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葉聖陶先生逝世29周年紀念日。記得去年的這壹天,我在朋友圈寫了幾行字,特別提到了葉聖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說法,主要是站在壹個優秀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當老師的那幾年,受他影響很大,買了壹套葉聖陶教育隨筆。
我也盡量遵循葉老的話,希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希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並在文言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總結常用詞的用法。還鼓勵學生買字典和查字典。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和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寫下自己的經歷和自己的真實感受。
多寫日記和每周筆記,並非常註意作文評價和修改,並盡可能具體地進行評論。這些方法旨在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應該說是有壹定效果的。
今天,我讀了壹篇紀念葉聖陶先生的文章。這是關於他如何在20世紀20年代當編輯時發現巴金,並引導他進入文學大門的故事。巴金24歲在巴黎讀書時寫了第壹部小說,並寄回給中國的壹位朋友。後來,它被寄給了葉聖陶,他是《小說月報》的壹位有影響力的編輯。
讀了巴金的手稿後,分四次發表。這對於巴金來說非常重要,他曾說“《小說月報》是當時的權威雜誌,為我開辟了道路,使我壹個不懂文學的人順利進入文壇”。後來,巴金還說:“如果葉聖陶不曾發現我的作品,我可能不會走上文學的道路,成為壹名作家。
也有可能我已經在貧困中死去了。“巴金對葉聖陶的感激之情是如此之深。不過,葉聖陶並沒有居功自傲。他說:“他們的名字可以在讀者心中紮根。既然他們壹開始是認真的,後來是不懈的努力,怎麽能歸於我呢?我只是仔細閱讀手稿,站在讀者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如果手稿是可取的,妳覺得有壹些不足之處可以彌補,妳可以坦率地與作者討論,這是所有編輯都可以做的。還有壹件事必須說明。在那兩年裏,我和徐跳夫兄弟做了編輯工作。"
大師,有如此風範,葉老,豈止是壹位優秀的教育家?他是壹個更好的編輯?不,他的個性和風度已經超越了教育和編輯。他是我們做人的榜樣,永遠懷念葉聖陶先生。
擴展數據;
本文記述了葉聖陶先生對手稿的壹絲不茍的閱讀,不僅糾正筆誤,理順詞句,而且澄清標點符號,為普及語文抄寫語言知識和語文教育教學做了大量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形勢的原因,我不得不處理壹些指控和壓力,我對朋友們的安全深感擔憂。送書法作品給呂叔湘先生,為他的女性文章寫詩,真誠待人,與呂叔湘先生共度夏天並考察他們,等等。
本文表明,葉聖陶先生是壹位腳踏實地的紳士,為人師表,與人為善,壹心撲在事業上。此外,可以看出葉聖陶先生在普及中國語言知識和中國教育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關心和鼓勵他的朋友,充滿了文人情懷和高雅情趣;淡泊名利,不愛無意義的交際應酬,生活追求簡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