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
黃河我的黃河越來越細了。
我真的很想去接她。
輕輕地抱起她
洗掉她身上的汙垢。
抱起她就不忍心放下她。
怕這壹滴。
我黃河就要沒骨頭了。
這首詩有焦慮感,手法新穎,隱喻幸福,發表於2004年(下半月)。總發行538期。
欣賞:我們現在很少看到咆哮的黃河,也很少擔心黃河會泛濫。相反,我們擔心黃河會斷流。作者所到之處,每當有黃河,她都會看壹眼。
劍橋看到的黃河大多越來越細。
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經歷了蒼桑!
詩人的心如揪壹樣痛。
心痛沒有比心痛女兒更生動、更極端的了,更何況我們有把女兒比作水的傳統;賈寶玉曾把女兒家比作清水來形容少女的冰清玉潔;但是我們的母親河充滿了泥沙。這是因為苦難,我們的母親河經歷了蒼桑。
所以詩人感嘆:“黃河,我的黃河越來越細了”。
詩人為黃河心碎,想擁抱我們的黃河,而且是“溫柔地”。
怕失禮,我們的黃河又要被劃了;我舍不得放開黃河...
有個同學曾經問劍橋,“劍橋,妳去哪裏洗黃河,去長江洗?”那樣的話,黃河還沒洗幹凈,長江就成了黃河。"
“所以,妳只能守住黃河。”
劍橋的詩大氣,“接黃河。”
有人說:“劍橋既然拿起了黃河,就不要放下。”
是的,詩人放不下:“我怕壹放下,我的黃河就沒了骨頭。”
我不希望多年後我們的母親河斷流。
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