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寫家鄉的霧,我特意查了《辭海》對霧的解釋:“近地大氣中視距障礙的天氣現象。由於大量懸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見度距離小於1000米。”霧總結。我曾寫過壹首笨拙的詩《霧》:“彌散,凝聚,發散,朦朧,彌漫在山川溪流的天邊,山村村舍的山野叢林淹沒了他們的臉龐。面紗緩緩拉開,仿佛壹場真實的電影正在上演。若隱若現的群山如夢,久違的山村露出了真面目,羞澀的太陽漲紅了臉。面紗被揭開,太陽出來了,山村笑了……”
有了這個鋪墊,我想寫家鄉的霧。小時候上學,玩耍,割菜,割草,讓我看到了家鄉不同地方的霧,形狀不同,大小不同,粗細不同。有時它環繞著村舍,有時它彌漫在鄉間小路,有時它漂浮在溝壑上,有時它彌漫在田野的空氣中,有時它在高高的山頂上飛翔...霧是大自然的完美傑作,我家鄉的霧最迷人。
有壹次和朋友去壹個叫“青石壁”的山澗挖草藥,在那裏看到了霧。整個山澗霧氣蒙蒙,壹片片,白灰色,飄著100多米高。“青石壁”只露出壹座小山,整個山澗都在霧海中,虛幻而朦朧。不壹會兒,雲在流動,雲在消退,山在彰顯尊嚴,樹更綠了,花草在盛開。我和我的朋友們增加了更多的興趣。霧過後,似乎有壹種潮濕的感覺。這是大自然的沐浴和親吻。霧讓我變得聰明,親近自然。
還有壹次,我和鄰居的朋友約好去爬家鄉最高的山——闊羅谷,壹是為了壹件事,二是為了在壹個陽光明媚的日子看看北海。我們很早就吃了早飯,然後去了山上。當我們到達那座山時,我們看到滿山都是霧。霧沒有淹沒我們爬山的念頭,反而激發了我們的勇氣。經過壹番努力,我終於登上了家鄉的最高峰。登高望遠,霧與山相連,山與霧相連。在霧中看風景更有趣。
站在山頂向東望去,霧中的尹福、黃山水庫更是美不勝收,與霧中的青山、綠樹、田野、村落、農家樂融為壹體,猶如披上了壹層美麗的面紗,增添了韻味,繪就了壹幅美麗的山野畫卷;向北看,據說晴天可以看到北海,霧天看不到北海,但是可以看到晴天看不到的景觀。霧中的大澤山和619電臺盡收眼底,雲霧在群山間盤旋。這是大自然的本性。霧充當了美容師,把家鄉的山美化得更加美麗。向西望去,霧中“青石楔”等群山相連,宛如壹條長龍蹲伏在那裏,不時躲藏。當時,茶山雖未開發,卻已展現出美麗的競技姿態;再往南看,霧中的層層梯田和山巒映入眼簾。霧和我家鄉雙廟水庫仙鶴平度市的房子連在壹起...就像海市蜃樓壹樣,讓人浮想聯翩。
霧中的“頂石”讓我難忘。“頭牌石”本來就是壹道美麗的風景。站在公路上,可以看到“狀元石”。魁梧高大的“狀元”站在東山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靈動的紗帽羽翼清晰可見,極為囂張!霧天拜訪狀元更是妙不可言,眼神迷人。灰霧包圍著冠軍,壹會兒露出官服,壹會兒露出笑臉。霧中的紗帽羽翼更加敏捷,太陽漸漸升起,霧氣漸漸淡去,冠軍也漸漸露出了敬意。太陽、冠軍和薄霧在瞬間完美結合。
霧中的古槐是另壹種風景。這棵500多年的老槐樹像壹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挺立在村子中央。我不知道多少次沐浴在霧中,霧中的古槐更迷人。霧氣縈繞在古樹的腰部,霧中的古槐像壹個美麗的模特,秀出美腿,變身打扮。霧給古槐增添了氣象,古槐又給它增添了新面貌。霧給古槐增添了生機和活力,也增添了古槐的美感。
家鄉的霧很美,徜徉在山川中更美。故鄉的霧是靈動的,尤其是“狀元石”、古槐、“石予言”、“石牛”等地。家鄉的霧是空靈的,在農村更是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