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故居位於金夢孟慧鎮老城村,有500多年的歷史。王鐸也是我最喜歡的歷代大書法家之壹。雖然他最終成為了明朝的高級官員,並在清朝做官,但他在元朝與宋朝官員趙孟頫壹起被嘲笑為“第二部長”,這在民族氣節上遭受了巨大損失,因此他的書法被埋沒了數百年。後來由於日本人的“王鐸書法熱”,
?其實王鐸也是壹個時代的悲劇,王鐸的仕清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當時,明朝的政治事務日益腐敗,農民起義開始了。明朝的府邸即將倒塌,王鐸無能為力。隨著滿清外來勢力的崛起,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無法阻擋歷史的潮流。
王鐸仍在清朝擔任高官,但王鐸郁郁寡歡,背負著“二臣”的沈重罵名,不信任異族政權的最高統治者,因此王鐸只能沈迷於狗和馬,沈浸在繪畫和書法中。王鐸的書法藝術能取得如此成就絕非偶然。
我國書法藝術歷來有“書如其人”的觀點,但書法藝術的高低並不能與人品劃等號。例如,趙孟頫失去了誠信,他的書法使明末清初的另壹位書法家傅山非常瞧不起他。直到傅山晚年,他對趙孟頫書法的看法才有所改變。
?王鐸的書法藝術是在繼承二王書法傳統基礎上的創新。王鐸雖然為官清廉,但他的書法永遠不能與所謂的人品劃等號。
我非常欣賞王鐸的書法藝術,早就想去王鐸故居參觀學習。
?早在2011年,我就有機會去王鐸故居,201年是11年。為申報“中國書法之鄉”,孟津縣在王鐸書畫院舉辦了首屆王鐸杯全國書法大賽作品展。我想看這個書法展覽。看了書法展後,我決定去參觀王鐸故居。那時我去了王鐸書畫院,走錯了路去了孟慧。因為時間關系,只看了書法展,沒有去王鐸故居,成為我的遺憾。
?八年過去了,但由於種種原因,我從未去過王鐸故居,這壹直是我的願望。
今年國慶節,我正好休息,所以今天無論如何都要再去壹次王鐸故居。
?王鐸在民間有“神筆王鐸”的美譽。這是壹個傳奇的故事。據說在某壹年,明朝皇帝要求王鐸寫壹個牌匾。由於王鐸的疏忽,他寫得少了壹點。萬歲爺怒了,要求王鐸好好寫這個字,否則就殺了王鐸的頭。王鐸面不改色,從容地拿起毛筆,朝牌匾上的字擲去。奇怪的是,毛筆沒有偏見。
早上7點,我乘車去了王鐸故居。王鐸故居距離洛陽中心城區不遠,僅20公裏。
?我早上9點到達孟慧鎮。自從我201年前來到這裏,我對這條路很熟悉。在孟慧鎮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我壹路走到王鐸故居。王鐸故居在舊鎮村,通往王鐸故居的路不太寬。我上次來這裏,還是八年前,今天又來了。這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道路很好。遠遠地,我看到高高的牌樓上寫著“王鐸故裏”四個金色大字。過了牌樓,路窄了壹半。這時,道路兩旁成了居民住宅。我知道離王鐸故居不遠,我有點激動。
?其實我2011去的王鐸書畫院對面有壹個古色古香的門樓。我以為是真正的王鐸故居王鐸故居,我沒去過。帶著模糊的記憶,我來到了原王鐸書畫院。我看著對面雕梁畫棟的大門。在大門中央的牌匾上,有三個王鐸的書法大字“載誌園”。他指著院子對我說:“這是王鐸故居”。我半信半疑地走進去,卻在門口看到壹個牌子,上面寫著“公園免費入園”,這不是我在電視宣傳片中看到的“王鐸故居”,需要門票和旅遊年票。
我走進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面刻有王鐸草書的影壁。繞過影壁,我看到了壹個十幾畝大小的湖泊。湖面上種了許多荷花,只剩下荷葉。湖岸周圍有垂柳。湖岸的南側是壹排石欄桿。湖中央的噴泉在噴水,周圍的湖是用青石鋪成的。
我走出花園,用騰訊地圖導航。結果,我導航到壹個小門樓,給我的感覺是這是“王鐸故居”,但大門是鎖著的。
在門樓不遠處,有壹個老人和壹個老婦人,還有壹個看起來像他們孫女的女孩在聊天,於是我上前問老人:“師傅,我想問壹下王鐸故居在哪裏?”我話音剛落,旁邊的女孩說:“這扇門是王鐸故居的門”。
?然後我問為什麽門鎖著。"
女孩說:“這扇門是王鐸故居的後門。”女孩還沒回答完,老婦人就說話了:“王鐸書法故居正門在南,再植園是王鐸故居的後花園”。
我又問女孩:“王鐸故居正門怎麽走?”
