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造紙術通過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最早接觸紙和造紙術的歐洲國家可能是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不遲於10世紀西班牙就出現了紙。在聖多明各發現的這本手寫書是已知最早的西班牙紙質文物,它由亞麻纖維制成,用澱粉糊上漿,類似於阿拉伯紙。這應該是逃到西班牙的前倭馬亞王子拉赫曼從阿拉伯帝國帶來的。
後倭馬亞王朝建立後,紙張的使用量急劇增加,這使得西班牙在12世紀很容易自己造紙。最早的造紙廠建在薩迪區,這裏盛產亞麻,靠近水源地。這是歐洲造紙的開端,但大部分都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1157年,在靠近法國邊境的維達隆市建立了壹家西班牙人經營的造紙廠,這個國家的猶太人很快掌握了這項技術。
由於靠近西班牙,法國人迅速引進了造紙技術,並於1189年在埃羅爾建成了第壹家法國造紙廠,隨後又在特魯瓦特、埃松、聖皮埃爾、聖克勞德和塔瓦拉等地新建了造紙廠以滿足國內需求。所有的紙都是麻紙,基本上類似於阿拉伯紙。造紙術通過另壹條貿易路線傳入意大利。
幾份寫於12世紀的意大利紙質文件被保存了下來。在整個13世紀,大馬士革紙繼續流入意大利。後來,在1276年,意大利人在蒙特法諾建立了第壹家造紙廠,生產大麻紙。後來,他們在技術上做了很大的改進,用金屬制成了攪拌器,將動物膠應用於紙張而不是澱粉糊,並生產出了水紋紙,這使造紙工業迅速發展,到14世紀時已成為歐洲重要的紙張供應商。
德國最早開始生產紙是在紐倫堡(1391)。其次是荷蘭1428、瑞士1433、波蘭1491、英國1494、奧地利1498、俄羅斯1576和丹麥65438。
18世紀以後,隨著文化、教育和科學的發展,歐洲各國的紙張消費量日益增加。由於大麻紙的生產單壹,壹直以來原材料嚴重短缺,人們不斷尋找替代品。與此同時,他們再次將目光投向造紙術發明地中國,並尋求有關中國造紙技術發展的新信息,使中國的造紙新技術直接傳入歐洲。
為了使法國造紙工業擺脫困境,後來擔任法國財政部長的經濟學家杜爾傑邀請在法國留學的中國人高格思和楊在1765中幫助解決了52個與中國有關的問題,其中4個與造紙有關。
回國後,兩個中國人購買了德棘希望得到的中國紙窗簾、各種造紙原料的樣品和圖案,並通過商船通過海路將其送往德棘,這大大提高了法國的造紙技術,極大地促進了法國乃至歐洲造紙業的發展。
擴展數據:
造紙術的傳播過程和方式
中國的造紙術最早是在漢字文化圈傳播的。朝鮮半島的造紙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生產麻紙,然後生產紙和桑紙。現存最早的紙質手稿是韓國呼延博物館收藏的754年前的新羅紙質手稿《華嚴經》。朝鮮有皮紙,其特點是紙厚、結實、潔白。
明·龍圖在《考據遺事》中談及朝鮮紙時說:“它是由棉繭制成的,白如絲,韌如絲,寫起來很可愛,這在中國是獨壹無二的。”朝鮮制造皮紙時,基本上沿用了中國的技術,但工具和技術略有不同。
早在2世紀,中國的紙和卷軸就傳到了越南。漢末魏晉時期,越南北部已經能夠造紙。據德國漢學家夏德說,大秦當時不會自己造紙,他贈送的紙張是他從越南購買的。“當東羅馬的使臣或亞歷山大港的商人來到中國廣東進行貿易並經過越南時,當地的沈香和皮紙被作為國內物品作為貢品獻給中國宮廷。”
越南南部的紙是從北方進口的。宋元以後,南方也可以造紙了。宗邵青元年(1370),陳朝義派使者將他制作的紙扇獻給明太祖朱元璋。清朝雍正年間,越南回贈了200張清朝金龍皇帝的黃紙。大多數晚期越南書籍都是用竹紙印刷的,這種紙類似於中國紙。
日本造紙術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根據日本的記載,中國的紙和造紙術是通過朝鮮傳入日本的。“春秋三月(吐谷渾十八年,公元610年),朝鮮國王向和尚進貢,譚政熟讀五經,會制彩和紙墨,還做了壹個磨石。
事實上,日本的造紙術比這個時間更早,造紙技術是由450年從百濟來到日本的漢族五經醫生王人及其隨行的漢族工匠傳授的。根據對和隆基和東大寺以及奈良時代所用紙張的檢測結果,當時造紙的原料多為碎麻布、構皮和鵝皮。它的造紙技術與中國相同,即原料用植物灰水蒸煮,紙漿中加入澱粉糊。
《石硯洗》(成書於905年)、《靈異解》(成書於833年)和《源氏物語》(1007)等日本經典都討論了日本的官方造紙機構、材料和類型。鐮倉時代之後,日本麻紙越來越少,皮紙占據了主要地位。在江戶時代,手工過濾和造紙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紙文化在今天的日本仍然很受重視。
陸上絲綢之路上造紙術的傳播。中原地區通往西域的陸路有兩條:壹條是從西藏經喜馬拉雅山口向南,另壹條是從新疆經克什米爾到印度西北部。在兩條通道的中國壹側,新疆在十六國時期(304-439年)在當地造紙,而西藏自唐初(7世紀上半葉)以來就有造紙作坊。
印度的造紙方法和紙張類型與新疆和西藏相似。印度現存最早的紙張書寫是1231年或1241年,因此印度在12-13世紀就有了自己的造紙工業。
陸上絲綢之路出土於古代紙張。公元1900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新疆樓蘭發掘出嘉平四年(252年)、太始二年(266年)、顯熙三年(265年)、永嘉四年(310年)等魏晉時期的紙質文獻,其中大部分是麻紙,表明來自內地的紙早已流傳到西域。
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發現了9封用中亞粟特語書寫的信件。這些信是住在涼州的中亞商人秦楠·旺達於311-313年寫給他在撒馬爾罕的朋友的。可以看出,粟特人早在4世紀就使用了中國紙。
百度百科-造紙
人民網-造紙術在中國的發明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