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屈圓明杜商隱陸遊辛棄疾蘇軾的全部資料?

屈圓明杜商隱陸遊辛棄疾蘇軾的全部資料?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先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壹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和清襄王三個時期,其主要活動在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是中國即將統壹的前夕。“秦皇橫,楚王豎。”屈出身名門,善於治亂辭令,早年深受器重,是的左土大夫。為了實現楚國統壹大業,屈原積極輔佐變法圖強,堅持聯合齊國對外抗秦,壹度使楚國富強。但由於屈原與楚國腐朽的貴族集團在內政外交上的尖銳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恨,屈原後來被小集團陷害,被楚懷王疏遠。

王懷十五年(前304年),張儀從秦到楚,以巨款賄賂晉商、子蘭、鄭袖等人為奸細,同時以“六百裏地獻商”欺騙王懷,導致齊楚斷交。上當受騙後,惱羞成怒,兩次出兵秦國,都被打敗。於是,屈原受命派遣壹位使者去齊國重建齊楚之間的友誼。又壹次,張儀從秦國到楚國瓦解齊楚聯盟,失敗了。二十四年,秦楚與黃刺結盟,楚完全被秦國擁抱。屈原也被逐出郢都,遷居北漢。王懷三十年後,屈原回到了杜英。

同年,秦約見武官,被秦扣留,最終死於秦。王祥登基後,繼續執行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在袁、項之間顛沛流離。清襄王二十壹年(公元前278年),秦將軍攻郢都無功,屈原憤而投汨羅江自盡,為政治理想而死。他自殺的日期可能是5月5日。

可能離這壹天很近了。五月五日原本是楚國的傳統節日,後來人們把這壹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

原意,但對屈原的作品知之甚少,包括《離騷》、《田文》、《九歌》(11)和《九章》(9)。

,“招魂”,每23篇。此外,《蔔居》和《漁父》是否為屈原所作,學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JIU·戈文”是古老的

《九歌》是當今罕見的奇特詩歌,是壹組以民歌為基礎的祭祀神靈的音樂歌曲,詩中塑造了大量的神靈形象,其中大部分是人神之間的情歌。

。屈原與楚國最高統治集團沖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王祥不敢妥協,但他不能接受屈原的正確主張。反而因為他堅持己見而懲罰了他。內政方面,屈原主張“修法度”,“興才賦民”,實行“美式政治”,使國家富強。他推崇儒家傳說中的聖賢聖賢,對政治持有壹些唯心主義的態度。同時,他鄙視那些貪婪的貴族,主張改革內政,這當然會讓很多人轉而反對他。此外,屈原的個性也是他悲劇的重要原因。

應該說,屈原的性格和他在政治上的理想主義態度,本來就很難與實際的政治環境相協調,更何況當時楚國正處於衰敗和混亂的狀態。歷史上,詩人氣質與環境的矛盾不斷造成人生悲劇,同時也造就了優秀的文學。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最受人民敬仰和愛戴的詩人。據《續齊·和誌》和《隋書地理》記載,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中國5月5日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起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壹,受到世維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陶淵明

新華網江西頻道

陶淵明(365-427),別號五六先生,晚年改名錢。他去世後,親友們私下慶祝靖捷。東晉潯陽(今九江市)柴桑人。

陶淵明出生在壹個破落的官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東晉開國元勛,軍功卓著。他是八國軍務統帥傅的官員,荊、江兩州是長沙刺史。祖父陶茂和父親陶藝都做過太守。

小時候家裏沒落,父親八歲去世,母親十二歲因病去世,我和母親姐姐相依為命。孤兒和寡婦大多住在他們祖父孟佳的房子裏。孟佳是當代名人。“不共戴天,不會自吹自擂多年,永遠不會幸福。”。好酒,多而不亂;至於忘了驕傲,沒有人。"(《晉代征西將軍孟輔君傳》)元末明“刻意活於世,人多仿其祖。“將來,他的個性和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祖父的遺產。祖父家藏書很多,為他提供了閱讀古籍、了解歷史的條件。到了晉代,文人以莊老為宗,臨摹六經,他不僅像壹般文人壹樣學習老子、莊子,還學習儒家六經和文學、歷史、神話等“異書”。受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他接受了儒道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誌存高遠”和“本性愛山”兩種不同的誌趣。

