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300字兒童國學七大經典故事

300字兒童國學七大經典故事

300字兒童國學經典故事:失人觀察

《呂氏春秋》記載了壹個故事:孔子在陳、蔡之間斷糧時,七天七夜不吃東西,只能無精打采地躺在那裏。有壹天,弟子顏回找了些米給老師煮。快熟的時候,顏回抓了壹把,先吃了起來。孔子悄悄看在眼裏,覺得顏回失了“禮”,就不高興了。

過了壹會兒,飯做好了,顏回讓孔子先吃。孔子巧妙地說:“我只是夢見了我的先王,所以我應該先餵幹凈的食物再吃。”顏回馬上回答:“從來沒有!剛才,壹些臟東西掉進了鍋裏。雖然我拿出來吃了,但是飯是臟的,我養不活我的亡夫。”這時候孔子知道自己錯怪顏回了。

事後,孔子深深嘆道:“信的人有眼睛,但眼睛還是不可信;靠的人有心,心還是不足。弟子謹記,識人不易。“意思是: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東西有時並不可靠;我靠的是心,但有時候心的分析不靠譜。弟子要記住,認識壹個人不容易!

小智慧的話:有人認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有時候未必如此。不要以為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真的,毫無疑問,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別人也不壹定特別靠譜,很可能摻雜了虛假的成分。

第二章兒童國學經典故事300字:王羲之的教子

王羲之是東晉的書法家。他在書法藝術上有很高的造詣,被稱為“書聖”。王羲之作為書法大師,深知教育中“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王羲之對自己和他的七個兒子要求非常嚴格,規定他們吃穿要艱苦樸素,不能奢侈。最小的兒子王獻之在七八歲時開始學習書法。壹天,他把他的話給他父親看。王羲之看到壹張圖就搖頭。看到壹個“大”字,他才笑了。他舉起筆,在“大”字下面點了壹下頭,然後把所有的字還給王獻之。王獻之給母親看了他自己的話,問她自己的話和父親的話有什麽不同。母親看著他的筆跡看了很久,然後指著“大”字下面的壹點對王獻之說:“只有這像妳父親的筆跡!”即使有客人來,王羲之也總是把兒子王獻之留在身邊,從不管束孩子。父母的好客行為感染了王獻之,對王獻之的性格和道德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王羲之鼓勵王獻之努力學習,刻苦練習。據說王獻之練字時用掉了18缸水。好事多磨,他的書法水平提高很快,他終於成為壹代偉人。王獻之的詞與王羲之並列,被稱為“二王”。

兒童國學三大經典故事:300字:不掃壹屋怎麽掃天下?

東漢時,有個叫陳蕃的人。他知識淵博,雄心勃勃。他年輕時努力讀書,以天下為己任。壹天,他父親的老朋友秦雪來看他。看到他壹個人住的院子雜草叢生,什麽都有,就對他說:“妳為什麽不打掃屋子招待客人呢?”陳蕃答:“君子為人,當掃天下,安於壹屋!”秦雪馬上問:“不掃壹屋,怎麽掃天下?”陳帆無言以對,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他開始關註身邊的小事,並最終成為壹名著名的大臣。

智慧、小話、大事,都要從小事做起。《弟子規》說:“室明,壁凈,數案凈,筆硯正。“意思是:書房要整潔,墻壁要保持幹凈。讀書時,書桌上的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擺放整齊,不能淩亂,壹切井然有序,才能靜下心來學習。

300字的德·維爾·希姆斯金德倫國學經典故事:舜的故事

據史書記載,舜的父親雙目失明。他的生母去世後,他的父親又娶了壹個妻子,生了壹個兒子。父親喜歡二奶的兒子,壹直想殺了順。如果他遇到小過失,他將受到嚴厲的懲罰。但舜尊敬父母,疼愛弟弟,從不懈怠。舜很聰明。當他們想殺他的時候,他們找不到他,但是當有什麽事情需要他的時候,他總是在等著他。

