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我們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麽都要循序漸進,都要經歷壹個過程才能更好地達到目的。因此,我們應該慢慢享受美好的事物,並冷靜下來慢慢度過糟糕的事情。
來源:《道德經》第十五章。
原句: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做春秋時期的好學者。
古代的善是道,微妙而深刻。丈夫只是不可知的,所以他是強大的:如果他在冬天卷入四川;還怕鄰居;如果妳是客人;如果妳是冰,妳會釋放它;敦喜簡單;它就像壹個山谷;如果是混合的,就會渾濁。誰能濁浪靜?誰能冷靜而有活力?那些保護這條道路的人不想獲利。老公不賺錢,可以掩蓋變新。
名人學者對這句話的解釋
1.曾仕強先生的解釋
誰能濁浪靜?誰能冷靜而有活力?當它渾濁時,誰能什麽也不做,靜靜地慢慢等待它變清呢?誰能在它動的時候阻止它,先冷靜下來,用感應的力量讓它慢慢平靜下來,然後慢慢生出妳想要的東西?這種“安全感”和“安靜感”是我們必須培養的東西。
原因很簡單。當妳回家的時候妳餓了,但是妳的妻子還沒有在廚房做飯。妳應該先冷靜下來,讓眼睛休息壹下。妳妻子知道妳回來後自然會加快速度。妳為什麽跑進廚房咄咄逼人?胡說八道“餓得要命”只會讓她越來越心慌,她甚至可能在慌亂中打翻自己煮的湯。妳還吃什麽?
2.傅佩榮先生的解釋
誰能濁浪靜?誰能冷靜而有活力?誰能在渾濁中靜下心來,讓它逐漸清晰?誰能在穩定中前進,讓它活過來?
這兩句兼顧了靜態和動態。壹個人可以動起來,但不壹定能靜下來。但是,如果壹個人很安靜,這意味著什麽呢?他也有行動能力。對壹個人來說,知道什麽時候該停下來,什麽時候該行動是很重要的。
壹般認為,老子喜歡強調安靜、順從、軟弱和不爭的壹面,但人們容易忽略的是,老子也有在穩定中復興並使壹切繼續發生的壹面。
3.南先生解讀。
誰能濁世清靜,誰又能在濁世中慢慢修煉至清靜?道教有壹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功夫。比如壹杯渾濁的水靜置很久就會平靜下來,濁泥自然沈澱,最終會化濁為清水。
由濁到靜,由靜到清。壹個人的知識和身心狀況如何才能達到壹種微妙而深不可測的境界?在渾濁動蕩的狀態下平靜下來,慢慢穩定下來,變得純凈清澈。用日後佛道合流的話說,就是“圈子太空,壹塵不染”。不僅壹點灰塵都沒有,而且連“金芯片”都找不到,所以必須使其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