陶淵明很少有“誌大逃亡四海”(《雜詩》)的誌向。他孝太元十八年(393)。懷著“壹生大助”的願望,在江州任酒祭。那時候的門閥制度比較嚴格。他出身平民,被人看不起。他覺得當官受不了,沒幾天就自首了。(《晉書·陶謙傳》)他辭官回家後,國家又召他為主簿,他也去婉言謝絕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到荊州,加入桓玄為諸侯。此時的桓玄正在控制長江中上遊,瞅準機會篡奪東晉政權。他當然不肯跟桓玄走,不肯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而遠至西京。”(《辛醜去七月離返江陵夜遊》)對桓玄有自責。“妳怎麽能淹沒在長久的愛情裏呢?”(《庚子五月中旬詩二首,從京師到治林》)對屈人之輩的官場生活發出了深深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因為母親去世,他辭職回家了。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出兵對抗朝廷,入侵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然篡位,改國號為楚,把安帝囚禁在潯陽。在家鄉,他致力於自籌資金,閉門高歌:“墓門之下,與世隔絕。”看看周圍,誰知道,匪警通常在白天是關閉的。“對桓玄稱帝,表示不屑。元興三年,大將軍、下邳武帝和、何無忌等從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伐桓。桓玄打敗了西方,把被囚禁在潯陽的安迪帶到了江陵。他在劉裕的庇護下離家從軍。(壹說陶淵明在劉裕攻陷建康後被關入幕府)。劉裕討伐桓玄時,循著田疇效忠東漢的故事,喬裝成私旅者,冒險到建康,把桓玄挾持為人質到安帝到江陵的全部經過,向劉裕回報,實現了自己為篡位者而戰的願望。他高興得寫了壹首詩:“四十而無知,我不怕。我因我的車而出名,我也想出名。“雖隔千裏,怎敢!”(《慕容》第四章)劉裕入主建康後,作風頗為不凡。東晉政治早就被“百系廢”敗壞了。劉裕“以身作則”後,先以武力封禁(提前封禁)。“內外官員無不肅然起敬,移風易俗。”他的性格、才華、成就與陶侃頗為相似,壹度對他有好感。但幕啟不久,只見劉裕為了斬斷異己,殺了刁逵壹家和無辜的王虞父子。並且帶著曖昧關系,把大家都認為該殺的桓玄心腹王澍任命為尚書錄、揚州刺史等重要官職。這些黑暗的現象令他失望。在《阿曲波,第壹鎮軍參軍之歌》壹詩中,我寫道:“眼倦山川,心滿山川。”“言傳身教,最終還是要回歸階級,住進魯。”然後辭職隱居。藝兮元年(405),調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參軍。三月,他奉命去建康為劉請辭。劉離開的崗位後,他也跟著離開了。同年秋,其叔陶魁介紹其為彭澤縣令。上任81天,遇到旬陽縣發的帖子,官方說“做個牽繩的歡迎他。”他嘆道:“五十鬥米我也彎不回村。”他得到了離職的許可。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涯,以辭去彭澤縣令而告終。這十三年,是他為了實現“濟貧”的理想和抱負而努力、失望、最後絕望的十三年。最後,《歸去來Xi詞》壹詩表明了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隨俗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回鄉,過著“耕者有其田,自負盈虧”的生活。他的妻子翟氏與他誌同道合。她快樂而謙遜。"她丈夫在前面耕地,她妻子在後面鋤地。"* * *與工作和維持生活息息相關,越來越貼近勞動人民。歸田之初,生活還可以。“方宅十余畝,草房八九間,柳蔭後檐,桃李前。”袁明愛菊花,家裏到處都種著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雜詩》)壹直是艾灸的人口。他嗜酒如命,喝了就會醉。朋友來訪,無論高低貴賤,只要家裏有酒,就壹起喝。他先喝醉了。他對客人說:“我醉了,可以走了。”藝兮四年,居地下京(今幸子縣西玉景山腳下),遷居離裏(今幸子溫泉陶麗麗村),生活更加艱難。如果有豐收,還可以“享飲春酒,采我園菜”,以防災年“夏饑夜眠”。快到藝兮的時候,壹個老農壹大早就來敲門,拿來酒和他壹起喝,勸他當官:“破屋檐下,住得高是不夠的。我壹輩子都是尚同(是非不分),希望妳渾(指同流)。”他回答:“我對父親的話印象很深,我很生氣。”纖(enter)可以老老實實學,但不是玄機?還有* * *好好享受這壹杯,我不能開車回去。”(《飲酒》)以“和而不同”的口吻婉拒了老農的忠告。晚年,他的生活越來越窮,壹些朋友主動提出給他錢幫助他。有時候,他會忍不住要求貸款。他的老朋友於靖平元年(423年)被任命為石安縣令。潯陽之後,天天去他家喝酒。走的時候留了2萬塊錢,都送到飯店,壹個個喝了。但是,他要求貸款或者原則上接受施舍。宋文帝元嘉元年(424),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登門拜訪。此時,他已經病了,餓了好幾天,下不了床。譚道濟勸他:“聖賢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路必有路。這孩子(妳)生在文明世界,為什麽要受其苦?”他說:“我潛而不敢望聖賢,但我沒有那麽大的野心。”譚道濟把肉給了梁,卻被他揮手而去。他辭官回鄉22年,壹直過著清貧的田園生活,但年紀大了,守窮守節的興趣越來越濃。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他還神誌清醒的時候,為自己寫了三首挽歌。第三首詩最後兩句,他說:“死了怎麽辦?”這說明他看待死亡是如此的自然。

