雕像背面懸掛著壹條長約2米、寬約0.6米的紅色絲綢橫幅,上面繡著“護國濟民”四個金色大字。此時,作者突然意識到,小英雄哪咤千百年來壹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而且香火不斷。這就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