有壹次,舜爬到糧倉頂上抹泥,父親放火燒下面的糧倉,舜卻用兩頂帽子保護自己,像長了翅膀壹樣跳下糧倉。後來他的父親讓舜挖壹口井,舜事先在井壁上鑿了壹條通往其他地方的背道。挖井到深處時,父親和哥哥壹起往井裏灌土,想把順活埋,順卻從後渠逃走了。他們以為舜會死,但當他們看到舜還活著時,他們假惺惺地說:“妳到哪裏去了?我們太想妳了……”他們經常試圖傷害舜,但舜既往不咎,壹如既往地侍奉他的父親和愛他的兄弟。後來,他的名聲遠播,帝堯知道後,把兩個女兒都娶了,讓給他,天下人都臣服於舜。

小智慧壹句話:父親作惡多端,繼母口是心非,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合謀殺了順。但順對父母壹直不輸孝心,很孝順,對弟弟也很友好。他多年來從未懈怠,德行崇高,非常令人欽佩。有了這種胸懷和對道德的堅持,才有機會獲得前任的賞識,成為受人尊敬的賢明君主。

兒童國學經典故事300字:孟母打破了機器。

孟子小時候很厭學。有壹天他不想學習了,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織布,逃學回來壹句話沒說就把織布的梭子弄壞了,這就意味著所有要織的布都毀了。孟子很孝順,就跪下來問:“妳為什麽要這樣?”孟母告訴他,“學習並不需要壹兩天的時間。就像織布壹樣,我得從線開始,然後才能壹寸壹寸織出壹塊布。布織成馬才有用,我才能做衣服。讀書也是如此。如果妳不能像妳壹樣持之以恒,半途而廢,將來怎麽成才?”

如果妳現在是個孩子,妳可能不知道如何反省自己。就扔給妳媽壹句話:“這是妳自己的事。”但是,孟子的基礎畢竟不同。他從夢中醒來,恍然大悟。從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再也沒有隨便缺課。後來成為孔子之後的“亞洲聖人”。

智慧妙語《弟子規》說:“父母所教,父母要聽,父母要負責。”妳要願意聽父母長輩的責備。對家長的批評,也應該算是壹種教導。

兒童國學六大經典故事300字:文Xi

古時候,有個叫黃翔的人,以孝順父母而聞名。他母親在他9歲的時候去世了。從那以後,他更加細心地照顧父親,所有的家務都是他壹個人做。冬天,他怕父親著涼,就先鉆進冰冷的被窩,用身體溫暖被子,再扶父親上床睡覺。不像現在,妳可以打開電熱毯和暖氣。那時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夏天的時候,為了讓父親晚上能快點入睡,他每天晚上都會扇涼席,然後邀請父親睡覺。

黃翔早年就有這樣的孝心,這也使他在生活和學習上有所成就。後來,他成為壹個以孝順著稱的好官,被譽為“大話西遊,江夏黃翔”,並被列為“二十四孝”之壹。

智慧妙語以孝待父母,父母可得善孝;以慈悲待眾生,眾生可得善報。用敬孝之心去做世界上的事情,世界會因為妳的存在而變得特別美好。

兒童國學七大經典故事:300字:覺遠勸父親

古時候,有個叫孫的孩子,從小就孝順父母,尊敬長輩,但他的父親對爺爺卻極其孝順。

有壹天,他的父親突然把他年老多病的爺爺放在壹個籃子裏送他到山裏,把他扔掉。孫拉著父親,跪著哭了起來,但父親不理他。他突然靈機壹動,說:“既然父親要把爺爺扔掉,我也沒辦法,但我有個請求。”當他的父親問他想要什麽時,他說:“我想把那個籃子帶回來。”父親疑惑道:“妳要這個做什麽?”“因為等妳老了,我會用它把妳扔掉。”

父親壹聽,大吃壹驚:“妳怎麽能說出這樣的話!”孫對說:“父親怎樣教育兒子,兒子也要怎樣教育。”父親想了想,不敢做之前想的事,趕緊把老人接回家養老。

小智慧之言:《弟子規》上說:“如果妳已經有了壹個吻,妳可以讓它更,請我的顏色和軟化我的聲音。”如果父母言行疏忽,性格難以溝通,從孝順的角度出發,子女應該用委婉的語氣勸他停止不良行為,而不能用尖銳的語言和傲慢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