陶淵明的作品真摯質樸自然,時而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思想使老子和莊子被譽為“田園詩人”。

杜甫(712-770),字美,河南珙縣(今河南珙縣)人,著名詩人杜之孫。因為他曾住在長安城南的少陵,他自稱少陵爺老,被稱為杜少陵。三十五歲前讀書旅行。天寶時期,他到長安,沒有辦法進軍隊。歷經十年磨難,獲得了右衛領曹參軍的小職位。安史之亂初,他被流放,被叛軍俘虜。脫離危險後,該官員得到了壹個左皮卡。甘源二年(759),他棄官西行。最後他去了四川,定居成都。曾在《建南節度使嚴武》中扮演袁外郎,故又名杜工部。晚年舉家東移,途中在夔州停留兩年,離開峽。流浪湖北湖南,貧病交加而死。

子美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她的詩多以社會動蕩、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為題材,被稱為“詩史”。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譽為“詩聖”。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系,並創造性地加以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風的開創者。他的樂府詩為中唐新樂府運動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的“五·七”古代小說,也是壹部詩歌史,開始敘述並著眼於整個故事,標誌著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中也表現出非凡的創造力,在音律、對仗、煉字煉句等方面積累了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壹體裁達到了完全成熟的階段。有壹部代代相傳的杜工部作品集。

李商隱(812-858),豫西人,淮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第二年(837),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並增補宏農隊長。年輕時因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賞識,但李商隱娶了王茂元的女兒,靖遠的女兒。當時,牛與李的鬥爭正處於白熱化階段,令狐楚是壹方,袁與李壹方關系密切。玄宗即位後,牛黨掌權,令狐楚的兒子做了宰相,打擊壹切與李黨有關的人。從此,李商隱被壓制得擡不起頭來。去了幾次長安,只得到壹個太正規的醫生。最後在滎陽去世,享年47歲。

李商隱是唐代壹位成就獨特的詩人,對後世影響很大,大家的評價也是千差萬別。他的壹些詩歌直接表達了他對時事政治的態度;有的諷刺當下,歌頌歷史題材;有的抒發朋友朋友的生死之情;有些是感傷的作品,但人們最熟悉的是他的愛情詩。這些極其復雜的內容,幾乎都與他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上的壹顆明星。在他的詩歌中,他的多愁善感、豐富的意象和復雜的思想往往通過象征的手段表現出來。這種象征主義是建立在豐富而奇妙的想象之上的,所以他作品中的形象有時也像七寶劉蘇壹樣豐富多彩。有時像在月球上行走壹樣熱鬧空曠,給人強烈的美感。他的近體詩,尤其是七律,風格獨特,用詞繡美,用典嵌意,意境空靈,為詩歌藝術形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是《玉溪史聖》的作者。

