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灌輸”是褒義還是恥辱?

“灌輸”是褒義還是恥辱?

灌輸是褒義還是恥辱?

“灌輸”作為壹種方法,其實沒有好壞,而是妳怎麽用。

從字典上看,灌輸就是把水引到需要的地方,也就是說灌輸在某種意義上有“引導”作用。正如列寧的灌輸論所說,工人階級不可能自發產生先進的無產階級思想,需要通過灌輸喚醒群眾的無產階級意識,永遠不要忘記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灌輸”意義重大,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方式。通過灌輸和引導,幫助我們“打開思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在短時間內繼承甚至發展祖先的智力遺產,在復雜的社會思潮中劃清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無產階級思想與資產階級思想的界限。

作為壹種群居動物,“教化”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社會發展,適應社會,培養我們所處環境的能力。即使不提構建現有社會政治體系所需的價值觀的政治意義,從純科學知識學習的角度來看,“灌輸”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我們知道不是每個學生都有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灌輸能夠引導學生正確、快速地學習知識、掌握科學學習的方法,有助於學生建立知識建構的基礎。

但在現代應試教育中,“灌輸”逐漸被“強制”異化。比如,在我們的初高中,老師往往傾向於通過背誦、記憶的方式將知識“灌註”到我們的大腦中,而往往忽視了誘導我們思考,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種被動的、強制的學習,把“灌輸”黑化了,讓“灌輸”變成了壹個我們從小就討厭的詞。前面說過,灌輸就是把水引到需要的地方。這個“需要”就是灌輸的動力,沒有動力的土地就像沙漠裏的沙子。不管澆多少水,什麽都長不出來。

所以,灌輸作為壹種手段,沒有好壞之分。但作為壹種教育方式,在應用時要輔以其他方法,挖掘每個人的“需求”。教育從來都是點燃壹把火,而不是斟滿壹杯。只有讓每個人都感到“被需要”,他們灌輸的東西才能被更好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