她指著腳下的路對我說:“妳沿著這條路向東走到頭,然後向右拐,有壹座小橋,再往前走,妳就會找到王鐸故居的正門。”。
?於是我立刻向她表示感謝,並按照女孩所說的找到了王鐸故居。
在王鐸故居大門的西墻上,有“王鐸故居”四個金色大字。門樓比較高大,上面的牌匾上豎寫著“太保府”三個漢字,牌匾下方掛著兩個紅燈籠。
走進王鐸故居的大門,我拿出旅遊年票檢查了壹下。我走進院子。有壹個房間與檢票口相連。這裏是前廳。我走進去。房間中央的墻上掛著壹幅王鐸留著胡子的畫像,和我平時在書裏看到的王鐸畫像壹模壹樣。畫像下面是壹張長方形的桌子,桌子前面有兩把長毛絨椅子。桌子兩端各有壹個黑色花瓶,左邊的花瓶裏插著黃色的桃花。畫像的右邊是王鐸去過的地方的地圖。西墻上貼著壹張寫有王家譜的紙。出了前廳,看介紹牌,才知道前廳是仆人居住和休息的地方,住在王鐸故居正門旁邊,也許是為了守衛這個家。
剛進大門的院子不大,西邊是西園,右邊是“準山園”,中間是烏金院子。這三個地方的門都是圓月門,房子都是灰墻灰瓦紅木門,應該屬於明清建築風格吧?。
我先來到了“準山園”。這個花園不大。當我進入房間時,天已經黑了。墻壁四周的木櫃子緊挨著這壹排玻璃門,有100多塊“準山園帖”的原始石碑。《準山園帖》是王鐸著名的叢帖之壹。我以前看到的是印刷本。這是原帖的真跡石刻,彌足珍貴。
從“準山花園”出來,我走進了庭院。庭院兩側是東西廂房,是王鐸子女讀書學習的地方。西廂房間的墻上是王鐸的介紹。東廂房的墻上,是歷代著名書法家,包括近代書法家對王鐸書法藝術的評價。
北面是客廳,是王鐸會見普通官員的地方,周圍的墻壁也是王鐸書法的石刻。穿過客廳門,進入三晉院子。兩側仍有東西廂房,分別是王鐸的三兒子和四兒子居住的地方。通往二院的中堂是王鐸會見重要官員的地方。然後向北走,通過中殿的門進入金思場。這裏的東廂房和西廂房是王鐸的長子和次子居住的地方,西廂房則陳列著王鐸的畫作。除了書法,王鐸在《王鐸》中的山水畫也很有名。庭院北側中間是天井,是王鐸居住和學習書畫的地方。現在這裏是畫家作畫的地方,墻上貼滿了王鐸的書法拓片。
?到了這裏,我以為王鐸故居已經完工了,但我穿過旁邊的過道,然後我進入了庭院,庭院與前天井並不相連。庭院的兩邊是王鐸女兒居住的刺繡建築,最後,王鐸父母居住的建築建成了。建築的中央墻上掛著壹幅畫,旁邊是王鐸寫的對聯,前面有壹張長方形的桌子和四把椅子。桌子兩邊各有壹個大花瓶,緊挨著它。它也是壹棟兩層樓的建築。根據門口的牌子,親戚住在樓上,王鐸的父母住在壹樓。
?王鐸故居的住宅有序可循,也是封建社會的禮儀制度規定的,建築風格統壹,灰磚墻灰瓦,紅檁紅燈籠掛在屋檐下。參觀完王鐸故居的住所後,我簡單地繞著西園走了壹圈,西園只是壹個小花園,其他什麽都沒有。我對中國古代建築壹無所知,也不能告訴妳為什麽。我只知道中國古代建築也是壹種藝術,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這也是非常值得欣賞的。
參觀完王鐸故居,已經快中午十壹點了。今天看到王鐸書法的拓本和刻石,感覺收獲很大。我對學習王鐸和王力可書法的人會有很多感悟和啟發。作為壹個書法愛好者,我還是應該來這裏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