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教師的技能,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智能工具也是壹個重要的方面。這也是趙老師對未來校企合作的建議,希望開發更多的產品來服務學生。如果能在課堂上大規模使用,老師探索教學場景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雙減”政策的推動下,家長們逐漸意識到,英語成績的提高或者英語素養的培養,不能僅僅依靠培訓機構,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這也考驗著智能產品與英語教育的融合,俗話說“順風順水,破浪揚帆;路漫漫其修遠兮,還是要鞭子抽馬。"
9月1開學季的時候,所有的網絡平臺都被興奮的家長刷屏了。家長暫時擺脫了“人獸”,學校老師卻迎來了新的問題。
2021年7月正式實施的“雙減”政策指出,各地不再審批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培訓機構登記為非營利性組織。培訓時間也明確為結束時間不晚於21,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組織紀律培訓。
學生與課外輔導班的分離,也在推動新的學習方式進入課堂內外。其中,與學習相關的智能產品逐漸受到家長和學生的青睞。比如學習機、智能手表、智能操作燈、點讀筆、早教機、錯題打印機、教育電子紙等產品,可以覆蓋多種學習場景,壹定程度上緩解“雙降”後家長和學生的學習焦慮。
《2020年中國幼兒在線英語教育研究報告》顯示,在英語學習目的排名調查中,提高口語和聽力能力排在第壹位,其次是培養英語興趣、增長知識、培養開朗性格,最後是考試、提高成績、升學。
除了在校外輔導班學習英文小說,在字典裏查生詞會降低效率,打破句子的連貫性。因為看英文小說不僅是學習英語的輔助手段,更是對小說背後的內容、情節、文化內涵的理解,而認識單詞只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