主要工作

樂遊墓

雨後落花的冷思考

沒有標題的北方綠色蘿蔔之壹的錦瑟

隋宮(1)無題第四部無題第三部

籌備郵局無題,第二場春雨

無題二第二張字條在壹個雨夜給北方的壹個朋友壹個口信給令狐沖書記

隋宮(二)瑤池嫦娥

賈生

陸遊(1125 ~ 1210)南宋詩人。字服務理念,號發布。殷珊越州(今浙江紹興)人。

我從小就孜孜不倦地學習,自稱“生而嗜書,眼欲死。”青年時期,江西詩人幾經鉆研詩歌,獲得了不少靈感,但他並不為其所束縛,而且得到了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等前代大詩人詩歌的滋養。

封建家庭雖然給了陸遊良好的文化熏陶,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但也給他帶來了婚姻的不幸。20歲那年,他娶了唐氏,夫妻倆很恩愛,但他媽媽不喜歡唐氏,強行分開。離婚後,陸遊十分傷心,曾在10年後的壹次偶然相遇中寫下著名的情詩《申遠》。

29歲到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考中第壹名。因為他生活在秦檜的孫子之前,也因為他沒有忘記國恥,所以在第二次面試時,他被從名單中刪除。後夔州(今四川奉節)通過判案,代理周樹、嘉州、榮州,任法官、知府。到了二年(1175),陸遊應邀出任蜀中參議員,範成大鎮。到了惜春五年,陸遊的詩歌越來越有名,被孝宗召見,但並沒有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撫州和江西做了兩次推廣常平茶鹽的公務。他在江西上任時,當地發生了壹場災難。他“安營紮寨”,親自到災區視察,“把救濟品分發到慈善倉庫,把小米送到各縣人民手中”。沒想到他越權了,以“越權”的罪名回家了。在家鄉生活了6年後,陸遊又被稱為兗州(今浙江建德)人周知。惜春十五年,陸遊離開兗州,回到家鄉。不久,他被召到臨安當武官。次年,光宗即位,被任命為朝醫。所以他甚至寫信勸說法院減稅。結果他被彈劾,再次被罷官,罪名是“嘲諷浪漫派”。之後陸遊長期生活在農村,於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 65438+10月26日)去世。

他是壹位創作特別豐富的詩人,詩集有9300多首。他的詩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壹個時期是從青年到中年(46歲)入蜀之前。這壹時期的詩歌只有200首左右,作品以詞的形式為主,沒有經過生活的豐富。第二個時期是他入蜀後,64歲退位,回到東方。時隔近20年,詩作2400余首。這壹時期是他在南鄭參軍,充滿戰鬥氣息和愛國激情的時期,也是他詩歌創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長期隱居在家鄉殷珊直至去世,也是20年,現存詩近6500首。詩中透著壹種田園詩的味道,不時流露出壹種人生的蒼涼感。“詩在無人愛之時作品”,可以看作是表達了他此時的某種心境和藝術境界。此外,在這壹時期的詩歌中,也有樸實、踏實的創作風格。在陸遊三個時期的詩歌中,貫穿著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尤其是他中年入蜀以後,這不僅在當代詩人中是傑出的,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陸遊的詩可以說是兩種風格都有,無論是古典、格律、絕句,都有佳作,其中七律寫得多,寫得好。在這方面,陸遊繼承了前人的經驗,同時又豐富了自己的創作,所以有人說他和杜甫、李商隱壹起完成了七律(舒威《壹瓶水》詩)創作的“三變”,他的七律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陸遊《七律》中,名篇張浚的句子確實是重疊的,大家都在背誦,如“江生無盡英雄恨,天意無私”(黃州);“萬裏關河孤枕夢,連風雨四山秋”(《枕邊人》)等等。這些名言,或氣勢磅礴,或如畫,既穩重相映,又生動細膩。除了七律,陸遊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應該算是絕句了。陸遊的詩歌雖然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風格,但從總的創作傾向來看,還是以寫實為主。他繼承了屈原等前代詩人憂國憂民的優良傳統,立足於自己所處的時代,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詞的創作不僅是壹首詩,更是壹首長詩。因為他對這種詩風不太重視,所以字數不多,現存字數130 * *。他的詞也是風格多樣,各有特色。有很多優美纏綿的詞,接近宋詞中的婉約派,如著名的(釵頭鳳)。但有些詞往往是表達對人生的深切感受,或表達高超的心性,如(蔔算子)“驛外斷橋”,(雙頭蓮花)“鬢上繁星”等。,或蒼涼深遠,或寓意深刻,這些詞更接近蘇軾。但最能體現陸遊人生經歷和人格特征的,是他慷慨激昂、充滿愛國激情的詩歌,如(韓公春)《雕弓搭箭》,(謝池春)《強歲從軍》,(訴苦)《當年萬裏尋個侯》,(夜遊宮)《雪清亂》。這類詞接近辛棄疾。陸遊也寫了不少散文,頗有造詣。其中,記碑文、序跋,或描寫人生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寫詩,最能體現陸遊散文的成就。同時,在詩歌中也不時表現出愛國情懷,如《荊湯甄集》、《通胡歌集》、《舒威喬氏》等。

