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太陽從河邊升起,讓河上的花比紅更鮮艷,綠河比藍草更綠。
來源
日出江中紅花勝火,春江青藍,出自白居易《憶江南好》。
原創詩歌
憶江南江南號
唐朝:白居易
江南的風景很美,如畫的風景早已為人所熟悉。當春天來臨時,太陽從河面升起,河面上的花比紅色更鮮艷,綠色的河比藍色的草更綠。怎樣才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翻譯
江南是個好地方,我曾經熟悉那裏的風景。春天,太陽從河邊升起,讓河水的花更火紅,綠的河水比藍的草更綠。人怎麽能不懷念江南呢?
給…作註解
(1)據《樂府雜記》記載,此詞又稱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謝秋娘所作。又名《望江南》、《夢江南》。分為單音和雙音。單調的27個字,雙枯的54個字,全是平韻。
2熟悉度(聲音安全):熟悉度。
③河畔花:沿河的花。
(4)贏,壹個“喜歡”
⑤藍色:藍色的草,其葉子可用於制作綠松石染料。這意味著蓼藍。《荀子·勸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創作背景
白居易當過兩年杭州刺史,後來又當過壹年多蘇州刺史。年輕時,他浪跡江南,曾在蘇杭生活。他對江南了如指掌,因此印象深刻。他在病退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十余年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
文學鑒賞
詩人在開頭就表達了自己的心意,脫口而出對《江南好》的贊美。詩人為了表明自己不是鸚鵡,馬上解釋說“風景曾經熟悉”,是他在那些年親身經歷、感受、非常熟悉、深刻理解的(“老”、“曾”)。詩人對江南風光的印象是怎樣的?"日出時,河水比火更紅,春天時,河水像藍壹樣綠。"詩人緊緊抓住了江南早春的特點,把江南的春花和江南的水連在壹起,可以說是抓住了江南美的精髓。為了在有限的句子中表達更廣闊的意境,詩人巧妙地運用了互文的手法,將“日出”和“春天”兩個詞前後交織,江南水鄉的美景呈現在讀者面前。春風浩浩蕩蕩,百花盛開,漫山遍野,五彩繽紛。在朝陽的反射下,樹蔭下的花更紅更耀眼。杜甫有詩說“山中青花欲焚”。但白居易在這裏說的是“江花”而不是“山花”,更突出了“花來燒”在壹江清水的映襯下,更加絢麗多彩,“紅勝火”。春江碧綠,金色的陽光灑滿大地。春光明媚,河兩岸蔥郁的樹影倒映在河面上,水面更顯碧綠。由於早晨的陽光,水綠色的加成增強了色彩的亮度。因為山花的紅與河水的綠相互映襯,增強了顏色的鮮明性,所以紅的更紅,綠的更綠,即“紅勝火”、“綠似藍”。而壹條河流和泉水的流動,使這壹切在運動感上交錯、變化、炫目、美麗。這是詩人永久記憶中的江南。如果它的美是這樣的,詩人發自內心:“妳能不記得江南嗎?”
這個詞形容的是江南春色,第壹句就是“江南好”。用壹個簡單生動的“好”字,抓住了江南春色的全部美好,作者的贊美和向往也包含其中。同時,也只有因為“好”的很好,才能無休止地“記住”。所以這句話壹直被人暗中調侃,和“能不能不記江南”這句話聯系在壹起。第二句“我曾經熟悉的風景”,指出江南“好”的風景不是謠言,而是作者在杭州外出放牧時的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這樣既落實了“好”字,又照顧了“記憶”二字,是溝通壹篇文章意思的絕妙筆墨。三四句話生動地詮釋了江南的“好”,突出了江花的鮮艷色彩和紅綠的河流,給人以耀眼的印象。其中既有同色之間的相互對比,也有異色之間的相互對比,充分顯示了作者良好的上色技巧。文末以“可否忘江南”收全詩,既表達了生於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景仰和留戀,又營造了壹種綿長持久的韻味,將讀者帶入了纏綿悱惻的境界。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河南鄭州新鄭人,是白居易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的著名詩人、作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通俗,被譽為“詩人魔術”、“詩人王”。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流傳至今的有白的《長慶集》,代表作有《長恨歌》、《炭人》、《琵琶行》等。白居易生於河南鄭州新鄭,葬於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位於洛陽市郊。白元(白居易之墓)位於洛陽南部象山琵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