陸遊的作品,據《雞骨閣刻本全集》統計,有:南博詩集85卷,《渭南文集》50卷(其中《詞》2卷,《入蜀》6卷),易手抄本2卷,《南唐書》18卷,《老筆記》6544篇。還有其他的書,比如《釋翁家訓》(在《我不知道夠不夠》系列)、《舊家新聞》。中華書局於1976年印刷《魯》五卷,該書附有孔的《陸佑益文集》。

辛棄疾

-

09/07/2004/14:37華夏經緯網。

人物傳記

辛棄疾(1140-1207),本名佑安,是嘉軒。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南宋愛國詩人。當他出生時,他的家鄉被金占領。21歲時,他參加了耿靜領導的抗金起義,並擔任掌理大臣。紹興三十二年(1162),受高宗皇帝召見,授成五郎,轉送江陰簽判。他不顧卑微的官職,進入《美琴九論十論》對南北進行具體分析。後任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與湖北安福使,知龍興府與江西安福使,湖北調任助理使,知潭州與湖南安福使。在任期間,他積極采取措施,召集流放,訓練軍隊,獎勵農戰,打擊強國,利國利民。被誣辭後,在信州上饒、前山生活了近20年。晚年習慣了知道紹興府以及浙江安福使、鎮江府。在鎮江,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卻被權臣韓拓舟所忌,引咎辭職。我終其壹生都沒有伸展自己的抱負,卻死於憂慮和憤怒。據說他死的時候喊了壹聲:“殺了小偷!殺賊”(《康熙紀·扶南誌·人誌》)!後贈少師,謚號鐘敏。

辛詞有六百多首,是宋代詞人最多的。他的詩大多以國家和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如《水》、《渡江自南來》、《水雕松頭》、《展翅欲飛》,表現了恢復祖國統壹的遠大誌向;趕新郎(詳細描述妳的詩)、菩薩俠(漁谷臺下清江)、破鬥士(醉眼看劍)等。,表現出對北方地區的懷念和對抗金鬥爭的贊美。水(楚李清秋)、摸魚(能讓風雨走好幾回)、何心郎(老板也能這麽說)、鷓鴣天(強的時候能頂得住千人旌旗)、永遇樂(千古)等,表現了妳對南宋朝廷屈辱的不滿,對自己野心難償的焦慮。這些作品大多意氣風發,激情澎湃。此外,他描寫農村風光、反映農民生活的作品,如《清平樂》(屋檐低而小)、《西江月》(明月驚喜鵲)、《玉樓春》(三三兩兩的姑娘)等。,充滿了生活氣息,給人壹種清新的感覺。他的《醜奴》(少年不知愁滋味)、《玉案》(東風夜千樹開)等抒情小詞,都是用豐厚的積蓄和短句長義寫成的。辛詞繼承了蘇軾豪放的詞風和南宋初愛國詞人的戰鬥傳統,進壹步開拓了詞的境界,拓展了詞的題材,幾乎達到了無事無心的地步。它還創造性地綜合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多種文學形式的優點,豐富了詞的表現形式,形成了辛詞的獨特風格。辛詞豪放,但兼收並蓄,沈郁,明快,勵誌,嫵媚。他善於運用具象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賦予自然界的山、水、風、月、草、木以情感和性格,並寄予壹些希望。他還善於吸收民間口語,尤其善於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的詩詞句子,經常稍加改造,創造新意。但有些作品因為典故和論據太多,晦澀沈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言慷慨而狂傲,為樂師之突然變調,能脫穎而出。”吳的《蓮子詩》說:辛稼軒獨用詩,不論古今,顯示其筆法深厚,如論、孟、詩序、左氏春秋、南國、離騷、史書、韓、世說、玄學、李、杜甫。"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與辛棄疾合唱的陳亮、劉過,或者後來的劉克莊、劉辰翁,都有與他相似的創作傾向,形成了南宋中期以後龐大的愛國詞派。後世,當國家和民族陷入危機時,許多作家都從辛詞中汲取精神靈感。

蘇軾(1037-1101)

子曰戰,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是北宋時期傑出的詩人。他既反對王安石激進的改革措施,又不同意司馬光廢除新法,因此遭到新舊黨的排斥,仕途十分坎坷。他生於景祐三年,在嘉祐做了兩年秀才。在端明堂做過秀才,在翰林做過秀才,做過官。因嘲諷朝政,被貶杭州;先後遷移到湖州、黃州、常州。哲宗繼位,被召至京師,擔任中央舍人。後來和司馬光爭論新法“不能改”,認識了杭州。後來因為宗族政治,新黨推出。蘇軾屢遭貶謫,被貶至海南。宋徽宗登上王位,大赦天下。蘇軾回北時死於常州。當時,正是開國皇帝年,享年66歲。高宗朝,賜太師,死文忠。

他的思想不同於儒釋道,既能關註朝政民生,又能保持主見,又能順應時勢,富有哲理。洪波通達的學識、才情和人生閱歷,也使蘇軾的詩歌體裁多樣,內容廣泛,構思新穎,呈現出“吞五湖三河”的氣象。他壹生的政治諷刺詩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在蘇軾的詩歌中,數量最多、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抒寫人生感受和歌頌自然風光的詩歌。如《壹江之水不歸,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老基地以西,人文薈萃:周郎赤壁,三國鼎立。陡峭的巖壁,如驚雷般的海浪拍打著河岸,浪花像卷起千萬條雪。氣勢磅礴的河山氣如畫,多少豪傑豪傑壹次湧現。——《念奴嬌·赤壁懷古》他的絕句《題西林壁》也是以富於理趣而聞名:“從嶺側望去,成峰,遠近不同。我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但我只在這座山上。“總之,今天蘇軾的詩有2700多首,風格豐富多彩,或瑰麗奔放,或富於理性意趣,或質樸自然。20歲時,他就善於用小說意象的比喻來描繪風景,闡釋哲學。尤其是長詩古體,大多充滿了隱喻,無窮的聯想,語言流暢,氣勢奔放。他還擅長幽默、曠達的文筆,生活中總是清新的,令人耳目壹新。這些都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健談的特點。他的詩歌突破了晚唐五代以來“柯巖”的舊框架。他和南宋的辛棄疾成為豪放詞的“蘇辛”派。他的散文、書籍、繪畫等成就都很高。作為唐宋八大家之壹。

他忠貞不渝,談吐英發,走遍郡縣,所到之處,無不思慮周全。他的文章和政事為世人所景仰,超越歐陽修成為文壇領袖。石喜歡交朋友,推獎後不遺余力。當時,黃庭堅、秦觀、晁、等名士紛紛歸附於他,並稱為“蘇門四學士”。有壹本東坡集。他的詞集叫東坡樂府,傳記很多。王的四印刻有靖遠燕遊本,朱的羌村系列編得很好。